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困境有解嗎?(一)

習近平最近據說有大動作,除了一帶一路大撒幣,還有放開外國投資進入中國市場。還有呢?沒有還有了。中共使盡了十八般武藝,還能解決當下的經濟困境嗎?看來不能。為什麼?我們就先來看看造成這個經濟困境的原始條件是什麼。

美國的進出口一直都是逆差,經濟仍然呈上升趨勢,在全世界一枝獨秀。這說明國際貿易不是經濟好壞的主要條件。自己國內的經濟結構保證了經濟活力的大部分。所以習近平放開外國投資,並不能解決本身經濟結構的問題,也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自己的投資都搞不好,外國人投進來也一樣搞不好。

大撒幣的初始設計是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同時可以拉攏第三世界的小兄弟。結果多年來總共投入了大約一萬億美元,一部分爛尾,一部分還不起債。為了面子還要往裡邊投資,這不就是經濟自殺政策嗎?這一萬億美元放在國內,就不能解決產能過剩嗎?還是共產黨的全球野心,高於人民的福祉。

中國國內經濟最有活力的部分是民營企業,因為他們必須根據市場來決策。最拖後腿的是國營經濟,因為它們可以無視市場需要,只聽命於上級下達的指標。可是對於統治者們來說,聽命於自己命令指標的才最可靠,對經濟無利但對統治有利。這就是所謂的計劃經濟導致落後倒退的根本原因。

所謂的計劃經濟並沒有什麼計劃,而是依靠統治的需要發布的指標經濟。統治者們依靠自己的需要和想象發布指標,規範了大部分經濟活動。市場對他們來說是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因素。這種指標經濟違背了市場,違背了經濟的基本規律,是導致落後停滯的根本原因。

中共在經過了習近平所謂的前三十年探索之後,被迫選擇了發展市場經濟,並且和世界經濟接軌。這就是後三十年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種經濟運作減低了中共的控制力,同時引發了曠古未見的全面腐敗。所以習近平執政之後不得不消減民營經濟,擴大國營經濟。他們認為這樣才是拿回控制權,減輕腐敗的藥方。

但這十年的探索顯然失敗了。經濟下滑,民怨上升,腐敗卻仍然繼續。國內的經濟萎縮,資本卻大量外逃,顯示出經濟將要崩潰的預兆。為什麼左右都不逢源,動輒得咎呢?這就顯露出了根本的矛盾,不是修修補補的改革可以解決的矛盾,而是政治體制和市場經濟不匹配的矛盾。

市場經濟對政治體制的要求是什麼呢?就是平等基礎上的法制完善,人們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不需要賄賂官員。而專制政治的特點就是什麼都掌握在官方手裡,所以腐敗和低效不公平就是常態。這和市場經濟的要求不匹配。

中國人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了這些,但是沒有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雖然一直奉行市場經濟,也曾經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就是無法完善法治體系,剝皮揎草也沒有解決這個困境。但是西方人發明的民主政治解決了,或者說有了可能解決的方案。

民主政制把最終的權力交給了所有國民,而不是少數官僚和皇帝。這就使得法律體系可以公平公正地運行,至少有了公平立法執法的條件。市場上的無數個體,也就有了規律可循,不必聽從官員們的需要和指令。經濟的細胞有了活力,經濟才能有活力,社會才能有發展的可能。這就是中國經濟困境的最終解決辦法。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