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與不參戰的大清子民

晚清跟洋人打了很多仗,但一般來講,老百姓的表現,很令皇帝失望。第一次鴉片戰爭,皇帝要士紳們練團練,幫助大清的軍隊,但事實上,只有廣州一帶,組織起了團練,而所謂三元里抗英,也是個被高度誇張的事件,如果沒有事前官方大肆渲染英軍殺人搶劫強姦,甚至拆人祖墳(真不明白英國人挖一般老百姓的墳幹嘛),團練也是不會跟洋人動手的。在當時人的筆記里,廣州人民更多地是看熱鬧,儘量不惹洋人。 

而聰明的江浙一帶的刁民,發現英國人的紀律比清軍好得多,牽了牛羊還給錢,給的還不少,於是,就開始琢磨着怎麼跟洋人做生意。別看洋人的艦船高大,農民一樣攀上去做買賣,語言不通,但交易暢通無阻,用手比劃,買的和賣的,皆大歡喜。反倒是清軍感覺,遍地是漢奸,到處都是敵意。大清的子民,除了賣給洋人食物,而且還給洋人做嚮導。在大清的境內,清軍倒是瞎子聾子,派出的探子,打探來的情報,簡直匪夷所思,把英國人說的跟白娘子的蝦兵蟹將蚌殼軍似的,而英國人則對清軍的狀況,了如指掌。最後,英國人兵臨南京城下,大清皇帝撐不住了,要改剿為撫,跟人談判。大清子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觀洋人,把個談判簽約的英國康華麗號兵艦,變成了演戲的舞台。 

總的說來,大清子民,在洋人打上門來的時候,表現得很不如皇帝的意。他們的給養,不是搶來的,但都在當地解決。相比起清軍的白拿,英國人都付費,所以,老百姓挺喜歡跟他們做買賣。別老是渲染三元里抗英,其實,整個戰爭期間,差不多有兩年,部分的英國部隊一直待在廣州附近,守城的清軍,為了求英國人別攻城,廣州一旦淪陷,他們就不好跟皇帝吹牛,而且會被治罪,交給了英國人600萬兩的贖城費,英國人就用這筆錢,給自己買給養,綽綽有餘。而且,一直過得很太平,除了三元里一時一地,再沒有跟百姓發生過衝突。 

北京民眾為聯軍架雲梯
北京民眾為聯軍架雲梯(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不僅給養沒有問題,而且召集了一支人數眾多的苦力隊伍,幫助自己運送物質,無疑,這些苦力,都是中國老百姓。他們非常忠於職守,經常不可思議地將洋人看起來陷在泥里,根本拉不起來的車給拉出來。雙方交戰的時候,這些苦力是非常好的看客,總是為打得好的一方歡呼叫好。很不幸,打得好的一方,固定屬于洋人。 

在中法戰爭時,福建和浙江一帶的漁民,聽說洋人來了,儘管官府有令,凡是跟洋人接觸,就以漢奸論處,一律殺頭。但是,這些漁民還是甘冒風險,出去跟洋人交易,攔都攔不住。即便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在京津一帶,跟他們做交易的大清子民,也是一把一把的,洋人的牛羊都吃不完,而且,從來不擔心有人給他們下毒。 

到了甲午年戰,跟日本人開戰了。在戰地山東,老百姓跟日本人做交易,也是件攔不住的事兒,儘管離得不遠,日本人的給養,出入意料地完全可以在當地解決。當地的官員,看着一撥一撥跟趕集一樣來和日本人交易的中國人,非常痛心,拼命地罵他們漢奸,但也無可奈何。至於給人家帶路,做探子的,也是大把的。這一點,來華的洋人,都非常感慨,說中國人還是比較實在,受僱幹事,實事求是,很少矇事兒,更不消說成心欺騙了。 

唯一例外的,是在八國聯軍入侵時,由於這回洋兵的對手,不光是清軍,而且有了大批穿老百姓服裝的義和團,這些洋鬼子,哪裡分得清誰是義和團,誰又不是,所以,一路過來,濫殺老百姓的現象,相當的嚴重。順便搶劫強姦,也是家常便飯,可是把京津一帶的老百姓給坑慘了。 

好在,仗打完了,京津的老百姓加上部分的士紳,對統治他們的洋人,非常配合。早早就在家門口掛上了洋旗,自稱是大日本,大英國,大美國順民,還頻繁地請洋人的首領吃飯看戲。打仗,那是朝廷的事兒,跟他們沒有關係,誰管我們,我們就聽誰的。再後來,連義和團的大師兄,都信了基督教,因為人家的菩薩靈,我們的不靈。 

馮玉祥是個很愛國的軍人,在他的隊伍里,每個營都有一個愛國室,裡面掛着瓜分圖,經常跟士兵講中國近代怎麼受洋人欺負的慘痛故事。但是,他還在做大清軍隊士兵的時候,一次在山東,被一個老頭給教育了,老頭說,愛什麼國呀,誰來當家,就給誰交糧納賦就是!讓他很無語,多少年之後,還寫在回憶錄里。 

愛國愛朝廷這種情感,是需要灌輸的,同時,也需要培養。義和團為何會跟朝廷賣命,是因為西太后突然誇他們是義民,一直被當刁民的若輩,受寵若驚,就光着膀子衝上去了。仗還沒打完,西太后又變臉了,嫌義和團給她惹事,派清軍去剿滅。老百姓這才知道,原來他們還是刁民,打仗了,能躲就躲吧。 

(本文作者為張鳴教授,原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著有《共和中的帝制》、《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稿》等作品。全文轉自微信公號默存格物,文章發布時已刪除。)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