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了3月的進出口數據。其中出口超預期地同比增長了14.8%,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然而詭異的是,中國的港口並沒有出現繁忙的景象,空集裝箱仍舊是堆滿了港口,這與出口暴增明顯不符;並且,近期網絡上充斥着大量外貿企業遷出中國或者倒閉的消息,還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潮等等。那麼這些暴增的出口是怎麼發生的呢?這期視頻,我們就試着來尋找一下真正的原因。
4月13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中國進出口總值5429.9億美元,同比增長7.4%。其中,出口3155.9億美元,同比上漲14.8%,而預期是降5.0%;進口2274.0億美元,同比下跌1.4%,預期是降5.2%;貿易順差881.9億美元,同比上漲98.8%。可以說,這的確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數據。而就在今年1-2月,出口還是同比下降6.8%。為什麼3月份出口激增呢?
首先,按照中國以往出口的季節性規律,每年的1-2月都是淡季,但到了3月出口額就會有回升。第二個原因就是受到去年疫情防控的影響,去年12月剛剛放開,恢復產能也需要時間,又趕上1月有中國的傳統假日-春節,所以前期積壓的訂單,才集中到了3月爆發。這可能是兩個主要的原因。
但是這種增長不會長久,一個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外貿廠家的在手訂單一直在減少,出口訂單一直在被取消。我們之前也多次做過報導,很多的外貿工廠因訂單減少而被迫放假或倒閉。因此,3月出口暴增可能只是前期擠壓產能的釋放,未必是出口恢復的信號。隨後是否有可能萎縮,等4月份外貿數據出來以後我們就可以見分曉。
2
再來看一下分項數據。從出口的貨物種類來看,跟前幾個月相比,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農產品都有兩位數的漲幅。其中汽車漲幅最高,同比增長達123.8%;汽車零配件也獲得了25.3%的增速;鋼材漲了51.8%;服裝、紡織紗線、塑料製品的出口同比均表現亮眼。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卻降低了10.39%。
從區域來看,3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同比增長了136.4%,遠超其他經濟體,使得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拉動幅度達到了1.9個百分點。在俄羅斯持續受到國際制裁的背景下,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關係明顯加強。3月中國出口量最大的是東盟國家(ASEAN),同比增長35%,是中國3月出口的重要貢獻項。其次是香港,3月中國大陸對中國香港出口的同比增速高達20%;中國對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同樣實現高增,3月的同比增速錄得18.8%。中國對美國出口則同比下跌了8%,對歐盟出口自2022年10月以來首次回正,讀數為3%。
東盟自去年取代了歐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後,一直保持着較高的貿易額。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東盟是中國產業鏈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不僅很多外資大廠從中國遷移到了東盟國家,中國本土的一些企業也隨着產業鏈的遷移,在這些國家投資建廠。
3
而這些遷往海外的製造型企業,習慣把原料採購以及絕大多數工序留在國內,只留最後一兩道工序在海外。比如家具生產企業,就會把最後的刷漆和組裝放在海外做。這樣不但節約了一部分人力成本,最主要的是可以避開因中美貿易戰導致的出口美國產品的高關稅。
這就使得東盟成為中國的中游原材料、通用設備等商品的出口地。從出口數據中也可以顯示出來,一季度中國對東盟出口中間產品達到772.8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7.9%。另一方面是中國與東盟投資和基建項目合作更加深入,帶動相關領域出口增多。海關總署指出,一季度中國以對外承包方式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92.9%。
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中國在給東盟國家出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而東南亞國家只要完成組裝,就可以銷往歐美大市場。另外,中國有大量的跨國中轉貿易,不需要進入中國,直接就可以發貨到東盟國家。比如中國直接從一些國家採購原材料,然後賣到東盟國家;也可以在某個中轉國完成初級加工,或者貼牌,再把半成品發到東盟國家。而中國運往東盟的貨物,除了海運之外,還可以走陸路的運輸。例如,中越友誼關—友誼口岸國際貨物運輸專用通道開通後,每天約有1300多輛貨運汽車行駛在專用通道上。
4
以電子煙為例。最近兩年,一條始於中國的電子煙貿易路線迅速興起。滿載鋰電池、儲油棉和發熱絲的集裝箱貨輪,從深圳出發一路南行,途經馬六甲海峽停到印尼的巴淡島港口,再用貨車運進距離港口15公里的工業園裡。幾十個工人排坐成一條滾動的流水線,他們依次往已組裝好的儲油棉裡注入煙油、封存。很快,這些配件被組裝為成品,然後運回港口,再經馬六甲海峽,送往全世界8200萬電子煙用戶的所在地。
誰在掌控這條貿易線路?答案是中國人。早在2021年,一批中國商人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印尼。以往,他們活躍在深圳和東莞及其周邊,掌握着全球近九成的電子煙產能。
5
眼下,這些精明的中國商人正湧進東南亞,試圖在新的市場複製曾經的成功。這股淘金浪潮還在不斷高漲,而電子煙產業的變遷,也是這股浪潮的一部分。
他們不遠千里出現在印尼,並非全部出自本意。
深圳和東莞的電子煙代工廠大多為國際品牌代工,尤其是頭部工廠。多年來,因競爭激烈,品牌方考慮到成本以及近兩年中國供應鏈不穩定,要求這些頭部代工廠在稅收、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第三方國家增設工廠。
之所以選中印尼,不僅因為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有超過2.7億人口,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更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同時印尼有7000多萬煙民,也是東南亞唯一允許利用電視等媒體發布煙草廣告的國家。
在電子煙企業到來之前,印尼就憑藉廉價勞動力,吸引耐克、優衣庫等品牌前來建廠。中國的「製鞋四雄」寶成、豐泰、鈺齊和志雄均在印尼設廠,使印尼躍居耐克運動鞋第二大生產國。2021年,印尼生產了26%的耐克運動鞋,僅次於越南。
除了勞動力便宜,印尼的另一個優勢是關稅。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煙消費國,消費着中國每年出口電子煙58%的份額。2018年4月,美國發布了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對第一批包含340億美元的商品,於當年7月開始加征25%關稅,其中就包含電子煙。這就導致原先自中國出口至美國的一次性電子煙,關稅由原先的6.5%,抬升到了31.5%。
然而,自2020年恢復印尼美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後,其出口至美國的電子煙套裝,美國僅徵收2.6%的進口關稅,比中國低了28.9%,這對廠家來說,誘惑還是很大的。
6
據美國方面法律,企業若想享受關稅優惠,須取得出口國出具的原產地證。而取得原產地證的前提是成品貨值35%的環節(包含採購原材料、僱傭當地工人生產)必須留在當地。換言之,若想取得原產地證,企業需在印尼等地建造廠房,僱傭當地勞動力生產,或採購當地原材料。
對在印尼建廠的電子煙企業而言,想取得原產地證並非難事。只要調節從中國採購的半成品比例即可,或者更直接的辦法就是給印尼海關行賄。
實際上,加征關稅後,為避開繁重稅收的中國商人,還會先將產品運往三方國家,在保稅區更換貨櫃取得原產地證後再運往美國,這樣便可規避加征的25%關稅。
相比於申請原產地證,早年更流行且簡單的做法是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國設立皮包公司,將商品在當地更換包裝後,再運往美國。
其實,電子煙只是中國商人按照這種辦法操作的眾多出口商品中的一類。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東盟在去年取代了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原因。而東盟並不是最終的消費市場,只是一個中轉站而已。
另外,根據統計,2023年一季度,中俄貿易額為538.46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其中,中國對俄出口240.74億美元,增長47.1%;中國自俄進口297.72億美元,增長32.6%。因此,俄羅斯也是對中國外貿貢獻比較大的地區之一。
中俄貿易海運有兩條路線,其中運費較低的一條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運到歐洲港口卸下,再轉支線船到俄羅斯聖彼得堡。但是由於俄烏戰爭,這條線路被歐洲凍結了。另一條線路是從中國沿海港口直接運到俄羅斯遠東港口,再通過鐵路運輸到達莫斯科。這條線路的缺點是俄羅斯境內鐵路運輸路線較長,沿途溫差較大。
而隨著中俄兩國關係加深,鐵路在中俄貨物運輸中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據《彼得堡商業報》2022年3月15日報道,俄羅斯鐵路公司正在啟動從中國經哈薩克斯坦到達俄羅斯的國際多式聯運。報道稱,這條新路線將包括鐵路和公路兩種運輸方式,將連接中國深圳和俄羅斯聖彼得堡。預計集裝箱的交貨時間為18天。
另外,2022年4月27日中俄同江鐵路大橋開通,成為中俄邊境第四個鐵路口岸。使得目前從中國各地出發到達俄羅斯境內的中俄班列已超31條。
鐵路運輸的發展,也為中俄貿易的增長提供了便利條件。
7
而這僅僅是被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在內的中俄貿易的一部分,還有一些為逃避美國制裁而在其它國家或地區的中轉貿易也被揭示出來。日媒調查發現,俄羅斯過去1年仍通過一些在中國和香港新設立的小型交易商進口美國制芯片。
根據《日經亞洲》從印度研究公司Export Genius取得的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在2022年2月24日至12月31日期間,俄羅斯有3,292筆高價值半導體進口紀錄,每筆至少價值10萬美元,其中約七成、即2,358筆交易被標記為美國芯片製造商的產品,包括英特爾、AMD、德州儀器等,有關交易總值至少7.4億美元。
在上述美國製造芯片的交易中,有約75%,即1774筆是從中國大陸或香港出口到俄羅斯,涉及的總交易金額約5.7億美元。其中許多出口商是中小型公司,部分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成立的。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同期,從香港和中國大陸向俄羅斯出口的高價值美國芯片只有230筆交易,總交易金額為5100萬美元,相比之下俄烏戰爭後,數字增加約10倍。
而香港作為這些中小型進出口公司的所在地,3月中國大陸對中國香港出口的同比增速高達20%,其中有多少是出口到俄羅斯的中轉貿易,我們還不得而知。
除了對俄羅斯的出口暴增之外,對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也有所增長。而隨著中歐班列(CHINA RAILWAY Express)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鐵路運輸在中歐貿易運輸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長。
中歐班列的運行時間是海運的四分之一,價格約為空運的五分之一,能夠便利對交貨時限有要求的大宗電商產品、輕工及高科技電子產品等產的運輸。
因為中歐班列的出現,運輸大批量貨物不再需要從內陸腹地運往沿海口岸,直接從內陸城市出口即可。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集裝箱價格下跌,港口堆滿了空的集裝箱,卡車司機大量停泊在港口,沒有活干,而3月的出口貿易額卻很高的原因。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中國的數據造假。
中國港口海運的情況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證。2023年3月,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1001.27點,較上月平均下跌9.3%;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指數平均值為915.90點,較上月平均下跌6.6%;中國出口至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指數平均值分別為733.91點、1062.14點,分別較上月平均下跌8.7%、9.2%;中國出口至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指數平均值分別為1273.83點、1773.73點,較上月平均分別下跌10.9%、8.7%。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d6ddad4a-2691-4df8-b0af-18881033ed4e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