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軟實力中國花巨資招留學生 兩年封關全歸零

近年,為提升中國在國際中的軟實力,中國當局花費大量資金接受外籍留學生,但自有疫情以來,中國封關,以致留學生們不能前往中國,致使他們學業受阻。前些日子,數萬留學生在網絡發起集體行動,要求回中國繼續學業,但未得到回應。被無視的留學生表示對中國失望。有網友稱,中國花費逾百億人民幣,就這樣全都被打水漂了。

9月份開學日已過,但受中國封關政策影響的留華學生,卻還滯留在自己的國家,因不能如期完成學業,數以萬計的學生在網絡上留言「take us back to china」(帶我們回中國),卻未得到中國政府的正面回應。據悉,中國當局只批准韓國的學生到中國繼續學業,而其他國家的學生,只能繼續等待,以致於有留學生表示,將不得不放棄自己在中國的學業。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馬來西亞華裔留學生小勤(化名)表示,她於2019年到中國西安大學學習,因為疫情她被逼回到馬來西亞,在被迫休學一年後,在今年年初她決定放棄在中國的學業。小勤說,她在休學的一年裡一直和老師交涉,卻沒有任何結果,在無望的等待中,只能決定不再返回中國。這件事情讓她失去了對中國的一切好感,決定於今年10月到台灣學習。

自費到中國讀醫的美國巴基斯坦裔學生Khan己在中國學習了五年,花費數十萬人民幣。因為疫情,原本應在2021年畢業從醫的Khan,遭遇和小勤同樣的問題,目前正在思考應否放棄中國的學位。他說,雖然他可以在網上上課去獲得學位文憑,但是根據美國規定,或者如果他想去英國實習,這樣的方式是不被允許的,也會影響他日後成為正式醫生,因為在此之前,他需要在醫院輪換不同的崗位。

這樣的例子很多。

近年中國已成為國際留學大國,目前接收留學生的數量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為了儘可能地多招生留學生,中國政府花費大量資金,僅在近三年中,就至少花費了100億(人民幣,下同)。

國際留學生可以在中國申請巨額獎學金,僅中國國務院教育部提供的獎學金計劃,國際留學生每年可獲得近6萬元。其中3萬是生活費,這筆收入高於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數(2.7萬)。2018年,中國當局為6萬3千名國際留學生派發了39億,遠高於對重點實驗室的投入。

中國當局及高校不僅對國際留學生慷慨,對其態度及待遇也比對中國學生好的多,因此曾多次引發中國學生的不滿,但各高校仍然我行我素,雙標得厲害不說,還為男國際留學生挑選中國女大學生,以「陪伴」其左右,引發眾怒。

不管中國當局有什麼目的,但這兩年的長期封關,讓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十分不滿,同時讓當局的一些謀化成為烏有。 

那為什麼「中國當局要花費巨額資金,損害本國大學生的利益,頂着輿論的攻擊也要讓留學生們「滿意」呢?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認為,凝聚人心凝聚得很牢固的方式就是留學,這是最好最值得投資的一件事情。

報導引述丹麥奧爾堡大學中國研究系副教授Ane Bislev解釋,吸引大量的海外學生可以提升中國的軟實力。一般來說,留學生們在中國留學,會在當地(學校)交到很多當地的朋友,加深對中國的認識,更易產生好感。如果這些留學生在未來的某天擔任他們國家的重要官職或或外交,可以幫助雙方更好地交流。

小勤稱:(與預期)天差地別……明明一件事可以今天做好,但是他們就是拖到明天,官僚風氣、依靠裙帶關係的情況也很多。

Khan表示,對來華學習感到十分地後悔,又稱校方白收他的學費。

另有不少留學生認為,留華學生學業受阻,難免影響中國提升軟實力計劃。

其實,在疫情期間封關並不罕見,日本、澳洲等國家也在封關,但是卻沒有引發學生的激烈反感。有留學生稱,這是因為到中國留學的學生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較差,對中國提供的獎學金十分依賴。這也是很多留學生不敢離開中國,到其他國家(或本國)留學的原因。

對於國際留學生的抗議及中國當局的「不回應」,有網友稱,不管當局有什麼目的,這麼一鬧,基本上全部回歸為零了,甚至還可能成為負數。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