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甲子的台灣金馬獎在華語影圈極具份量,雖遭中共連續六年封殺,但本屆迎來史上最多的718 部報名作品,包括276片中國影片,其中入圍獎項者也不少,質量皆優於去年。觀察人士指出,即便北京因政治理由持續抵制金馬獎,但許多中國獨立影人仍將其視為展露頭角的世界舞台。
第61屆金馬獎10月2日公布入圍名單,中國產製作品來勢洶洶。
中國電影角逐金馬獎
中國導演婁燁執導的偽記錄片《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等獎項,該片述說於武漢周邊拍攝的電影劇組因新冠疫情受困的故事,描述武漢封城期間、小人物的痛楚和創傷,5月於坎城影展映後,大獲好評,然引發北京當局的不滿。
而中國獨立導演耿軍執導的黑白同志片《漂亮朋友》更猛,將角逐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八大獎項,被視為本屆金馬獎的超級大黑馬,該片描述中國東北小鎮一名隱藏性向的中年男同性戀,如何透過愛,自我救贖的故事,獲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大讚為「踩到了華語同志電影的地板跟天花板」。
不過,位於台北的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翁煌德認為,這兩部金馬獎看好的中國影片,在中國被禁的概率很高。他說,金馬獎常客婁燁一向不屈服於體制,他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有違北京抗疫的主旋律,而耿軍的《漂亮朋友》在中國重拳打壓性少數族群的氛圍下,當然也不符中共的價值觀。
扣關本屆金馬獎的中國電影除品質受肯定外,數量也顯着增加,總計276部參賽,略低於台灣本地的277部影片,但遠高於香港的72 部、澳門的17部、馬來西亞的21部、新加坡的17部及其他67部跨國影片。
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以電郵回復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影近年報名金馬獎的數量約在百部左右,但今年暴增,應與紀錄片與短片參賽量的增加有關。
他說,除獲金馬紀錄長片的作品可角逐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外,從本屆開始,金馬最佳劇情短片、紀錄短片和動畫短片的得主也有參賽奧斯卡的資格,這或許是吸引眾多紀錄片和短片報名的誘因之一。
鄭宇:金馬提攜青年導演不遺餘力
相較於中國的知名影人,27歲、來自內蒙古的獨立電影導演鄭宇是後起新秀,他擅長以影像表達思維和情感,也已投身影視創作8年之久,獨立製作過多部短片和紀錄片。
鄭宇今年報名參賽金馬獎的作品是一部記錄家中長輩罹患慢性病後、引發家庭變故為主題的短片,雖然最後未入圍,但他告訴美國之音,他不氣餒,仍夢想有朝一日能站上金馬獎的舞台。
鄭宇說,華語電影圈有三金,分別是台灣金馬、香港金像和中國金雞獎,其中,他認為,金馬獎的參賽作品內容最為多元、題材也百無禁忌,更不只限兩岸三地的影片,有廣納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其他亞洲地區電影的格局。
他還說,論藝術性,金馬獎也是三金獎項中最優者,因此,被業界視為華語電影的標竿。此外,金馬獎對年輕導演的提攜也不遺餘力,讓很多年輕影人都盼在這個舞台上受到華語電影圈的青睞。
鄭宇說:「金馬獎算三金裡面,比較歡迎更多種類,然後它也比較扶持青年導演,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想報名金馬獎的原因。」
北京因政治原因封殺金馬獎
金馬獎自1996年開放中國參賽以來,中國影片即自成一股勢力,並囊括不少大小獎項。不過,2018年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一起突發政治意外,卻讓這股兩岸影視交流的熱潮戛然而止。
當時的最佳紀錄片得主是《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該片導演傅榆發表得獎感言致詞時說,她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段致詞雖獲不少在場觀眾的歡呼,但卻被解讀為具有台獨傾向,也因踩到中國的政治紅線,除當場引發中國出席影人塗們和鞏俐等人的反彈外,中國國家電影局更於隔年8月宣布,暫停中國影片參賽金馬獎,隨即導致當屆的劇情片報名件數大幅減少。
六年來,中國產制的劇情片、商業片仍對金馬獎敬而遠之,但如鄭宇的獨立影人或題材敏感的電影作品仍偏好參賽金馬獎,儘管中國國家電影局今年7月再設限,要求參加境外電影節展的國產短片需比照劇情片備案。
鄭宇說,他是影視創作人員,角逐各國影展本就不該設限,未來只要有合適的作品,仍會繼續挑戰金馬獎,也不排斥報名台灣的地方影展。他還說,雖沒去過台灣,但一直對台灣抱有好感。
中國商業片不來 獨立影片仍珍惜金馬獎
台灣影評人翁煌德分析,本屆金馬獎的中國影片暴增,且以短片、紀錄片占大宗,這代表中國獨立影人對金馬獎的推崇。
他說,獨立電影非商業片,拍攝題材常觸及官方禁忌的敏感神經,所以電影人往往心裡有數,既然作品無法在中國上映,反而須借金馬獎這個舞台扣關海外市場。
翁煌德告訴美國之音:「金馬獎對於電影工作者來說,它還是一個最高的指標,尤其是如果你的作品在中國大陸沒辦法上映,你當然選擇來金馬獎這邊,也算是一條(出)路。」
香港浸大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也說,金馬獎是兩岸三地歷史最悠久的華語電影獎,中港澳作品雖因政治紛擾卻步,但應是短期效應,長遠來看,金馬獎仍是華語影界的重磅獎項,能獲金馬獎提名必能大幅提升影片的能見度。
他說,香港金像獎偏在地性,而中國金雞獎則受官方認同的限制,在此前提下,包容度最高的金馬獎成了華語觀眾接觸優秀作品的最佳渠道,也是部分非主流香港和中國影人最理想的出路。
香港電影受金馬獎賞識
吳國坤還說,香港電影近年頗受金馬獎肯定,以去年金馬獎來看,港產電影共獲18項提名,最終奪下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劇情短片、最佳動畫短片四個獎項。
吳國坤告訴美國之音:「最近這幾年,香港獲得(金馬獎)提名的一些電影非常出色的,屬於比較小眾、非主流的,它(金馬獎)對那種非主流,對社會議題的、有實驗性的電影的題材的特別(有興趣),我覺得,這方面是真的(對香港電影)有一定的貢獻。」
今年的金馬獎共有72 部港片參賽,探討年長女同志處境的《從今以後》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獎項。而入圍最佳短片的五部作品中則有三部港片,包括《顏色擷取樣本.mov》、《慧童》及《鄒幸彤-獄中信》。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9d98cf9e-254a-459d-9918-d144434ce433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