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五個大城市女多男少 為什麼?

各大城市已經公布的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十五個特大城市戶籍人口均呈現女多男少的態勢。這是因為大城市更適合女性居住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有專家指出,一個地方的男女比例其實和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係。

研究顯示:經濟越發達,女性人口越多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一直難產,但是各大城市的統計年鑑最近卻已經陸續發布。2019年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在內的中國十五個特大城市戶籍人口均呈現女多男少的態勢。性別比例最失衡的是佛山,戶籍人口中男性占女性人數的94.71%;男性人數占比最多的是深圳,達到99.68%。有分析指出,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越容易呈現出女多男少,女性似乎更容易留在大城市。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中國人口專家易富賢在推特上說,老齡化越嚴重,就越女多男少,香港女性比例最高。婦女比男人長壽6-7歲,是少子化、老齡化最大受害者。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大城市女性人口溢出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造成的。他說,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中國長期以來男嬰出生總數高於女嬰,但由於大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較高,重男輕女思想淡化,女性在大城市得以有喘息的空間。同時,大城市經濟發達、尤其是服務行業中對女性員工的需求高,吸引了大量農村女性人口向城市流動。 

「現在在中國農村還涉及到對女性的歧視,比如新年女孩子不能上桌吃飯等等。這些深度歧視會讓女性感到在農村沒有希望。女性有另外一種優勢在於適應力,包括語言能力、對家的依賴等。家庭現在把她們往外推,這樣女性流動程度、尤其是流動到城市的比例會很高,」夏明說。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負責人劉開明分析說,人口性別分布不均主要受傳統的婚嫁觀念影響,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對女性更有吸引力:「中國的男性幾千年來都是習慣於與同一階層或更低階層(的女性)結婚,這樣的話男性的選擇就非常多,他可以在大城市選擇,還可以在小城市,甚至在農村選擇。女性的選擇面(相對較窄),特別是這幾十年來,女性要嫁給比自己能力更強、地位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人,這個情況一直都有。」

夏明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失衡導致人口性別分布的不均,如果不綜合統籌推動農村全面發展,整個社會將進一步陷入經濟發展兩極分化、性別失調的惡性循環,從而引發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夏明說:「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大家討論的兩大現象,一個是光棍現象,一個是剩女現象。因為有計劃生育政策下性別的選擇,比如殺女嬰,尤其是農村里甚至有三千萬男性找不到老婆,這種壓力使中國農村出現販賣人口、走私婦女的現象。」

經濟發展分化和人口性別失衡互相為因果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994年以後出生的人群男女性別比超過110:100,而在正常情況下,人類新生兒性別比例理應趨近於1:1,最高不超過107:100。自2015年開放二胎政策實施以來,二胎出生男女比例動輒130、160以上,有些地區一度達到260。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2015至2045年間每年男性過剩人口將達15%以上,到2050年,僅50歲以上未婚男性將至少有3000萬人。性別失衡將超過老齡化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口問題。

僅在經濟欠發達的江西,全省男女比例就高達120:100,性別失衡導致江西成為「婚姻擠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近些年,江西高額結婚彩禮全國聞名,「未成年女性早婚」、「越南新娘」現象屢見不鮮。

夏明認為,解決性別出生和分布失衡問題,必須從解決城鄉經濟發展兩極分化和戶籍制度入手:「中國政府不斷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想把農民就地消化,但違背了經濟的規律。每個人的移民走向是和就業機會有關的,更多的就業崗位不可能在縣級城市裡。國企改革後,縣級城市的工業體系崩潰了,(不可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2005年,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包括全面發展農村生產,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為農村提供充足的公共財政支持,但十幾年來收效甚微。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全中國農民工總量仍保持高位,達到兩億八千萬餘人,農村人口流出導致大城市人口爆炸,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七普數據遲遲不出,有專家表示,不僅是出生率和性別比不樂觀,對農民工進行統計的工作的複雜性可能是推遲發布人口普查數據的原因之一。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