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丁香醫生都做了些什麼?

同為科普作者,我其實不太喜歡現在的丁香醫生:

一方面,涉足產品銷售之後,丁香醫生的科普潔癖淡化了很多。

我知道他們接每一個產品的推廣之前都會做科學性審查,而且有一套嚴格完整的流程。但是,丁香的底線已經逐步退守到了【這東西肯定沒壞處】,而不是科普界愛惜羽毛的標準【這東西真的很有用且沒壞處】。

比如丁香醫生會推廣【沒充分證據說明有效但通常也不會壞事】的益生菌固體飲料,還有多元維生素片。

當然,丁香醫生所推廣的大部分產品都是符合科學性且好用的,所以我經常跟朋友們說丁香醫生店鋪的東西可以放心買,肯定不會是壞產品。

另一方面,產生國民級影響力之後,丁香醫生的戰鬥性弱化了很多。

對於健康類科普來說,傳統醫藥和轉基因是繞不開的兩個話題,也是向公眾普及科學精神最前沿最激烈的戰線,科普工作者大都會主動擔當責任。但是,出於擴大受眾面以及避免過多紛擾的考慮,丁香醫生已經很少涉足這兩個話題,即便偶爾涉及也是點到為止。

例如寫連花清瘟的話題,我會說這玩意兒根本沒有充分證據表明能夠治療新冠,而丁香醫生來寫,就只敢提醒大家《不要吃連花清瘟來預防新冠》。當然,即便是發出這樣已經相當程度弱化的觀點,丁香醫生仍然被很多人視為頭號中醫黑。

所以理性層面我完全能夠理解丁香醫生戰鬥性的弱化,體量越大,所面臨的壓力也越大,保全自身才能持續發揮價值。只是情感上仍然不太喜歡,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個人還是希望丁香醫生能更勇一點。

說完我不喜歡丁香醫生的地方,再講講我很佩服丁香醫生的幾個方面。這些年來,丁香醫生作為中文健康科普絕對意義上的第一品牌,紮實地為這個社會做出過很多貢獻。

丁香醫生社會貢獻之一:建了一個可靠的醫學知識庫

對公眾來說,醫學診療永遠都是一個有着高度信息壁壘的領域。你別看我作為科普博主什麼都好像懂一點點,說起健康知識來頭頭是道,可真要是有點自限性疾病以外的不舒服,還是老老實實去看醫生。

既然都還是要去看醫生,那是不是說明醫學科普沒有用呢?不是的,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存在高度信息壁壘,所以醫學科普非常重要。

首先,醫學科普會告訴你一個足以顛覆世界觀的重要概念: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最典型的就是普通感冒和急性腹瀉。絕大多數情況下,普通感冒吃藥7天好,不吃藥一周好,人體免疫系統會自動完成對抗疾病的工作,發燒了很難受可以吃點布洛芬退熱止痛,咳嗽喉嚨痛適度多喝點水,不用吃什麼感冒藥(指針對感冒病因的藥)。急性腹瀉就適度喝補液鹽來防止脫水就好,絕大多數情況都不需要吃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

還有其它的一些自限性疾病,都是自己做好家庭護理,注意觀察有沒有特殊進展就好。如果這樣的醫學科普知識成為基本常識,我們的醫院接診壓力會小很多,醫保支出壓力也會小很多。

明白了自限性疾病的存在,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各個國家的老祖宗都靠傳統醫學繁衍到了現在,也明白了為什麼很多病人喝完草藥湯之後真的好了起來。

然後,醫學科普會澄清民間流傳的很多健康知識誤區,幫助大家少踩坑,少交智商稅。

例如吃黑芝麻並不能黑頭髮,鴻茅藥酒其實有害健康,各種婦科洗液其實會越洗越麻煩……

有些民間流傳的醫學健康謠言看起來無傷大雅,其實危害很大。例如很多人相信的靈芝孢子粉抗癌,如果患者是在規範治療的基礎上加上吃靈芝孢子粉圖個安慰,那除了花點錢也沒什麼關係,如果是中斷醫院的規範治療,想要靠靈芝孢子粉來恢復健康,那就真要人財兩空了。

類似的健康謠言多不勝數,辟之不盡,但永遠需要有人在持續努力,以正確的知識去和謠言爭奪用戶心智,讓整個社會不至於陷入愚昧的泥淖。

還有,醫學科普會告訴大家如何預防疾病和傷害的發生。

丁香醫生和各個醫學科普自媒體都會苦口婆心,甚至是嘮嘮叨叨地告訴大家那些預防疾病與傷害的知識,包括遠離煙、酒、檳榔等有害物質,包括沒事別亂吃補藥和保健品,包括不要彎腰去搬沉重的東西,不要給孩子玩磁力巴克球……

很少會有一個行業像醫學科普這樣長年累月地努力去減少自己潛在用戶的消費,這真的只能用醫者仁心來解釋。

最後,醫學科普會介紹常見疾病的規範化治療方向。

例如大部分胃炎(老胃病)的治療其實不適合用抗生素,只有確診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少部分胃炎才需要抗菌治療。

又比如腫瘤的標準化治療手段目前就那幾樣,手術、化療、放療、靶向藥物等,那些吹破天的神奇療法、獨家秘方,在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之前你都不要花一分錢去嘗試。

丁香醫生,以及其它幾個可靠的醫學科普知識平台,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個相對可靠的醫學知識庫,方便普通用戶查詢。

這些平台的醫學知識來源於權威指南,來源於最新論文成果、來源於醫學教科書,但是經過了科普作者的翻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從複雜的醫學術語翻譯成了普通讀者容易理解的表達,降低了可靠醫學知識的獲取門檻。

在去醫院看醫生之前,我們可以在丁香醫生這樣相對可靠的醫學知識平台上先大致了解一下自己可能是什麼問題,需要掛什麼科,大概會需要哪些治療手段。這不是讓你當自己的醫生,而是讓你心裡有譜,就不慌張,不會亂投醫。

非常重要的一點:不要通過搜索引擎去搜一種疾病怎麼治療。不要百度看病!不要抖音看病!不要知乎看病!

那,沒有丁香的日子裡還有誰是靠譜的呢?

其實說起來,丁香醫生也好,其它醫學科普自媒體也好,大家都是傳播的二手信息,甚至三手信息,不可避免會有一些信息損失和扭曲,這是任何具有生命力的科普都逃不開的宿命,要普及就不可能完全嚴謹和完備。關鍵是不能有知識的重大遺漏和嚴重扭曲。

如果你自信有足夠的耐心和專業文獻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去UpToDate臨床顧問查詢可靠的循證醫學知識,這是一個供醫生之間共享信息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需要付費。

如果英文閱讀能力夠好,也可以去各個發達國家的衛生系統網站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查詢權威指南,都是免費的,但切記不能依靠翻譯軟件閱讀醫學信息。

要是你受過正經的科研學術訓練,還可以去學術文獻庫查詢最新的論文成果,那是現代醫學的最前沿知識。大部分醫學科普博主都需要日常做這個工作,才能確保自己的知識體系不落伍。

現在的問題是,丁香醫生被禁言了,而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有能力去閱讀一手醫學知識。

這時候我們除了期待丁香醫生歸來,還需要了解國內其它幾個可靠的醫學知識平台,包括怡禾醫療、卓正醫療、知貝醫療、可友醫療,他們都是堅持循證醫學原則的實體醫療機構,也都堅持長年在做醫學知識的科普,積累了非常多原創科普文章與視頻。

由於這幾家基本都是以兒科起家,在醫學知識的豐富性上還是比不了丁香醫生,但在科學育兒方面會比丁香醫生做得更深入,建議都關註上。

丁香醫生社會貢獻之二:為醫生搭建了現代醫學科普平台

丁香醫生的前身叫丁香園,是一個供醫生交流,也為醫生提供服務的專業平台,通過丁香園聚集起來的願意表達、擅長表達的醫生們構成了丁香醫生最早的科普創作班底。

簡單來說,丁香園是給醫生看的,丁香醫生是給普通人看的。

但丁香醫生這個給普通人看的科普平台,對於醫生來說其實有着更重要的意義。丁香醫生通過編輯支持、稿費支持,讓散布在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有公共關懷和職業追求的醫生們能夠與公眾建立溝通,從容、體面地開展患者教育,也更完整地實現醫生的職業價值。

這種溝通在公立醫院體系每個病人看三五分鐘的時間裡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而且,丁香醫生不只是一個科普平台,他們還開發了一個醫生在線諮詢平台,嚴格按照現代醫學的診療規範來篩選入駐的醫生,為患者提供一對一的醫學諮詢和診療服務。

對於那些在醫院受到體制限制不得不多開中成藥創收,而內心卻飽受煎熬的醫生來說,丁香醫生的問診平台是他(她)們堅持職業操守、實踐職業理性的一個希望。

讓良知有所依靠,這本身也是一種善良。

丁香醫生社會貢獻之三:為市場樹立了尊重科學的良性標杆

雖然我在前面批評了丁香醫生的一些選品,但不得不承認,大部分時候丁香醫生所推廣的產品都非常靠譜,而且具有鮮明的科學屬性。關鍵是,通過丁香醫生做推廣,銷量真的很好,這實在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可能很多讀者會奇怪,賣貨賺錢而已,怎麼就功德無量了呢?這就不得不說起中國消費品市場的一大毒瘤:

誇大功效

腦白金、磁療床這些功效純屬虛構的產品就不說了,還有很多原本合格好用的產品也在這種市場氛圍的浸染之下去誇大功效,虛構原理,讓整個市場烏煙瘴氣,劣幣不斷驅逐良幣。

丁香醫生,以及一批堅持科學原則帶貨博主的出現,在整個消費品市場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引導力量,並且衍生出一個具有鮮明消費偏好的群體:

成分黨

無論是護膚美妝領域,還是食品、時尚領域,大量用戶對成分安全性的關注,對功效真實性的關注,都在引領着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回歸科學。

丁香醫生這樣的平台通過樹立產品科學屬性來贏得用戶,使得良性產品能夠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為市場樹立起消費品開發的良性標杆,將引導更多消費品逐漸遠離智商稅套路,讓更多品牌能夠站着把錢掙了。

當然,這個工作不是丁香醫生一家做的,但丁香醫生絕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丁香醫生在商業上的成功也鼓舞了非常多科普博主(包括我),使得用愛發電的科普逐步走上用商業發電的可持續道路。

從這一點出發,說丁香醫生功德無量,我認為不算誇張。

春天還會再來,期待丁香重開。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基本常識,原文已被刪除)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