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台灣的極難選擇

華爾街日報周三以「台灣極難的選擇:成為烏克蘭還是香港?」為題評述台灣面對未來的兩難處境。華日指出,台灣民眾密切關注着俄烏戰爭的每一個新動向,但對自身未來得出的結論卻大相徑庭。

一些人認為,如果台灣社會堅守不退,就有可能打敗對方;但烏克蘭多個城市遭戰火摧殘的畫面卻讓另外一些人認為,只要不爆發戰爭就好,應盡其所能避免惹怒北京,哪怕意味着痛苦的妥協。

該報分析,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將左右定於明年1月舉行的台灣總統選舉,並將決定在中國擴充軍力之際,台灣的防禦形勢將如何變化。報道說,俄羅斯侵烏讓許多台灣人意識到,戰爭可能會在不經意間爆發。而美國中央情報局估計,習近平已將2027年定為做好攻台準備的最後期限。

台灣總統蔡英文已採取行動,明年開始義務兵役時間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台灣也在增加軍事開支,從美國購進新武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也承諾捍衛台灣,抵抗北京方面日益加強的恐嚇。

該報援引賴清德發言人趙怡翔說,任何理性的人都不會認為對話將改變習近平或中國共產黨。中共把征服台灣視為民族復興的一部分,認為這與他們的政治合法性有着內在聯繫。因此,任何候選人都有責任對此情勢採取務實態度。他還認為,如何保衛自己以及如何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建立聯盟,烏克蘭給台灣上了「精彩的一課」。

台灣主要在野黨國民黨則持有不同見解,今年兩度訪問中國大陸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稱,國民黨相信能夠與大陸方面對話,認為這樣會緩解兩岸緊張局勢,確保不會發生意外的戰爭。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則承諾,在實現兩岸關係改善以後,他將把義務兵役時間恢復到四個月。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雖然中國領導人對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糟糕表現很震驚,但美國官員表示,沒有跡象表明習近平因為俄羅斯遭遇的困難而動搖了打台灣的決心。

報道分析,「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隔着寬80多英里的海峽,這一天然屏障使得對台灣的任何入侵都比俄羅斯去年2月派坦克縱隊跨越俄烏邊境複雜得多。一旦開戰,中國的運兵船和飛機將成為台灣導彈的目標,入侵部隊的最初傷亡可能很高。然而,台灣是一個島嶼,這也使得確保彈藥和發電廠燃料等重要物資的供應更加複雜。台灣面積較小,僅相當於烏克蘭面積的6%,一旦中國軍隊如多數兵棋推演預測的那樣成功建立一些灘頭陣地,這樣的面積提供不了多少戰略縱深。」

台灣軍方發言人孫立方則表示,「這裡是我們的祖國,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價值觀的一部分,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它」。

美國總統拜登一再警告,中國如果試圖武力奪取台灣,美國軍隊將直接進行干預。但在美國軍隊部署之前,台灣必須靠自身力量抵禦第一波打擊。美國許多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台灣到目前為止遠遠談不上準備好了。

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所長、退役美國空軍中將David Deptula說:「台灣人必須百分之百地投入,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就沒有理由來援助他們」,「需要有一種緊迫感。如果台灣人不願意全心全意地捍衛他們的島嶼和人民,美國是不會讓自己的兒女們在台灣流血的。」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