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在文章後留言:
我搜了一下,網傳山西太原五月出現多起跳橋輕生事件。
作為一名心理學教師,我能夠從同行、家長、學校老師等處了解到各高校網傳的自殺事件。像某某高校今年上半年又自殺了多少名大學生之類。
具體到每一例自殺事件,都可以分析自殺者為什麼會自殺,釐清驅使他輕生的精神因素(如抑鬱症)、情境誘因(如突然失業)、社會經濟因素(如房貸壓力)、人際因素(如伴侶分手)等等。每一起自殺事件都是特異性的,在沒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自殺者及身邊關係人的充分資訊,都不足以分析釐清其自殺緣由。
以前段時間引發輿論熱議的重慶胖貓自殺事件為例。儘管這起事件上了數十次熱搜,參與討論、評論的網民數以千萬計,各種言論如汗牛充棟。但是,迄今我沒看到任何人、任何渠道披露胖貓自殺的關鍵相關因素:他是否有精神壓力?怎樣的精神壓力?持續多久?促使他自殺的誘因是什麼?自殺前是否有徵兆?是否有與他人交流過自殺意圖?自殺前他有何異常?……
似乎數千萬熱議的圍觀網民沒有人試圖真正去了解胖貓為何會自殺,僅僅依據自己的「陰謀論」思維去做推測,要不一邊倒歸咎於他的伴侶;警方披露調查結果後又一邊倒地歸咎於他的原生家庭。
能夠被曝光,引起輿論關注的自殺事件通常都只是冰山一角。像我所了解到的成都某985高校今年上半年發生的若干起大學生自殺事件,就無法從公開資訊檢索到蛛絲馬跡。
一般來說,類似大學生自殺數據會通過內部渠道層層上報匯總到教育主管部門。但是,只要上級部門開始重視大學生自殺現象並對各高校提出要求,基層高校很容易就會出現瞞報現象。諸如某大學生在校外賓館自殺,不納入學校的統計數字之類。不僅如此,匯總到省一級的自殺數據通常會經過數據調整再提報到中央一級的主管部門,數據調整的尺度、標準、理由均不得而知。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舊譯涂爾幹)在一個半世紀前就對社會自殺現象進行過系統研究,並寫出《自殺論》的社會學名著。在他研究的自殺影響因素里,特別提到了發生在工業界和商業界的反常自殺。研究結論包括:經濟危機出現,自殺人數上升;國家突然昌盛也會導致自殺增加。總之在社會發生劇烈變革的時期,自殺率就會上升。
社會學研究自殺與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就有所不同。通常,心理學研究自殺,需要搜集自殺者個體相關的數據,他的人格、精神健康、藥物使用、個人史等等,通過他的日記、身邊人的訪談來了解其自殺的緣由。
社會心理學則更多地聚焦在情境影響因素,自殺者的家庭環境、伴侶關係、社會經濟壓力、是否遭受重大生活事件等等,通過調查、訪談來了解促進或誘使其輕生的情境影響。
社會學研究自殺率、自殺者的人口學分布、同比或環比的增長率等等,通過統計分析來了解眾多自殺事件背後的社會、經濟影響因素。
這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中的中國2021年中國居民年齡別自殺死亡率數據。
當一個區域,像山西太原,短時間出現多起年輕人自殺事件,背後應該有着不容小覷的社會、經濟影響因素。那麼,要了解到底有何異常,就需要將五月的數據與四月、三月,以至全年月度數據進行環比;與去年五月、前年五月,甚至歷年的數據進行同比;還要與鄰近區域的其他城市,如省內的大同、晉城;省外的鄭州、石家莊等城市進行比較。種種比較中自殺率出現異常的增長,那就值得進一步地調查、分析,了解背後的緣由。
網傳的所謂「太原十連跳」有沒有可能因為是公開自殺而沒有掩蓋住才導致被輿論注意到的結果?出現醒目的「十連跳」公開自殺會不會伴隨私下自殺數的相應減少?
這是發表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1年期間中國15~24歲年輕人自殺死亡數據呈上升趨勢。
當有人試圖研究卻發現難以找到可以參照的基礎數據,那麼網絡上對「山西太原十連跳」的分析、評論都是盲人摸象,很難真正地釐清背後的緣由。當基礎數據根本就闕如,那麼十四億中國人恐怕就沒有人能知悉背後的緣由。
這才是最令人感到悲涼的。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唐師三百手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9e4a0365-ce13-4518-a700-2a348a3c00e4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