英國女王辭世,突然想起了慈禧太后

2022年9月8日下午(英國當地時間),當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溘然長逝時,96歲的女王已在位長達70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不光英國和英聯邦國家的民眾在哀悼,全球都在致哀。女王不僅是英國的象徵,也是當代世界的象徵,地球人突然覺着,一個時代結束了。

有人說,女王是英國制度的形象大使,展示了一千年來英國人對權力馴化的成就——曾經權勢顯赫的國王,慢慢活成了國家和人民的祥瑞,甚至成了全世界的吉祥物。把權力關進有形籠子不算本事,讓國王優雅地生活在無形籠子之中才顯出英國人的智慧。丹麥人寫出童話《國王的新裝》,英國人給世界奉獻出傳奇「權力的新籠」,至今刺激着東方人對自己歷史的遺憾。

一聽說女王辭世的消息,突然就想到我們曾經也有過國產女王——葉赫那拉氏,她雖然沒有皇上的名分,卻有製造、更換皇上的權力,更是最高當權者,妥妥的王中王,當時列強都把她當女王對待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與慈禧太后同時代,西方和東方被兩個女王統治着,慈禧太后肯定知道英國女王。我猜測,老佛爺知道英國是女王后,內心深處肯定羨慕英國的制度,討厭滿清的「祖制」,一心嚮往全盤西化。如果向西方學習,大清也能立女王,老佛爺所有的苦惱不就消除了嗎?如果不從體制上改變,葉赫那拉氏只能聽政、訓政,哪怕掌握了最高權力,有皇上之實卻不能有皇上之名,只能叫「太后」「皇阿瑪」而不是女王。開明大臣只想學英國的船堅炮利,想必慈禧太后更願學英國的制度。當然僅限於女性也能當國王的制度,至於太后在英國也當不了女王,她不一定很清楚。

186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去世,她對政治的干預更少了;在同一年,葉赫那拉氏的丈夫咸豐也駕崩了,她開始垂簾聽政,走向最高權力了。兩個寡婦,兩種不同的政治路徑:維多利亞女王是虛君,立法權在議會,行政權在首相;慈禧太后沒有皇位,卻有實君之權,一切皆「聖心獨裁」。

公正說,慈禧太后的能力不比她老公差,能放手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臣,滅長毛、剿捻匪、平回亂,搞洋務,營造出「同光中興」的短暫繁榮,功不可沒。她一生的敗筆都是戀棧護權的天然反應,殺六君子鎮壓戊戌變法拘禁光緒是為了權力,支持義和團胡鬧並向萬國宣戰,更是為了死死抓住權柄。若老佛爺自己能當女王,大清的子民得少受多少折騰呀!讓她不舒服一會兒,天下人就得難受一輩子,這都是名義與實權分離惹的禍,老佛爺乾脆以大無畏的氣魄直接當女皇算球了!有英國女王現成的榜樣嘛。

文化決定論者有了用武之地了: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文化導致了晚清的悲劇,葉赫那拉氏實不符名,有實權而無皇名,造成權力扭曲和濫用,釀成災難。制度決定論更直接了當:改變祖制,葉赫那拉氏自立為王不就得了?可限制皇權當虛君,這作業敢抄嗎?

英國國王只要符合《王位繼承法》,男王女王都可以。在中土,也曾有過女皇武則天,重男輕女的文化在權力面前球都不算。但若讓慈禧太后當維多利亞女王式的虛君,她會幹嗎?

一說虛君,國人馬上想到的是廢君,亡國之君,是「倉皇辭廟日,垂淚對宮娥」,是「昨夜小樓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失敗的象徵。什麼時候廢君成為虛君,還不用禪讓時,中土的合分、治亂循環遊戲才能打怪升級。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最偉大的國王,不是因為她有什麼雄才大略,而是因為她在位期間遇上大英帝國輝煌的巔峰,英國人稱為「偉大的維多利亞時代」。而慈禧太后比維多利亞女王更有智謀,前者殫精竭慮日理萬機,後者含飴弄孫優哉游哉,前者卻被後者打得滿地找牙,慈禧時代被認為是「喪權辱國」的恥辱時代。維多利亞女王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老佛爺為大清操碎了心,弄得山河破碎,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這找誰講理呀!

伊麗莎白二世繼位時,大英帝國的國土尚有3000萬平方公里,現在的聯合王國面積還不到30萬平方公里。這些地方,都是在女王親手頒發的詔書中,一片片失去的。這跟「偉大的維多利亞時代」形成鮮明對照,但伊麗莎白二世依然得到了英國人民的愛戴和全世界的尊重,這世界的悲歡和榮辱仿佛跟中土傳統並不相通。一個國家能擴張時誠然鼓舞人心,但在緊縮時仍不失體面,更讓人肅然起敬。英國國王的權力與英國的國土一樣,都是能拿得起還能放得下,拿得漂亮放得瀟灑才是一種高級文明。反觀俄國人,擴張時吃相難看,撐得難受,失去時哭天喊地,體面蕩然無存。得失之際,顯示出不同的文明內涵。大英帝國把活做全了,崛起是暴發戶羨慕追隨的榜樣,衰落也給破落戶立了標杆,打破了「爬得高摔得重」的魔咒。

大英帝國好像偷學了中華武學秘笈,參詳透了「倚天劍」「屠龍刀」里暗藏的哲理——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打造的屠龍刀席捲天下,限制王權鑄好倚天劍。就像金庸總結的24字核心價值觀:「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一丘千萬壑)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