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我的視頻號下面,爭論一直沒停止過。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故事,告訴我們:記憶是怎麼被人為塗改的。
請看一個2012年的照片,這是「神九」航天英雄景海鵬在太空展示的一張照片:端午快樂。
接下來的2013年,神十航天員又展示「端午快樂」,祝福全國人民開心過節。新華社等官媒都作了報道。
這可說是堂堂正正、普天同慶的事。
可是請問大家記憶中,還有這兩張照片嗎?還有「端午快樂」的祝福嗎?
似乎已經模模糊糊記不清楚了對不對。又似乎是一直以來,甚至是自古以來,都是「端午安康」。
事實上,這個「自古」不過是八九年。
但凡稍微年長的人,不妨回憶一下:十年前有這種不能講「端午快樂」的說法嗎?完全沒有對不對。
也就是說這個文化謠言的時間根本不超過十年。
追溯事情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約莫2015年,有營銷號發了這樣的內容:「非遺專家楊光宇教授」指出,端午節是祭祀的節日,不能說快樂,只能說安康。然後這條內容就被瘋轉。
而且注意,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開始轉,是學歷和文化普遍更低、年歲也更大的網民,還有家長群、老鄉群等開始轉。
兩三年之後,這個文化謠言開始很普及了。你說「端午快樂」會被人自以為是地糾正、駁斥。許多讀者都發給了我類似的例子。
就在四年前,我被一位老家的親戚直接糾正:不能說「端午快樂」,只能說「端午安康」,這是「傳統文化」。
一些媒體和營銷博主也加入了傳播這個文化謠言,因為他們缺選題。
到現在,九年過去,「端午快樂」幾乎變成了全民的禁忌,企業、個人都不敢輕易說快樂,都換成了一個奇怪的「端午安康」。
傳統文化里有沒有這樣的禁忌,說端午節是「祭祀日」,不能說快樂,必須說安康呢?
當然沒有。這是一個營銷號偽造出來的傳統文化。
說直白點,這是專門欺騙不太了解傳統文化的大眾(以及博主)的。
古人「端午快樂」的例子不要太多。
《全唐詩》裡,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並序》就說:「嘆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超然玄覽,自足為樂」。
難道大唐天子還不如你今天幾個營銷博主懂傳統文化?
蘇東坡寫端午的詞《浣溪沙·端午》,寫姑娘們開心洗澡: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非常快樂。難道蘇東坡也沒文化?
事實上,十年前《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報道里一直用端午快樂:
海外華人也是如此。這是2006年馬來西亞總理祝華人端午快樂:
反之,十年前「端午安康」非常少,非常怪誕。
結果,不到十年,人們的記憶就被一個營銷號塗改了。
人們好像忽然忘了十年前都是「端午快樂」一樣,被一種奇怪的力量驅趕着,變成清一色的端午安康。
老一輩的人固然忽然就遺忘了,而新長起來的年輕人,沒有經歷十年前的一切,更是認為自古以來就是端午安康。
很多專家都糾正過。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多次闢謠,說「端午快樂」完全沒錯。
作家馬伯庸也寫過聊齋體的小說「安康蟲」來諷刺這事。
但是更多的人不會聽。明明的真的傳統文化擺在那裡,從唐至宋、元、明、清,名臣、大儒、詩人都是端午快樂,可人們無視了,也不提了,提就是「你沒文化」。
舊文《喬峰的真正結局》裡說過一段話:
當真理和謬誤一起賽跑,往往是謬誤插上翅膀,而真理寸步難行。
闢謠的往往干不過造謠的,因為闢謠利用的是人類的良知,而謠言利用的是人性的弱點。良知永遠不是弱點的對手。
更諷刺的一幕是,有人顛倒黑白,不講邏輯,說:「你憑什麼剝奪人們說安康的自由?」
他們已經完全分不清楚到底是誰在強加誰,誰在剝奪誰的自由了。
這就是公眾記憶被營銷號塗改的全過程:
一開始,有人炮製一個假的過去,遮蔽掉真的過去。然後大家的記憶會迅速被清洗,被植入偽造的東西,最後實現全體遺忘。
再然後,一些迷糊的人會開始拼命捍衛這個假傳統。
好比原來都沒有辮子,可是後來突然就誓死捍衛辮子了。
而愛上一條辮子,只需要不到十年。
還有人追問:為什麼你老愛說「端午快樂」這個事?
很簡單,因為和很多朋友一樣,我們天生就是不喜歡被髒手按頭。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9b4f8de8-ee54-40bd-8e4a-bc880062fdde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