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掌權十年來,戰狼式外交政策使中國的國際形象掉到歷史低點,一度被視為大國外交核心的「一帶一路倡議」似乎正被各國所詬病。而當中國的國際地位四面楚歌時,習近平在國內鼓動的民粹主義也無疑正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2020年3月,在離克里姆林宮不遠處的智庫卡內基莫斯科中心,年輕學者馬鐵木(Temur Umarov) 初試啼聲,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向中亞拓展勢力的概述文章,探討北京如何透過軟實力、貿易、軍事、基建投資等手段深入影響這個區域,以及中亞國家對中國擴張的恐懼。
這篇文章很快得到許多研究中國外交的學者認可與轉發。此時,來自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的高級外交官矯懷欣(Jiao HuaiXin)卻用粗俗的俄語,在文章下批評留言寫道: 「中國哪有在擴張?這是什麼智障評論……這樣的學者只是白痴……用用腦袋,如果你還有的話!這種狗不會有好下場的。」
馬鐵木說,他第一時間被嚇壞了。
「他的用語非常詭異、又很咄咄逼人。對我來說,這是很讓人驚訝的。其實也正是那時候,戰狼外交行動正在全世界活躍了起來。」
通往「中國夢」的路上
中國外交戰狼們的養成,是有跡可循的。
「有些吃飽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與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早在2009年習近平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出訪墨西哥時,就曾說過這段經典的話。他直白地指責批評中國事務的外國人是「吃飽了沒事幹」。
2012年習近平逐漸掌權以來,其外交政策更清晰地摒棄了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在他的第一任總書記任期內,習近平把外交部的預算增加了一倍,並設立協調機構集中管理控制,他針對外交事務的講話比中共歷史上任何一位其他總書記都要多。在他勾勒的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中國不僅要成為經濟大國,還要走向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最明顯的一個案例是在他(習近平)上任不久,奧巴馬到中國訪問。習近平邀請奧巴馬在中南海瀛台夜談,談什麼?談中國古代歷史多麼輝煌,說幾千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他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未來的世界格局要由中國跟美國共同來協商。」 因為批評中共當局嚴控意識形態、爭取人民政治自由而在2013年遭北大開除的經濟學者夏業良說,習近平上任初期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是為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路線定調。
2013年,習近平給外交官、黨媒記者、各級官員一個更具體的任務: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做好宣傳,中央金庫大開。一份2015年的研究發現,中國每年在對外宣傳上注入的資金至少達到100億美元。
中國共產黨把其擅長「形塑良好輿論環境」的工作,也隨即提升到了國際層次。國際金融危機、美國的種族衝突紛爭,以及美軍撤出阿富汗等熱點事件,被北京視為重塑中國在全球行使話語權的機會。在新西蘭的中國問題專家安妮-馬里·布雷迪(Anne-Marie Brady)指出,中共一方面努力宣傳其政治制度穩定與繁榮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將西方民主制度描述為混亂和陷入經濟衰退。
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中國的外交用語及手段更開始明顯地從謹慎轉換成強硬、詭辯、甚至威脅性的外交口吻,或是「責任全在某方」的術語。
當美國參議院在2019年通過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拿出數百年前的美國印地安人歷史以及九一一事件進行反擊:
「在少數民族問題上,這些美國議員政客跟中方講良知,真是太無知,太無恥,太虛偽了。」
「9·11事件殷鑑不遠,美方……可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
狼群出閘時
「當代中國沒有職業外交家,他們完全就是政治傳聲筒。」夏業良說,在中共日益強調意識形態和政治性的體制下,所謂的中國外交官已經失去了國際外交家的職業特徵。
2020年2月,中國外交部拔擢了時年48歲,在推特上活躍多年,並以好戰、熱愛轉發未經證實陰謀論的趙立堅進入發言人團隊。趙立堅成為中國外交戰狼時代的典型代表,他用攻擊性的詞語警告五眼聯盟「小心眼睛被戳瞎」,在推文中散播美國軍人把新冠病毒帶到中國的陰謀論,轉發暗諷澳大利亞軍官殺害阿富汗兒童的挑釁插畫,從而引起了一場場應接不暇的外交爭議。
在國際上,趙立堅這些看來有失外交官格局、甚至蠻橫的風格,在中國國內卻受到吹捧。
安徽居民L先生說,這幾年,中國國內被炒熱起來的民粹主義特別強烈:「現在(民間輿論)動輒就是喊打喊殺,八九零後還好,但零零後,天啊,我姊家的小孩一講日本,炸平!一講美國,炸平!恨不得全世界就一個中國!」
「到最後……,這種使用攻擊性語言的策略已經不是中國外交部會自上而下發送的指令,我認為是來自基層的主動性。」 馬鐵木分析。
仕途順遂的戰狼風格,也成為其他中國外交官爭相效仿的對象。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間,至少有分散在126國的中國外交官,在中國國內禁用的推特上發布了超過20萬則推文,獲得近700萬的點讚和上百萬的轉發。
但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在推特上的「高人氣」信息,卻是由大量假帳戶推波助瀾。報告寫道,中國利用假信息方式在國際話語權的形塑中讓人產生錯覺。中國外交部則否認使用所謂線上輿論引導的誤導性宣傳。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分析認為,中國戰狼外交背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解放軍在2016年軍改後的「大國自信」:「以前沒有航空母艦,現在有了;以前可能北斗系統沒有辦法跟GPS相比,現在已經到北斗三星;過去可能船就是開不了這麼遠,飛機就是無法長時間飛行,現在透過各式各樣的演訓,把勢力往外延伸。這都會讓中國在對外講話、對外宣傳上,有更多素材可以去包裝,變成戰狼外交的一環。」
與此同時,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大國外交」的戰略核心部分。它涵蓋了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165個國家近1.3萬個項目,資金規模已超過8000億美元。九年多過去,追蹤各國對外援助的研究機構AidData發現,有高達35%的「一帶一路」項目遇到重大「爛尾」情況。
中國國際形象史上最差
「2000年開始,中國在拉美的形象是非常積極的,如日中天,更是受歡迎的話題。但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在拉美的好聲譽戛然而止。人們認為中國是疫情的罪魁禍首,另一方面是原本進入拉美的資本流動突然停止了。」智利天主教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Chile)政治學助理教授烏迪內斯(Francisco Urdinez)一直在追蹤拉美國家對中國的觀感。他發現,2020年是中國在拉美正面形象的反轉年,這與新冠疫情爆發以及拉美國家逐漸對中國附加的「有條件」或腐敗頻傳的投資借貸模式等,普遍感到不安有關。
美國的皮尤研究中心在2022年6月公布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中國在19個發達國家的負面形象達到歷史高位,平均近七成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79%的民眾認為中國人權問題嚴重;對中國軍事力量感到擔憂的則占72%。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東南亞問題高級研究員庫爾蘭茨克(Joshua Kurlantzick)指出,「導致中國在全球形象崩壞的多種原因,包含中國國內的威權主義抬頭、最初對疫情的隱瞞、對香港和新疆的殘酷鎮壓,都損害外國公眾對中國的看法。中國持續的清零政策將自己與世界隔絕,也導致中國民眾對自身發展模式產生了懷疑。」
這些負面形象為中國外交政策的推展形成不少阻力。庫爾蘭茨克舉例指出,中國正在失去一些亞洲、歐洲、北美貿易集團的支持,一些國家也正在努力減少對中國的貿易依賴。
自疫情爆發以來,足不出戶的習近平近三年後終於在2022年9月進行了首次外訪,首站選擇與中國關係密切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與出兵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
「對我來說,這表明中國將外交的重點放在該地區。中國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可能更加向內看,把重點放在與俄羅斯及其鄰國的關係上,保證能源供應,並確保經濟仍然增長到足以不陷入經濟危機。」 烏迪內斯提到,在外交關係受挫的中國和目前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國際制裁的俄羅斯惺惺相惜,中國也仍在避免公開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但”中俄聯盟”威脅國際安全局勢的發展勢態值得觀察。
戰狼轉彎?
觀察家們也發現,中國正在試圖扭轉令人厭惡的外交戰狼印記。用習近平在2021年中共黨慶之際的話說,就是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但有學者認為,中國戰狼外交形象的轉變可能並不容易。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政治體組織,在一個火車已經往前沖的時候,如果只是用一個拉住馬的韁繩去拉住一個往前沖的火車,會需要更多的精力跟時間。同時,火車上的這些民眾是不是跟你一樣要想要去踩煞車? 」林穎佑說。
如何在四面楚歌的國際地位以及民粹高漲的國內環境下,拿捏中國的外交路線?這將是習近平正在謀求的下一屆任期的重大考驗。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a4b14a82-a69b-4577-bc62-ec8aa8953139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