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再次爆發疫情,多個的地區民眾被管控在家,不允許出門。8月2日,河南省寧陵縣一位老農,因為擔心地里的莊稼,在疫情管控期間下地打藥,被村幹部追責,要求他通過大喇叭向全體村民做10遍檢討。消息在互聯網熱傳後,引發大量民眾不滿。
有網友質疑,「在田野里怎麼傳染新冠啊!人和人相距有10米以上吧?執行防疫措施也不能這麼教條啊,事實上,農村人口密度遠低於城市,特別在田野里勞動是在開放的戶外,通風好得不要不要的,為什麼不許農民下田勞動!」
有網友直言,「農時不等人啊!都在家圈着,沒人種地了,老百姓們吃什麼?怎麼疫情來了,人就不需要吃飯嗎?疫情的死亡率是多少我不知道,沒有食物吃的死亡率可以百分之百的!」
有網友諷刺,「給莊稼打聲招呼,先不要急着成熟,等着抗疫結束後再熟透了。
給客人說一聲,先不要採購,等工廠上班後再採購。
給食客說一聲,先不要吃飯,等抗疫結束後餐廳開門後再吃飯。
沒有陽的同胞們先等等,等養了的同胞轉陰後再出門。
讓子彈飛一會……」
在群情激憤之下,農民日報發表文章「全縣靜默,莊稼沒法靜默」。在文中批評了農村幹部的粗暴作法,不過這篇文章並未平息民眾的憤怒。大量網友批評中國當局從上到下大搞「形式主義」,指責各級政府不顧百姓的死活,不管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的只有自己的「政績」,一旦出事了,全是基層人員的鍋。
附全文:
全縣靜默,莊稼沒法靜默
「因為我去地里打藥,把我抓住了,都別跟我學,別出門了,就呆在家啊。」據報道,8月2日,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一位農民因疫情管控期間下地打藥,被要求通過大喇叭向全體村民做10遍檢討。
在農村這樣一個熟人社會,當眾檢討這種處罰方式力度不可謂不大,更何況這位農民年齡還不小。那他為何會受到這樣的處罰?直接原因是從8月1日起,寧陵縣緊急實行全域靜默管理,要求「全縣靜默、鄉鎮靜默、各村靜默、戶戶靜默」,而這位農民卻在「靜默」期間下地打農藥。客觀原因則是當地面臨的疫情考驗。從7月31日至8月6日的7天時間內,寧陵縣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63例,並且病例源頭仍不清晰,這樣的疫情發展態勢對縣域來說確實挑戰不小。而且緊鄰寧陵縣的民權縣,無症狀感染者連續多日增長,也帶來一定外溢風險。所以當地採取了「除一線防疫人員外,其他人一概不能進出」的管控措施。據該縣工作人員回應,村民對此接受程度不是很高,所以村裡的防疫人員採用了一些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但是出發點是好的」。
防疫壓力當前,出發點又是好的,看似無可厚非。不過好的出發點未必帶來好的結果,尤其在打硬仗的時候,更要避免「好心辦壞事」。眼下,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這兩場硬仗都到了吃勁的時候,如果光考慮一頭,很可能會顧此失彼。疫情之下,人可以靜默,為了抗疫可以忍受一時的不便,但莊稼沒法靜默,農業生產有其固有周期和時令節奏,停不了也等不得,關鍵環節管理跟不上,很可能會影響一季乃至一年的收成。「立秋鋤晚田,地松籽粒滿。」立秋時節是玉米、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病蟲害高發期和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如果防治病蟲、灌溉等不及時,可能影響農民的「錢袋子」和國家的「糧囤子」。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階段不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抓好農業生產,做到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
這位農民下地打藥的是什麼作物沒有報道,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能讓農民在這個時候還如此掛念,也必定是在關鍵農時的作物,都和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息息相關。寧陵地處豫東平原,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油料百強縣,當地主產農作物包括花生、玉米、蔬菜等眼下亟須加強田管的作物。據媒體報道,寧陵縣今年落實秋糧種植面積40.77萬畝,同比增加0.74萬畝。那麼當地在全域靜默管理的研判和決策過程中,是否統籌考慮到了這些情況和農民需求?在發通知要求「不進不出」「各村靜默」的同時,是否針對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作出了系統安排?如果有所安排,是否通知到了有需求的農民?假如上述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這位農民可能也就不必冒着做檢討的風險非要下地打藥了。
此次事件發生後,當地的態度很好,第一時間承認做法簡單粗暴,「是錯誤的」。但認錯之後,不妨再多問一問,農民下地種田的當務之急解決了沒有?全縣其他村鎮有沒有類似的問題?目前當地疫情發展還存在不確定性,那麼下一步對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是否有科學方案?接下來如何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確保秋糧生產不受影響?
其實這樣的問題,並非只有寧陵需要回答。近期,全國少數地區疫情有所反彈,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給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挑戰,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絕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都是動態清零的主要目標之一。而無論是抗疫還是發展,都離不開農業穩產保供這個「定盤星」「定海針」。
今年以來,面對全國多地疫情散發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在春耕和「三夏」關鍵時節,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明確提出,嚴禁以疫情防控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種田、不讓農機通行上路。以此為指導,我們攻堅克難奪取了夏糧豐收。但從全年糧食生產來看,秋糧才是大頭。「三秋」大忙在即,更是要用好統籌這個方法論,一環緊扣一環,抓緊抓實秋糧生產。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的前提下,落實分級分類精準防控措施,主動幫助農民打通農業生產和流通中的堵點卡點,同時積極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落實落細秋糧穩產增產關鍵措施,做好防災減災,確保防疫不放鬆、生產不耽誤。
近段時間以來,行程碼「摘星」,核酸檢測結果要求全國互認,這對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認,基層工作存在防疫力量相對薄弱、農村衛生條件不足、管理難度大等客觀制約。但越是如此,越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科學統籌,精準施策,高質高效打贏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這兩場硬仗。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d42797ca-a29d-4e94-baca-a3902e7f7b38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