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什麼嫉恨李克強?

政治局常委會裡「共事」的十年時間裡,習近平時時處處給李克強小鞋穿的重要原因是「武大郞開店」的心態作祟,因為從一九八二年至二零零二年中共十六大召開的整整二十年時間裡,李克強無論是在政治壇資歷還是真實學歷上,都曾力壓他習近平一頭。

我們在本專欄的前一篇文章《中共歷屆全國黨代會上發生的「民主事故」》裡介紹了發生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上的「民主事故」之一,是因為已經內定接班團中央書記處書第一書記的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李克強在中央委員的預選過程中名落孫山。

最主要的落選原因,無疑是他李克強的名字和當時還在任的團中央第一書記宋德福的名字雙雙出現在中央委員預選名單人,認為團中央不應該占有兩個中央委員名額的黨代表們自然把李克強當成了差額對像。 原因之二是知道李克強是團中央第一書記接班人選的黨代表們更是認為李克強是典型的「直升飛機幹部」,雖說團幹部都是相對年輕,但即使是在當時的那屆團中央書記處里,他李克強的資歷也不如其他幾位。 

當時的以宋德福為第一書記的共青團第二十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排名是劉延東、李源潮、張寶順、李克強、洛桑、劉奇葆、馮軍。

這屆團中央產生於一九八八年五月,在此之前的一九八三年年十二月召開的十一屆二中全會上,李源潮和宋德福被增選為書記處書記,李克強被增選為書記處候補書記。

請注意,當時來自上海的李源潮的名字是排在來自軍方的宋德福和來自北京大學的李克強前面的。

李源潮是七七級,一九八二年一月,早七八級的李克強七個月畢業,被增補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時已經是團上海市委書記,官至正廳局級。

而一九五五年出生,比一九五零年出生的李源潮年輕五歲的李克強則是本科畢業後沒離開北大校門即被直接任命為相當於正處級的北大團委書記職務, 同年底成為十一屆團中央常委。

北大團委書記職務擔任不到一年,李克強即被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全國青聯主席胡錦濤相中,徵得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王兆國的同意後,李克強於一九八三年年中成為團中央的專職幹部,具體職務是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兼全國學聯秘書長,官至國家機關的正廳局級。當年底被增選為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後,待遇上繼續為國家機關的正廳局級。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三十日,共青團十一屆四中全會召開。此次會議的大背景是剛剛結束了中共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進行了中共執政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新老交替,此前在一九八二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大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的胡錦濤在這次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補為中央委員。在籌備這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過程中,胡耀邦相中的中宣部部長接班人選,時任貴州省委第一書記朱厚澤被鄧小平恩准,胡錦濤則被安排到貴州接替朱厚澤的省委一把手職務。

於是,在團中央十一屆四中全會上,宋德福接替了胡錦濤的第一書記職務,會議同時增選張寶順、李克強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增選洛桑、劉奇葆、馮軍為團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書記處書記。增選和調整後的團中央書記處由十人人組成,即第一書記宋德福、書記劉延東、李源潮、李海峰、何光偉、張寶順,李克強、洛桑,劉奇葆、馮軍。一九八八年召開的團十二大上產生的領導班子繼續保持這一排列。

當時,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以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李鵬、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等人接見了全體與會人員,並分別做了講話。足見當時的共青團中央在中共政權內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說它是黨中央的「後備軍」,真的是毫不誇張。

也正是李克強從北大團委書記調任團中央任專職幹部的那一年,筆者當時的一位朋友,與胡錦濤同時從甘肅調進團中央的時任團中央組織部處長告訴筆者,團中央恢復建設之後,中組部即發文規定,團中央第一書記為正省部級,團中央書記處的前兩名為副省部級,排名第三及往後的書記處書記都只是正廳局級,團中央候補書記則是副廳局級—-也可以是正廳局級。

如此說來,當時的李克強在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排名第六,尚還屬於正廳局級,所以這也應該是他在十四屆中央委員預選過程中被黨代表們差額掉的原因之一。而當時的中共高層之所以內定了李克強為團中央第一書記接班人,年齡因素肯定是主要考量。當時的團中央書記處書記里李克強最為年輕,排名在他之前的五個人里,最年輕的李源潮和張寶順都出生於一九五零年,較李克強年長五歲。

 在本專欄的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也已經介紹過,雖然從中共十三大開始實行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差額選舉時即已經規定,從中央委員預選中差額下去的可以進入中央候補委員差額名單,但當時的中共高層考慮到團中央第一書記被安排為中央候補委員似乎不太恰當,於是便把李克強內定為次年三月召開的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候選人。當時的這個第八屆全國人大也是第一次實行常委會委員的差額選舉,但李克強順利過關,兩個月後正式接替了宋德福的團中央第一書記職務。在此基礎上,他李克強於一九九七年十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上,再次被安排進中央委員預選名單,這一次終於順利過關。與此同時,比李克強年長兩歲的習近平雖然「當選」了是屆中央候補委員,但卻是排名最後,也就是說,他是所有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得票最少的一個。

時光又過了五年,到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大上,李克強順利繼任中央委員,習近平則由上屆中央候補委員轉正。如此說來,如果不是十四上的中央委員意外落選,比習近平年輕兩歲的李克強成為中央委員的時間應該比習近平早整整十年。至於具體的官階相比,當年李克強大學一畢業即官至正處級的同時,因為父親的安排,在正營級秘書位置上退役的習近平被官升一級,成為河北正定縣委副書記,相當於中央機關副處級。

也就是說,李克強在中共官場上一出道就力壓習近平一頭。接下來,習近平官至正定縣委書記,相當於中央機關正處級,但與此同時的李克強已經是正廳局級的團中央學校部部長了。習近平從一九八八年六月開始以福建寧德地委書記身份官至正廳局級,而此時的李克強享受正廳局級待遇已經長達五年之久了。

一九九三年李克強官至正省部級的三個月之後,習近平終於熬成了副省部級,被中組部批准為福建省委常委。至於習近平晉升至正省部級的時間也是比李克強晚了整整五年。一九九九年八月,習近平被安排為福建省的代省長……。

綜上所述,資歷上不如李克強,是習近平嫉恨李克強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自然就是學歷上的對比了。

一九九七年的中共十五大開過之後,習近平和時任福建省省長賀國強相約一起去看望剛剛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老首長」,前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言談間,習近平透露出在中央候補委員中排名最後的內心委屈,認為自己是受了鄧小平兒子鄧朴方的「政治牽連」。賈慶林和賀國強都鼓勵他,要繼續用自己堅持在基層工作的成績證明自己不是靠「家庭背景」,而是全憑個人努力……。

回到福建之後,賀國強又適時提醒他習近平,要「補上學歷不足這一課」。賀國強特別忠告他,「文革」中沒有高考,憑推薦上大學是「時代的產物」,並不是哪個當時被推薦的工農兵大學生自己不願意憑考試進校門。但是確實,有些工農兵學員在恢復高考之後就抓緊給自己「補課」了。

賀國強特別給他習近平舉出兩個例子,一個是和習近平一樣以省委副書記身份成為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的盧展功和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兼黨組副書記李源潮,說這兩個人在文革中都是工農兵大學生,但恢復高考之後又都參加了高考,再學習四年後拿到學士學位。

賀國強也還特別提醒他習近平,不要在學歷上被自己的同齡人比下去了。

在賀國強的提醒下,習近平靠着當年在清華當工農兵學員時的上鋪兄弟,時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陳希的幫助,於一九九八年開始「攻讀博士」。欲知詳情,請參閱筆者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八日發表於本專欄的《習近平靠錄音磁帶修成「法學博士」》。

海外中文網上曾有一篇標題為《李克強、習近平學歷比較》的文章,說是「李克強與習近平的政治權力之爭,實際上代表77年後的高考生與『文革』中的工農兵學員的智慧之爭」。

文章中詳細介紹說:1978年初,時任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李克強參加文革後首屆高考,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據他當年的同學姜明安(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著名憲法、行政法學者)介紹,在北大學習其間,李克強學習勤奮刻苦,思想活躍,並且展現出比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任校學生會主席。期間在恩師龔祥瑞(著名的憲法、行政法和政治學學者)的影響下,李克強和他的幾個同學都注重外國憲法和比較政治的學習,並曾參與翻譯著作《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任職團中央期間,李克強在北大在職攻讀經濟學,先後獲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導師為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影響頗大的經濟學家厲以寧。李克強的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

《李克強、習近平學歷比較》一文的作者進一步評論說:與習近平同為知青出身的李克強是靠自己的本事,從安徽農村考進北京大學。大家知道,當年南方省份的高考錄取線是大大高於北方省份的。所以我認為,李克強的學業是優秀的。而習近平只是1975年被推薦入學的工農兵學員(工農兵大學生)。我不是否定工農兵大學生中也有一些優秀人物,但是習近平絕對不是那種優秀人物。習近平的爸爸習仲勛算是優秀的人物,但是習近平不是。習近平比他爸差多了。

大概是因為習近平對自己的大專文憑不夠滿意,所以,他利用同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希的關係,搞了個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論文博士文憑。所謂論文博士,就是中國在1980,1990年代搞的,不需參加普通博士生入學考試,也不必到校聽課,只需做個論文,就可以了。

筆者這裡需要指出一點, 陳希當時的職務是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不是校長。習近平在「攻讀博士「之前的基礎學歷,首先是中學沒有畢業,其次是」文革「中的工農兵學員經歷連真正的」大專」也算不上。

筆者過去十幾年裡,已經陸續在多篇文章里介紹和評論過中共歷屆副國級以上官員中假學歷和偽學歷泛濫成災的現象。文章中「表揚」了只有王歧山一人,一直是只滿足於自己的「大學普通班」學歷。

所謂「大學普通班」的說法,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當時,以李克強為代表的七七和七八兩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同時拿到了各大學的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分外眼紅的一批「工農兵大學生」不但要求當局承認他們的「本科」學歷,甚至還要求給他們 補發學士學位證書。當時的中央書記處還專為此事開過會,期間到底經歷了怎樣一個複雜過程,如果要詳細介紹的話,足以單獨成書。這裡只介紹一個結果,就是當局最終決定把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六年入校的「工農兵大學生」的學歷給以「大學普通班」的雅稱,以區別於恢復高考之後的大學本科和兩年制「大專」。

如上《李克強、習近平學歷比較》一文的作者還說:當年李克強也搞了一個論文博士文憑。但是,李克強的北京大學經濟學的論文博士文憑還是有點實際價值的。因為,他的導師是厲以寧。厲以寧是搞西方經濟學的,是搞股份制改革的,是中國經濟學界的一個開明人物。李克強在北大讀法律學時就對經濟學感興趣。所以,李克強讀北大的經濟學論文博士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雖然都是所謂「在職」,但李克強的北大經濟學在職博士學歷和習近平的清華「法學」在職博士學歷,也還是有非常顯著的區別的。欲知詳情,請參閱筆者刊載於本專欄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七日的《法學學士李克強 、法學碩士王滬寧和法學博士習近平》一文。

如今的李克強已經靠老還鄉。而此前十年時間裡習近平時時處處給政壇資歷和實際學歷都曾壓過自己一頭的李克強小鞋穿的內在原因之一,就是他習近平「武大郞開店」的心態作祟。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