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所8月7日正式揭牌,預估2023至2030年創造5.9兆元產值。學者指,邁入碳權交易時代,台灣須與國際接軌,避免重複交易。
綜合中央社報導,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設於高雄,蔡英文總統出席見證時表示,從2023至2030年,淨零碳排整體努力,預計帶動4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產值,提供超過55萬個就業機會。
蔡英文說,去年3月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未來會透過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增量抵換交易及國外碳權交易三大機制,運用交易平台力量,落實淨零碳排目標,加速淨零轉型進程。
出任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的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權交易所主要分為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及碳諮詢三大營運項目。
林修銘指出,成立初期先以教育及資訊提供為主,協助政府政策宣導,辦理碳盤查、碳中和、碳關稅等議題的教育訓練;待環保署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子法修訂及立法程序後,才能正式交易。
學者:須與國際接軌 避免重複交易 追縱碳權移轉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直言,除完備法規外,台灣碳權交易所與國外碳權交易機構的交易平台資訊連結尤其重要,國際碳權交易,需獲得認證標的,更應避免重複交易,「碳權的所有者是誰,必須十分清楚」。
李堅明分析,台灣目前國內碳權約2,300多萬噸,為企業依自願減量專案形成的碳權,包括封廠減碳、燃料替代、節能等方式取得碳權,將來只要環保署的後台支援台灣碳權交易所,這些碳權均可交易。
他說,「碳權的移轉、追縱很重要」,除了像股票集中市場,將標的掛牌、報價、撮合,交易者有自己的帳戶,但資訊系統卻與股市不盡相同;因為有國內標的賣到國外,也有國外機構的碳權賣到台灣,「最重要的是必須與環保署對接,且須與國際機構對接」。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bf7be0d2-4e0d-42c0-8c0b-68de764a3712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