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為俄烏戰爭而吵架罵我,我該分手嗎?

最終你會發現,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你就會怎樣過你自己的生活。

各位好,如《世界的冷戰尚未重臨,心靈的冷戰已然開始》一文所言,本來今天打算休息一天。但這篇文章發出後,有不少讀者私信我問候和鼓勵,在此跟大家說一聲:

謝謝。有朋友說小西還是希望你不要為了時事中斷自己的寫作計劃,也有朋友想看我把俄烏戰爭的話題繼續寫下去,這兩個需求我都會滿足,感謝大家的支持。

另外,今天早上看到一位讀者給我的一封長篇私信,讓我感覺有必要回應一下,因為她所提出的問題,確實反映了我們當下很多人遭遇的一個困局:我們該怎樣對待那場遠方的戰火所點燃的身邊的人際交往危機。

正好很久沒有更「小西來信」這個欄目了,今天就寫一篇。

原信很長,談了很多細節,以下是跟這位讀者溝通後,經其允許可公開的簡寫版:

小西,我是你的新粉,可也是忠實讀者,被同學安利後,一口氣看了能有你近百篇文章了。但昨晚看了你最新的《世界的冷戰尚未重臨,心靈的冷戰已然開始》一文,感覺這篇文章就是為我現在的處境寫的。我現在就處在你說的那種「心靈冷戰」里,求救。

我是個在校大學生,今年大二了,寒假前剛剛脫單,男友是在同好會上認識的。他追我的時候我覺得他各方面都還不錯,就答應了。但最近發生幾件事,讓我覺得我們倆三觀真的很不合。

他是個……按你文章說法,蠻激進主義的人,喜歡發一些時事問題的見解,卻每每和我觀點不一樣,過年在家時為F縣的事情,我們就鏘了兩句。這兩天為俄烏之戰又吵。

他不知為什麼特別挺俄羅斯,而且好像還很崇拜普京,我比較同情烏克蘭。我們倆最初是互轉一些觀點不同的文字,後來上升到在微信里爭論。

前天,我們回學校後第一次約會,說着說着又吵起來,他氣頭上對我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我很生氣,說既然咱倆三觀這樣不合,那就分手好了,然後就自己走了。

可昨天他又買了一大捧花給我,說要跟我道歉,想兩個人不要為了這種小事而分手。

我現在氣基本消了,挺想答應他的。但也挺矛盾:

一方面,我覺得兩個人三觀真的好不合,而且都很強勢。

另一方面,又覺得他說的也對,兩個人為這種事分手要傳出去蠻搞笑的……

可是我又真的覺得再和他一起很彆扭,現在才是本科,將來再遇到這種事怎麼一起走下去?

所以我和他現在的狀態,就像你說的,心靈冷戰。

我想問聽聽你的意見,你覺得我該怎麼辦?兩個人在一起這種事情三觀合真的很重要麼?記得你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贊同為F縣案拉黑微信上的好友。我想問你,現實中的朋友,也值得為這種社會事件拉黑或者疏遠嗎?我周圍還有不少人也和我男友觀點挺相似的。

我自我評價是個蠻有主見的人,很少向他人問計,打擾你休息了,但我現在真的很為難,期待你的答覆。

娜塔莎

以下是我的答覆:

你好,娜塔莎,應你的要求給你取了化名,並模糊了相關信息,你喜歡這個名字嗎?斯拉夫味兒挺足的吧。很應景。

首先感謝你的來信,你的想法是正確的,與微信的點讚之交不同,現實中的朋友拉黑要謹慎一些,尤其是男女朋友之間,愛情來之不易,更要謹慎甄別——不要輕易為此分手,但也不要輕易過去,因為你們可能要共度一生。

以下獻上我的分析,僅供參考:

為俄烏戰爭割席斷交,看來還真不只是個段子。遠方的這場戰火,確實已經真實的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

隨手給你貼兩個我最近看到的段子吧,可能會讓你感到「吾道不孤」: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再來一個「鐵血挺俄」的。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是的,你並不孤獨,雖然聯合國大會今天剛剛以壓倒性多數認定了俄羅斯此次的行為是侵略,要求其立刻從烏克蘭停火、撤軍。但在我們這裡,梗着脖子說俄羅斯「乾的沒錯」、甚至「乾的漂亮」,進而像你男朋友一樣問烏克蘭人「為什麼不放棄抵抗」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但這些人中,我覺得還是要分兩波:

一種,像這兩個段子當中所展現的,其實是我們的父輩、祖輩,他們所成長的年代我們的國家還沒有對外開放,唯一能接觸的外國文學、藝術作品,大多都來自蘇聯和東歐,所以俄羅斯文化在他們那個年頭是一種很「洋氣」的存在。

去莫斯科餐廳吃飯,拉着手風琴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對那一代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情懷。前幾年有個電影叫《囧媽》,我不知你看過沒有,反映的其實就是那一代人的「錯置的鄉愁」。

對這種父輩、祖輩,我們要理解,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時代的烙印,他們其實無可選擇。別跟老一代人去爭這個事情,如果他們這樣認定,就尊重他們的觀點好了——只是不要讓他們把家裡的錢換盧布「抄底」,切記切記。

但另一種,其實是我們這一代人(寫到這裡突然發現咱倆應該差了十多歲了,所以確切的說,是我們這一代和你們這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人,跟我們的國家一樣,逐漸走向了開放和多元,本來是有很多選擇的。

但你會發現,我們周圍很多人,最後還是走上了這條道路,而且似乎比老一代人更加執着、狂熱。最奇特的是,有大批的人把普京這個國外領導人,當做偶像來崇拜。

我最近聽說的一個段子,說「在中國,普京的鐵粉比俄羅斯還要多。」

去抖音、快手、微博上看看,你會發現這絕對是真的,不僅在絕對數量,而且在相對比例上,普京都在中國收穫了比他的祖國多的多、且年輕的多的擁躉。

那麼,就需要一個解釋,為什麼。

我大學畢業後第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媒體國際新聞編輯,正趕上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普京的信息,是最難處理的。

因為當時正趕上自媒體第一輪高峰,中文互聯網上充斥了大量關於普京的傳說。隨便以其為關鍵字搜一搜,就能找到大量的什麼「普京放狠話……」「普京霸氣回應……」「普京警告美國人……」「普京大帝……」。

而這些在中文互聯網上說的煞有其事的傳言,你真拿到國際網絡上去一對照,會發現幾乎全是編的、或者至少是斷章取義。普京要是知道了,估計也會有意見。

真的,普京在中國自媒體圈裡,現在已經被弄的跟魯迅先生一樣——只要是句營銷號自己想說的戰狼發言,只要標題加上一個「普京霸氣回應:」的前綴,馬上就能蹭蹭蹭的騙點擊量。

這種現象好像最近又有點回潮,你看俄羅斯最近一用核威懾,馬上又有人開始傳各種「普京名言」,什麼「如果俄羅斯沒了,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什麼「如果迫不得已,我毫不介意毀滅全人類。」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我最近沒有和這個時間,但憑着當年做國際新聞的經驗,我幾乎可以肯定,這些話應該是一些戰狼營銷號憑空捏造的,或者至少是斷章取義。道理太簡單了,如果普京身為一個大國領導人,確實公開說過這種「霸氣發言」,那不用等到此次俄烏戰爭,早被各國正規媒體傳的天下皆知了。因為這些發言在非戰狼人群看來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一個掌管着好幾千枚核彈按鈕的人,要是敢公開這樣說,各國首腦能不趕緊出來表態,譴責或者勸阻一下?這太驚世駭俗了吧,希特勒當年也不敢這樣說啊!

那麼營銷號們為什麼要如此編造普京反常識的「霸氣」形象?答案只有一個:他們知道中國有大批受眾不問真假,就喜歡看這個。

我們中國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一個非常謹小慎微的民族,在家我們聽父母的,上學校我們聽老師的,去單位我們聽領導的,混社會我們聽大哥的。你看什麼「鐵鏈女」「鐵籠女」這種事情很多人連載朋友圈裡轉發呼籲一下都不敢。這才是生活中的我們真實的寫照——很多人甚至公交車上看見個鹹豬手,都未必敢上前去「路見不平一聲吼」一下。

我們一直就這樣溫順、聽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慣了。

可是這種情緒憋得太久了,我們又需要的一個發泄渠道。

就像美國人喜歡看超能英雄電影一樣,我們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給我們提供一種「化身想象」,在這個想象中我們能滿足現實中自己所不能滿足的一切,那個英雄力大無窮、無所不能、又蔑視一切條條框框,盡情揮灑自己的力量。因為中國人在現實中壓抑的太厲害了,所以這種需求就更為迫切。

而你發現,在俄烏戰爭之前的國際政壇上,幾乎唯一能符合這些想象條件,似乎就是普京和他統領的俄羅斯。

普京,他執政多年、身為全球世界上第二軍事大國的統帥,特工出身,為了與西方進行一些博弈,也確實說過不少比較狠的話……

於是很多人就在這個現實中的普京基礎上添油加醋,描繪出了一個他們想象中的普京的形象,並加以狂熱的崇拜。

如果你讀過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的《擬像與仿真》一書,你會知道中國大眾傳媒中所想象的這個「普京」,是一個標準的「擬像體」——它與現實中的那個人其實並沒有多少關係,但大多數迷戀它的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這種現象,並不只在今日的中國發生,你聽說過切·格瓦拉嗎?

不,不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一位。

切·格瓦拉是阿根廷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戰爭的核心人物。

為了貫徹自己的革命理念,他一生轉戰多地,一直在拉着各地的游擊隊與冷戰時代各地的dc政權和其背後的扶持者真·美帝國主義作戰。

但這些其實並不重要,真正奇怪的,是切格瓦拉在他死後成為了一種流行於他生前所反對的那些國家的年輕人中的一種文化現象,他的頭像被作成了各種藝術品廣為流傳。

可是你如果到大街上,隨便救助一個T恤上印着他頭像的年輕人,問他,這人是誰?他的生平如何?有什麼理念讓你如此崇拜?

很多人會答不上來。切格瓦拉在傳播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擬像體,成為了一種年輕人用以表達不妥協、不屈服的反抗精神的偶像——雖然穿他T恤的年輕人在現實中可能已經屈服了,但正因如此,他才更需要這個圖騰。

我們輿論圈中所幻想出來的那個普京,其實也是一樣的——他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中國年輕人中用來代表「硬漢」、「反美」的圖騰,供一些人像崇拜漫威英雄一樣崇拜,紓解心中積壓的一些情緒。

而這種崇拜在今天的中國是安全而不受約束的,所以普京總統在中國圈了一批他自己可能都想不到的、其實並不理解他的鐵粉。

說的簡單點,就是這樣很爽,而且是的很安全的爽。崇拜普京,崇拜「戰鬥民族」,在中國很多人那裡,跟抽煙、喝酒、打遊戲一樣,其實算是一種讓自己爽到的嗜好。

可是,當俄烏戰端一開,這種情緒一下子就爆了。

為什麼呢?因為崇拜者們看到了現實中的普京跟他們想象中的那個擬像體完成了重合,由此產生了一種核聚變式的爆炸效果。

就像如果你崇拜蜘蛛俠,某一天如果在現實中看見一個蜘蛛俠裝扮的人在蕩來蕩去,哪怕他不是行俠仗義而是偷東西,你也會驚聲尖叫。因為,管它娘的呢!你的夢想成真了!

所以我一直在說,中文互聯網上在俄烏開戰之後第一時間不分青紅皂白響起的那種為其叫好的聲音,壓根不是出於所謂的「為國家戰略考量」。客觀的講,這場戰爭無論勝負如何,只要戰端一開,對俄羅斯、甚至對普京本人來說,都是最重大的不利好,更別說對咱們中國人了。

所以你男友那樣的普京迷們為這場戰爭叫好,你能理解為什麼了嗎?球迷男孩看見自己喜歡的球星駕臨;粉圈少女看到自己的「哥哥」來到身邊。偶像的現實體與擬像體的聚變所產生的能量是無窮的。

這樣一說,你應該能多少理解你男朋友了。就跟抽煙、喝酒、打遊戲一樣,男人誰還沒點嗜好呢?如果他表現的不是那麼極端,其實你倆是可以度過這道坎的。

何況這場戰爭,現在看,也持續不了太長時間了。

今天剛看到一則新聞,說烏克蘭那邊從俘虜那裡截獲了一則俄方的戰爭計劃,上面顯示俄羅斯原計劃最晚在3月6日以前結束軍事行動。 

這符合我之前《如果俄羅斯最後輸了,輸在哪裡?》一文的判斷。

現實中的普京,其實是有自己的計劃的,他說他展開的是「特殊軍事行動」,本來是很真誠的,至少他以為烏克蘭在兩周之內就會屈服。

當然,現在的戰況,不如他所願,我們給他把時間翻一倍,再翻一倍,兩個月!——兩個月內,俄羅斯能不能征服烏克蘭呢?如果不能,到時候俄羅斯自己也就給拖死了。

而我的建議,是你們可以將出結果前的這段時間,設定為你們的冷靜期。

你好好想想,你男友到底適不適合你,讓你男友也好好想想,他狂熱迷戀的那種感覺,到底合不合適。

其實,人不狂熱枉少年,就像一個國家一樣。但關鍵要看在狂熱之後,有沒有反思的能力。

我相信這場戰爭的結果最終會教育你男友:21世紀的國際博弈,是不能像他所崇拜的那個擬像體那樣玩兒的,跟打遊戲一樣一個烏拉衝上去,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假如你的男友還有值得你愛的反思能力的話。他是能想明白這一點。

當然,小酌怡情、酗酒傷身,任何嗜好都有個程度問題。拋開劑量談毒性,那就是耍流氓。如果你男友像我上文中所提的那樣,是一個輕度的、能反思的普迷的話,我是建議你們倆嘗試繼續走下去的。如果是下面我要說的這種情況,那你要小心了,我鄭重建議你跟他還是趁早分道揚鑣的好。

我最近剛看完了一本推理小說,叫《絕叫》。

我在這裡建議我的所有年輕的女性讀者,若有時間的都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因為它以一個罪案故事為主線,把一個女性在當代社會(雖然是日本當代社會)所有能遇到的問題,都串了起來——原生家庭對你的不重視,婚姻與生育問題,婚後工作問題,職場PUA,遭遇渣男,遭遇家暴等等等等。是本很好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而這個小說中有一段就講了個小故事:女主找了個下崗牛郎做了她的男朋友,並且同居在了一起。這個男人成天不出門工作,在家裡躺平,完全靠女主賣身養活他,卻像吸血鬼一樣只會伸手要錢,還家暴女主。是個最典型不過的渣男。可是他卻有一個奇特的地方——與他變渣變廢幾乎同步的,他在互聯網上化身成了一個極端的日本右翼分子(在書中的視角下,就是「愛國者」)。在網上成天發表一些嫌韓、仇華,為日本罪惡的侵略歷史翻案的文章。再後來,這種行為發展到了線下。女主的這個男友開始逢人三句話不離「把韓國人和中國人都趕出去!」「神風特攻隊是日本的驕傲!」等言論。

小說中寫道,女主看到這個男人這樣,就感覺特別不可思議:這個人,他在他閉塞的生活當中,見過一個中國人或韓國人嗎?他跟他所崇拜的神風特攻隊員之間,有半點相似之處麼?他為什麼會對前者(那些被侵略的民族)報以那麼大的仇恨,而對後者如此崇拜呢?

後來女主想明白了,原來這些主張,給了這個男人在挫敗的現實生活中一種無法企及的幻想(想想鮑德里亞所謂的「擬像」),在這個幻想中,這個男人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無比強大,而又可以肆意妄為的共同體中的一部分。他在這種幻想中獲得了無上的滿足感,並賴以逃避挫敗的人生。「到頭來,他愛的也不是他所說的那個國家,而只是他自己。」——書中的女主是這樣感慨的。

簡單的說,正因為他在生活中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所以才必須在網絡上把自己想象成偉大的切·格瓦拉。

我覺得這一段寫的特別生動,這種人其實在哪個國家都有,前段時間網上有句挺火的吐槽,說時下有些青年「自己躺平,卻「望國成龍」。」如今我們看到這種情緒的進階版:自己躺平,卻無比激進、不講原則的要「戰鬥民族」無往不勝。

是的,此次俄烏戰爭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是很大,它的走向最終會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可是我們作為身在中國的普通人,除了圍觀,真正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即便這種影響最終來臨,我們也依然要在現實中過我們的生活、干我們的工作。

所以,就像昨天的文章所說的,我不能理解有些人那樣激烈的去挺俄(當然,也包括一部分極端的挺烏)。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你可以發表你的觀點、見解,我也可以發表我的。我們應該當彼此尊重,最起碼不要互相攻擊、傷害,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等待時間去驗證誰對誰錯就好。

那種一看到有人發表與他思維相左的觀點,狠不得將對方進行聲音、甚至肉體上消滅的人。我想,他們跟那些看到鄰國跟他不想走一路,就進行侵略的國家一樣。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日子實在過得太困頓、太慘澹了、太沒有未來了。只能通過這種暴虐的手法,為自己創造一點精神的寄託,製造一點多巴胺,讓自己活下去。

娜塔莎,我不知道你的男友中毒有沒有這麼深——

你在來信中提到他用「很難聽的話」辱罵你,是真的嗎?

他現在平時的生活怎樣?

他的學業成績怎樣?

他有沒有每天按時去上課?

他有沒有跟你談及他畢業後的規劃?

以及他設想中你們兩個人的未來?

如果這些都有,俄烏戰爭只是你們戀愛中茶餘飯後偶爾談到的一件事,那麼你們觀點的分歧是可以彌合的——這也許來源於你們接受信息的不同,最終的事實會驗證一切。

如果這些都沒有,他是一個完全沉溺在「普京大帝」「戰鬥民族」「推翻世界舊秩序」這些大詞兒與幻象中的「躺平族」。那我勸你遠離他,這種自己躺平卻又幻想通過強迫他人來獲得快樂和多巴胺的男人,請你讓他離你有多遠、就滾多遠!——遠離這種人,因為他們會讓你的人生變得不幸。

當然,說了這麼多,我還是想勸合不勸分,你才大二、他才大三,你們都還年輕(這樣說好像顯得我很老),一切反思都還來得及,一切轉變皆有可能。

所以我想再給你推薦一本書——這本書,我覺得你和他都可以讀一讀。

它叫《巴黎燒了嗎?》

這本書的行文和翻譯似乎都不太好,但它的故事很有趣:

說,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勢如破竹,希特勒開始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 

希特勒這個人吧,倒真的是一個篤信「如果德意志沒了,還要這個世界有什麼用。」——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如果我沒了,還要是這個世界有什麼用。」的獨夫民賊、偏執狂加權力精神病患者。

面對滅亡無日的絕境,他下了一道命令:實施焦土政策,將美麗的、堪稱人類瑰寶的巴黎徹底炸成一座廢墟。

他的想法很簡單:德國(我)得不到的東西,就徹底毀了它!

為了達成目的,希特勒指派了心目中最能夠忠實執行這個使命的將軍——狄特里希·馮·肖爾鐵茨,作為巴黎的最高指揮官。

肖爾鐵茨這個人,是個莫得感情的命令執行機器,此前已經依照希特勒的要求,在多個地方執行了焦土政策。

所以他一走馬上任,全巴黎的人看明白希特勒想幹什麼了。巴黎毀滅無日。

可是,援軍遠在天邊,此時沒有人能阻止的了他。

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阻止了這一切。

此人就是維希法國所任命的巴黎市長泰丁格(按說這個人,其實算是個「法奸」)。

在一次會面中,泰丁格引領着肖爾鐵茨走到屋外的陽台上,請肖爾鐵茨看一看陽台外的景象。

在那裡他們倆看到,在身下的石子路上,一個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蹬着自行車經過,一手按着被風吹起的裙子路過。在杜伊勒花園的綠色草坪中間,幾個孩子嬉鬧着,把玩着他們的玩具。巴黎寬闊的大街的向着天際延展開去,盧浮宮、協和廣場、榮軍院、巴黎聖母院、聖心大教堂一一陳列……而埃菲爾鐵塔聳立在萬里晴空之中,用它青灰色的身軀,直插碧藍的天際。

泰丁格就這麼晾了一會兒肖爾鐵茨,讓他融化在這美景里,然後說了一番話:

「將軍,我知道,給您的任務,常常是毀滅,而不是保存。可是您不妨設想一下,未來的有一天,您會作為遊客,再次站到這個陽台上來,再一次欣賞這些使我們歡樂、使我們悲傷的建築物。

到時候,您就可以說,本來我可以把這一切都毀滅掉的,但是我把它們保存了下來,我把它們保存下來,作為獻給人類的禮物。

我親愛的將軍,難道這不值得一個征服者感到光榮嗎?」

肖爾鐵茨在聽完這番話以後,靜了半晌,什麼也沒說。末了還丟下了一句「我還有我的任務要完成。」

可是我們最終知道,他最終沒有炸毀巴黎,他背叛了希特勒。

是的,頂着希特勒已經瘋狂的命令,

巴黎被保留下來了,它沒有被燒毀。

人性被保留下來了,它沒有被毀滅。

娜塔莎,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故事,我建議你倆都去讀一下。

是的,就像肖爾鐵茨總是沉浸在他的作戰室中接受他的元首下達的一個又一個無情而邪惡的命令一樣。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總是被動或者主動的困在他的信息繭房當中,他們沉溺於某種宣傳、某種幻想或者某種命令帶給他們虛假激情當中,毫無來由的去恨一些對他們其實並無傷害的人,去高喊一些違背常識與道德的口號。

可是,如果我們把他們從那個房間中請出來,請他們到陽台上透透氣,讓他們看看這人間,看看那嬉鬧的孩子、美麗的姑娘、忙碌的街市、宏偉的建築……

我相信他們會回憶起人性,人性是自由的,是平等的。一個人,應該有權由自己決定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怎樣去看待世間的萬事萬物,說什麼樣的話,按什麼方式生活。同時也尊重他人同樣的權利。

就像一個姑娘,她應該自由決定跟一個男孩戀愛還是分手,分手之後又該跟誰好,而不應被前男友威脅、或施加暴力,甚至被鐵鏈栓起,甚至鐵籠囚禁。

是的,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都無權這樣做,尤其是以愛你的名義。

真愛你就請尊重你,不要強迫你。

我希望你和你的男友都能懂得這一點。因為唯有懂得這一點,他才有可能將你挽回——或者若不能挽回,你們也能好聚好散。然後各自去過自己生活——平等的、平和的、自由的生活。

所以,你問三觀相合不重要嗎?它很重要。

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你就將怎樣過你自己的生活。

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帶來繁榮與和平。人與人之間的自由與平等,帶來幸福與相愛。

而狂熱與強迫,只能催生殺戮、暴力、仇恨與反抗。

……

本文已經接近9000字了,太長了,就寫道這裡吧。願你們倆能複合,如若不能,就祝他能平靜,而你得平安。無論最後能不能走到的一起,祝你們兩個人,都能有幸福、和平而自由的人生。

如果不能彼此相愛,至少,請互相尊重。

送你一首紅莓花兒開,願你們不要為最終的強迫毀掉自己昔日的情誼。

本文9000字,能讀完的朋友都是真愛。這是我給讀者回信,也聊表我對大家昨天安慰的感謝,但更重要的,我希望達成一種勸慰——希望那場遠方的戰火,不要延燒到我們的生活中,希望人間的戾氣,不要再這般橫行。

寫長了,發得晚,見諒,長文不易,喜歡別忘了給個三連。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海邊的西塞羅)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