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鄭州要發錢獎勵生育,為啥有了政策也領不到這筆錢?

前幾天公號上寫了一篇文章討論鄭州小夫妻「亮亮麗君」的故事,有讀者卻在評論區反映鄭州的三孩獎勵根本沒法領取,難掩失望之意。

本來以為是莫名其妙的惡搞,卻發現確有其事。據河南商報報道,9月1日起,《鄭州市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辦法》全面啟動,新生兒入戶鄭州市的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家庭,分別獎勵2000元、5000元、15000元。文件還規定,幼兒3周歲之前,夫妻雙方每年各享10天育兒假,女職工「產假可申請至一年」。

這個文件看上去非常具體有可操作性,也可以理解成鄭州市為了提升未來城市競爭力提前布局。

但是,現實操作卻出現了問題。

有人向街道辦申請補貼,街道辦稱有這個政策,但是沒這筆錢,還要等通知;問落戶的派出所,派出所說自己只負責上戶口;打市長熱線,回復稱轉給衛健委——真正的職能部門。衛健委回覆:還要等實施細則出台。

有人在單位申請產假和育兒假,這個單位的回覆更絕:這是市裡的政策,我們是縣城小單位,和我們無關……就好像這個縣城不屬於鄭州市管似的。也許這個單位還可以這麼說:文件里只說「提出申請」,沒有說必須批准,那麼單位不同意也就沒事了。

在河南商報官方微信公號的評論區,網友回復大多集中在育兒假和產假上,「錢就不指望了,能多休息一下也行。」

這是多麼好的市民,但是市民的善解人意,更襯托出相關部門的草率。

鄭州衛健委回應稱還要等實施細則出來,看似有道理,然而這個文件的名稱,就有「實施辦法」四個字,而裡面內容也非常具體,包括獎勵金額和育兒假天數都寫得明明白白。

這就是一份「實施細則」。

查看9月初媒體的報道(文件標明9月1日開始實施),這份文件曾經引起不小的轟動,「只要生孩子就給錢」,在生育率走低的情況下,人們期待鄭州市的刺激措施能夠見效。當地有關部門不可能沒有注意到這種「反響」,兩個月過後,又說還要等具體細則,說不過去。

當時媒體把這份文件解讀為鄭州市的人口新政,它有一攬子方案,看得出是一份嚴肅的文件。我們也很難簡單得出結論,這份文件是從沿海城市複製或者沒有經過相關領導審閱同意,就擅自發布的「不成熟的草案」。

我們揣測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衛健委和財政部門沒有溝通到位,財政並沒有準備好這筆錢?

最近幾個月,地方財政吃緊時常見諸報端,這種「普惠性」的政策,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根據官方統計,去年鄭州市出生嬰兒9.8萬人,即便按照最低每人2000元,政府也要拿出2億,考慮到今年的現實,在9月份突然要再擠出這筆錢也不容易。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及時回應市民關切,給出解釋,比如從明年元旦開始領取補貼,具體到什麼部門領取都要交代清楚。

這是挽回政府聲譽和口碑的必要措施,而不能用一個「等待細則」搪塞過去。

同時,對育兒假和產假如何落實,也應該有詳細說明,它只是一種「建議」,還是「要求」?如果是規定,鄭州有沒有制定這個「女職工休一年產假」政策的權限,它和現行勞動法規有沒有衝突?企業因為女職工休產假造成的「損失」,是否可以向政府申請補貼?

這麼深究下去,我們在這份嚴肅文件中能夠感受到某種「不嚴肅性」。或許真有這種可能:有關部門在制定這個文件的時候,並沒有切實考慮實施問題。

每個部門都要進步,都要完成自己的年度業績,而制定和改善文件,既是重要的工作,也是要考核的指標之一,可以列入自己部門的「年終成績」。

但願我們的猜測是錯的。不過,現實中確實存在一種「文牘主義」的傾向。文件出台越來越多,有些部門工作僅僅停留在「從文件到文件」,制訂、修改、完善、請示、批示,開會貫徹執行,然後束之高閣。

很多文件本身不具備可操作性,只是「原則」或者「精神」,這除了造成相關部門公務員的睏乏,也沒有很大害處;有些文件前後衝突,給相關執行環節帶來解釋和執行困難,普通百姓也是雲裡霧裡看不清楚。

各種文件越來越多,最終造成「文件的通貨膨脹」。但是大多數時候,「文牘主義」造成的是一種認知壁壘,普通人接觸不到,也體會不到文件的「妙處」。要提醒的是,這種文件造成的壁壘有時候會成為潛規則誕生的溫床,因為能看到文件和「領會」文件的,都是少數人,有些利益,就在文件的「掩護」之下得以輸送。

相比之下,鄭州這份促進人口增長的文件,反而是「清新的」。制訂文件的言之鑿鑿,加上過於細緻的補貼方案,讓當地有關部門陷入一種「解釋的被動」。

「直接發錢」看起來痛快刺激,是否真的能夠持續發揮作用提高生育意願則未可知;它的有效期是多少年,換一屆領導是否還算數,也是一個疑問。

但是對市民來說,這一切都過於抽象和遙遠,人們要求「立即兌現」。這種真正的「實踐性」恰恰是「文牘主義」的挑戰,讓文件顯出了漏洞。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風聲OPINION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