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業疫情下求生 需推出滿足當局要求的作品

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各行業紛紛受衝擊,中國影視產業年初在影院被強制停業損失巨大。如今各行業逐漸復工復產,影視業自然也着急開工,不過在影視劇表達方面,這些企業要迎合當局的需求自我審查及提供當局需要的宣傳作品。

5月7日,中國3大主流影音平台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以及6間製作公司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克傳媒、新麗傳媒等共9間公司,共同發表《關於開展團結一心 共克時艱 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倡議書中提到無論大小企業、上游下游、平台個人都面臨經營困難,內容列出五點,具體包含規範集數長度,降低製作成本,加強演職人員在薪酬、排名、待遇等方面的管理等。

中國影視業相關規定從1月23日起,全國電影院暫停營業。由中國國家電影局日前估計,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與去年相比下滑近50%。

自2月1日起中國政府明令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影視製片公司、影視劇組及影視演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暫停影視劇拍攝工作。」後續影響在倡議書中提到有60個劇組,100個項目延遲,影視產量將比2019減少30%。

據蘋果日報4月份報導,中國已有4,000間戲院倒閉, 6,600家影視公司結業,導致大量失業潮。

疫情影響下影視業配合審查

4月29日,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在會議上說,政府會積極協調出租方減免租金,推動電影專項資金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各地購買發放電影票券。不過卻在影視製作內容上給出三個「重點題材」,包括全面小康題材影片、中共建黨百年影片與抗疫題材

而5月7日影視行業共同發表倡議書中提到,在影視作品內容上向用戶提供「安心、暖心、用心的時代作品」、「描繪沸騰生活、記錄偉大時刻」配合政府需求。

據自由亞洲報導援引維吉尼亞大學傳媒研究教授、《中國製造的好萊塢》(Hollywood Made in China)一書作者孔安怡(Aynne Kokas)指出,「目前仍有能力製作和資助影片製作的主要出資者是中國政府。因此,政府有更多的槓桿來影響中國電影正在生產的敘事類型與內容」。

學者:疫情正在重塑整個影視產業

孔安怡在報導中提到,疫情正在重塑整個影視產業。觀眾更傾向數字化的內容、簡短易分享的視頻,以及沉浸交互式的娛樂選擇,比如剛被中國下架的任天堂遊戲《動物之森》。

她說,整個市場都在摸索新的求生方式,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對國際觀眾而言,應該不會想看一部以習近平領導抗擊疫情、拯救世界的電影作品。

面對同樣的衝擊美國好萊塢影視業,美國金球獎華裔評委左敏琳表示,美國百年來影視產業經歷過經濟蕭條、戰爭等各種大環境轉變,行內反而是積極地向產業如何調整轉型進行討論。更舉例「在科技的應用上,我們會看到一些新的發展。比如未來電影跟電視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有一些片場正在討論利用現有的串流平台播放電影的技術創新」。由此顯示出美國好萊塢正運用創造力面對這一波危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