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自打臉 趙立堅錯用照片攻擊美國在非洲角色

8月9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hony Blinken)抵達剛果民主共和國,這是他對非洲三國訪問的其中一站。前一天,布林肯在南非發表講話,概述了美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戰略。

布林肯着重講了「民主和安全之間的聯繫」、糧食危機、COVID-19相關的經濟發展困難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這些挑戰雪上加霜。

白宮同時發布一份有關美國在撒哈拉以南地區戰略的事實清單。當中提到,美國及其世界各地的盟友「越來越多地將非洲視為其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有這句對中國的批評:

「相比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該地區視為一個重要的舞台,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推進自己狹隘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破壞透明度和公開性,削弱美國與非洲人民和政府的關係。」

這話激怒了北京。作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並排展示兩張拍攝地在非洲的照片,以形成對比。

左邊的照片中是一名中國測量員和一名非洲當地人,照片的配文是:「中國在非洲分享測繪技術。」右邊照片中顯示,一名美國士兵蹲在一名正使用步槍的非洲人身旁,其配文是:「美國在非洲提供射擊訓練。」

趙立堅在推特上寫道:「中國將技術帶到非洲。美國給非洲帶來暴力。」

趙立堅的這則推文犯了最基本的事實性錯誤。

右邊這張10年前的照片實際上顯示了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幫助烏干達人民國防軍訓練實戰槍法。

這些烏干達軍人是戰地工程兵,當時正接受反叛亂訓練,以對抗伊斯蘭激進組織青年黨(al-Shabaab),該組織是國際恐怖組織「基地」組織(al-Qaeda)在索馬里的分支。

2006年12月6日,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一致批准成立非洲聯盟駐索馬里特派團(簡稱「非索特派團」,AMISOM)。這是一個地區性的維和特派團,烏干達步兵是這一特派團的一部分。這些正接受訓練的戰地工程兵會被派遣去支持烏干達步兵作戰。

換句話說,右邊照片中顯示的這種軍事訓練是中國在安理會投票批准的行動。

非索特派團的任務期限在今年3月31日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非洲聯盟駐索馬里過渡特派團。

2021年8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戴兵曾表達中國對非索特派團的支持。

類似的中國軍隊在非洲訓練士兵的照片也公開可見。

那麼,中國到底在非洲做了什麼?這是個褒貶不一的問題。

首先,中國在當地的發展投資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今年4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計劃主任黛博拉·布羅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對美國之音記者巴特萊特說,除了對外援助上還落後於美國,中國在非洲大陸的經濟影響力已在各個方面都超過了美國。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這是中國連接歐亞大陸和非洲的總值約1萬億美元的貿易和外交倡議。

印度學者布拉瑪·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和多名西方官員指責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債務陷阱」外交,即利用不可持續的債務達到地緣政治目的。但北京和一些獨立的西方分析人士也對「債務陷阱」的說法提出異議。

在軍事方面,北京在非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向非洲國家出售武器並提供培訓。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份的報告稱,中國在2017-2021年間是非洲的第三大武器供應國,在全世界出口至該地區的武器中,中國武器的份額占10%。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是非洲最大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占總數44%,遙遙領先於美國17%的份額。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對非洲的武器運輸是受利潤驅動的。也有其他分析人士說,這是一種戰略考量。

以中國向緬甸軍政府出售武器為例,中國出售武器時「完全知道這些武器可能被用於攻擊平民,」 聯合國緬甸事務特別報告員今年2月份的報告稱。學者研究表示,中國堅持「不問問題」的武器出口模式,人權被視為別國「內政」。

美國空軍和太空軍的同行評議期刊《印太事務雜誌》(Journal of Indo-Pacific Affairs)指責北京「以隱晦的方式」批准「武器不受限制地流向衝突地區」。

例如,2012年——也就是趙立堅推文中右邊這張展示美國軍人訓練烏干達軍人的照片被拍攝的時候——《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道,「從剛果民主共和國到象牙海岸、索馬里和蘇丹的一系列戰爭地區,(來自中國的武器)在聯合國的一系列調查中浮出水面。」

該報指出,中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主要武器出口國不同,因為它對聯合國的權威做出強勢挑戰」,遏止了聯合國專家就流向非洲和其他地方的武器所做的追蹤努力。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推動他於今年4月提出的一項「全球安全倡議」,強調「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稱國與國之間要「以相互尊重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為重要原則」。

北京將該倡議說成是「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旨在「維護世界和平、防止衝突戰爭」。批評人士說,這「將帶來一個比現行的以民主理念為基礎的秩序更有利於專制政權的全球體系。」

通過這一倡議,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旨在加強其在非洲大陸的軍事存在。

7月31日,《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利用新的全球安全倡議在非洲打造軍事地位》的報道。這篇文章寫道:

「中國正在推動其新的全球安全倡議,以此作為通過軍事訓練、情報共享和反恐來加強與非洲國家關係的一種方式——儘管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大國面臨阻力或正在削減他們在非洲的軍事行動。」

《南華早報》的報道指出,北京「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了數千名士兵」,「正在訓練更多的軍事官員」,「並尋求進一步參與非洲之角和薩赫勒地區的和平進程」。

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學者邁克爾·坦徹姆(Michael Tanchum)在為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撰文時表示,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維和行動提供的部隊比其他所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總和還要多。」

坦徹姆認為,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北京「能夠將其單邊軍事存在描述為打擊海盜和保護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全球貿易的國際努力的一部分。」

美國政府的獨立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在2020年12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中國領導人渴望在海外展現武力,並顯示有能力打一場有限的海外戰爭,以保護中國在『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利益。」

坦徹姆寫道,為實現這一目標,「北京在與非洲國家的經濟夥伴關係中融入了軍事和安全因素」,將中國的國防存在編織入「非洲大陸發展的整體結構中」。

非洲也是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的所在地。

2017年,中國在非洲之角(索馬里半島)的東非國家吉布提開設了軍事基地。該基地的部分目的是為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和打擊海盜行動提供便利。

也有報道稱,中國還計劃在非洲中部國家赤道幾內亞的大西洋海岸開設它在非洲的第二個海軍基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