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墨爾本二三事

一·維多利亞賽馬追記

維多利亞賽馬俱樂部是世界頂級賽馬俱樂部之一,賽馬被譽為墨爾本市民一件屏息呼吸的賽事,我們有幸親眼看到這場一年一度的賽事,終生難忘。

觀眾憑票絡繹入場,看台分樓上樓下和馬場圍欄外平面。進入賽場,但見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歡樂的海洋里歌聲嘹亮,五彩繽紛的人群把氣氛推向高潮。

當此之時,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各種奇裝異服的達人們匯聚成風情萬種的花花世界。尤其孩子們畫着各種臉譜,表演着天真童稚的節目,還有人利用這個機會壓上賭資一碰大運。為了進一步渲染氣氛,借用賽馬開始之前和中間休息時間,場內見縫插針表演各種精彩節目,小商販們也趁此機會在場內叫賣各種飲料、快餐、美食,惹得饞嘴的孩子們拉着爸爸媽媽的手購買各種零食。作為世界頂級的賽馬會,既是頂級騎手賽馬爭雄的競技台,也是星光熠熠高規格的社交場。賽馬的速度和激情點燃人們的內心世界,賽場周圍,常常可以看到裝扮優雅的女士和男士侃侃而談,他們隨着場內氣氛的起落歡呼、吶喊、暢飲、攀談,成為人與人一場社交的盛宴。自然插播的節目使賽事更加豐富多彩,賽馬場除過賽馬,似乎也是在「賽人」。熱鬧不過人看人,各族人民通過各種方式發揮各種潛能,充分表現自己,賽馬真不啻為墨爾本人的狂歡節。

賽馬開始,騎手們精神抖擻,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牽着自己心愛的馬匹從專用通道入場。電視屏幕開始播報進場的騎手姓名和馬匹年齡以及曾經參加賽事的戰績。綠茵馬道內側電視採訪車和各種比賽監護車整裝待發。十位騎手身着紫色、黃色、藍色彩裝,披掛整齊,踩蹬攬韁,矯健瀟灑。戰馬有白色、黑色、棗紅色,雕鞍玉轡,雄赳赳,氣昂昂,膘肥體壯。人與馬華麗亮相,引動賽場一陣歡騰。   

比賽規定馬齡必須三歲以上,繞環形綠茵場3200米。一切停當,只聽一聲槍響,騎手躍馬揚鞭,呼嘯而起,馬如離弦之箭奮蹄向前奔馳而去,騎手屁股離開馬鞍,彎腰弓背,半趴伏在馬背上,人與馬合二為一,形成流線體,流星一樣從觀眾的眼前飛馳而過。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呼喊聲震天價響,快馬再加鞭,賽馬場成了一片歡呼的海洋。藍天、白雲、綠草,五彩繽紛。馬嘶、人叫、鞭響,齊聲歡唱。鐵騎競發,互不相讓,騎手爭雄,盡力洪荒,爭相在萬人聚焦下以顯榮光。人上有人,天上有天,傑中自有傑中王,開始大隊呼哨而過,難分伯仲,臨到大半場以後分開了先後次序,最終10號馬首先到達終點,勇冠三軍。

說起10號馬感覺很奇怪,開始,我看見主人牽它出場時扭扭捏捏不向前走反向後退,好像瞧不起其它選手,不願意和它們同台獻技,又好像有本事的人在關鍵時候故意拿捏拉架子,抬高身價。結果,一上場就與眾不同,名列榜首。回想當年學生時期運動會賽跑我也是這副德行,上場前蔫不滴滴,沒精打采,不被人瞧起,一旦起跑,便奮勇當先,人畜怎麼這麼相像啊!不知賭徒們有幾個把賭資壓在這匹有點矯情的10號紅鬃烈馬上,世間之事有輸有贏,有哭有笑,多面人生構成多面社會。

二·墨爾本市區點滴游

早6點,和煦的陽光徐徐升起,我一個人靜悄悄起床,獨自踩着輕快的步子,迎着朝陽沿着雅拉河堤岸遊覽。雅拉河兩岸樹木成蔭,河水清澈見底,一股草香味撲鼻而來。墨爾本美譽花園之州,雅拉河是墨爾本人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東部的馬特洛克山,西經墨爾本流入霍布森灣,河流的上游是森林和牧場,是澳洲畜牧業的發祥地。雅拉河東西流向,把墨爾本分成南北兩大部分,北部是早先開發的古城,老式建築與現代高樓大廈相互映襯媲美,頗能給人提供遊覽和歷史回味的精神源流。南部則是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雖然高大但外形各異,樓距之間各種綠化帶掩映着樓裙,河岸碼頭上川流的人群使整個空間增添動感和樂感。有了雅拉河的滋潤,一代又一代的移民才在這裡定居生活了下來。在墨爾本市區無論走哪個方向,藍色的雅拉河兩岸樹木成蔭,河水好像一條藍色的帶子在身邊纏繞,讓人感到十分愜意。由墨爾本市區任選一個方向,向前走去一公里,都是天然的風景區。墨爾本能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除了地處太平洋海灣外,城中的雅拉河應該是功不可沒的。

早晨,天還沒亮,幾個碩大的熱氣球在城市上空漂浮,好像空中的星月被這美麗的城市所吸引,想來到這裡安家落戶。遠瞧鬧市區高樓縹緲在雲霧中,隨着太陽的升起,慢慢地露出妝容,好像出水芙蓉的少女,一夜安眠甦醒後經過精心化妝漸漸出來和人們見面。美麗的雅拉河上早已人群鼎沸,各種運動花樣翻新。皮划艇、山地車、跑步、競走,五花八門。朝陽散發七彩霞光,雅拉河波光瀲灩,槳起船飛,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人聲喧譁,水花飛濺,你追我趕,激烈中而不失秩序,拼搏中盡顯英雄本色,劈波斬浪,在大自然中煥發能量,情景交融,更加增加了自然的無窮魅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澳洲華人不斷地滲透。華人有華人社區,唐人街,建築風格,店鋪裝飾,語言文化等都帶着深深的東方古國的烙印。站在唐人街頭的牌樓下看熙流的華夏同胞,似乎還在中國,只是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情舒暢。

作者供圖
作者供圖

內人是基督徒,走至墨爾本史旺斯頓街中心看到一座規模宏大的哥特式藍石砌成的大教堂,不由得駐足打量,原來是聖保羅天主教堂,教堂有100多年歷史,三個高聳的尖塔顯示早期英國移民的建築工藝和對信仰的虔誠。輕步走進教堂內部,空間宏大,燈光朦朧,高高的穹頂和牆壁彩繪富麗堂皇,斑駁的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灑向地面,釉燒地面磚熠熠放光,質感很強的木製設備莊重沉穩,整個教堂高雅肅穆。教堂內有低頭禱告的,有查經的,有參觀的,人群雖然流動不止,卻安靜有序,神奇的殿堂給人心靈上一種震撼,不由內心產生一種神秘與威嚴,低下頭祈求上帝保佑人間平安。

衡量一座城市文明以及現代化程度的高低,看看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一類設施的標準是一個極重要的鑑別標誌。去墨爾本參觀維多利亞美術館,她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美術館之一。遠瞧美術館好像是一座中國式青灰色圍起來的城樓,周圍環繞着護城河一樣的清澈的池水,進入門廊內才領略清水玻璃鏡面屏門不斷有水幕從上不斷流下,恰似孫悟空的水簾洞一樣。進入大廳,鋼結構屋架建成的流水玻璃幕牆以及高挑的玻璃頂棚,清新敞亮,遊人可以坐下來閒聊觀後感,也可以喝點咖啡,吃點小點,享受一下小資生活。

作者供圖
作者供圖

美術館擁有70000件館藏作品,包括照片、雕塑、繪畫,從舊的玩物到屏風畫面,從澳洲土著民藝術作品到早期英移民的生活設施,分門別類,爭相映輝,這些歷史的、當代的藝術珍寶帶給人是遙遠的澳洲維多利亞式風情,而從這些奇異的風情旅行中又能領略到澳洲人的現代風采。走至油畫廳,一幅色彩深沉的油畫吸引了我的目光。離家出走多年失信的丈夫一天突然推門回來,正在料理家務的夫人驚嚇得不知所措,家犬撲過去好像是認親,又好像是推搡陌路之人,畫面逼真生動,故事深刻感人,看着室內家具什物和男女主人公的表情,陷入沉思夢幻般的境域裡,衍生出無窮的想象,他們的聚散離合,酸甜苦辣該有多少難以描述的故事啊!

三·墨爾本的郊外

離市中心五公里以外的墨爾本皇家植物園是一座完全供人自由遊覽休憩的公共綠色自然家園,是澳大利亞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園之一。植物園占地40公頃,建於1845年,沒有圍牆,甚至沒有大門,不收門票,遊人隨意出入。園內佳木蔥蘢,芳草如茵,清新的空氣,薈萃的花木清洗着塵世被污染的心靈,踏入園林一下子使一顆浮躁的心安靜下來。聆聽微風掠過樹梢的聲音,乃是風與樹一起低聲吟誦詩歌。瞧望鮮花與綠葉綻放的笑臉,乃是花與葉訴說他們之間纏綿的愛情。詩情畫意,處處是詩仙畫聖採風的地方,倘若李白在世,看到這一切,不知又會流淌出多少動人的詩篇。世界各地三萬多種植物和花卉在這裡安家落戶,如此之豐富的植物園讓知識淺薄的我叫不出名字,只能走馬觀花,欣賞這千姿百態的景觀。湛藍色的奧內曼托湖蜿蜒流長,湖兩岸緩坡地形向上延伸,像兩隻綠色的翅膀閃動着帶着一汪碧水向上飛翔。湖邊蘆葦隨風蕩漾,雌雄野鴨成群結隊在湖中浮翔,珍貴的黑天鵝成雙成對,脖子上帶着編制的號碼,高傲地看着岸邊的人群,這兒沒有傷害,既是人類的天堂也是鳥類的天堂。湖心島上紫色的薰衣草散發着芳香,錦鱗翔集,小船順水漂流,一會兒被樹木掩映,一會兒又被湖水攪擾得癲狂。人借風景景喜人,新郎新娘與伴郎伴娘步入自然搭建的婚姻殿堂,構成迷人的畫面。

漫步在曲徑通幽的小道上,沐浴着綠色的海洋,聆聽着小鳥歌唱,藍天白雲,惠風和暢,寵辱皆忘。

傍晚,從公寓樓向南是一條古老的街道(SOUTH YARRA),一百年前的建築古樸典雅,維多利亞建築群中偶然突兀幾座高聳的哥特式建築寫照早期英國殖民的民族感情和生活習慣。夕陽映照着我的背影,看着影子朝着前方漫步,在神秘的溫婉中,與光芒相隨,與影同行,東瞅瞅西看看,街道兩旁纖塵不染,男女青年大步流星,快速的英語交流恰似美妙的鳥鳴。女孩抽煙好像是一種時尚,煙在清瀅動人的纖指之間燃燒如同那深藍色的指甲有一點深邃,一點嫵媚,一點迷情,雲騰霧繞,散發着淺淡的芬香。傍晚馬路邊,咖啡館,啤酒屋,卡拉OK廳,燈光幽暗,年青人成群結隊,酒杯交錯,一觴一詠,唱歌跳舞,笑語喧譁,盡情地釋放各種情緒,佳釀醉春花,笑臉添紅霞,人借着酒興,散發青春期獨有的魅力,燈光暗淡,情意綿綿,夢幻般的環境夢幻般的人演繹着夢幻般的故事。

路旁的樹木不做過多的修剪,任由自然發展,好像自由的人民充分發揮其天性。傍晚時分,經過兩棵枝葉茂密的大桉樹旁邊,幾百隻鳥雀睡眠前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開會,又好像在爭論什麼問題,人有人言,鳥有鳥語,生物之間各自保留自己的生命方式,這是上帝的安排,路人們視若無事,沒一個人去招惹這些弱小的生靈,倒是給街區平添了一道風景。澳人愛鳥的習慣名不虛傳,市中心有一座紀念第一位抵達澳大利亞英國人詹姆斯·庫克船長紫銅雕像,在他頭頂三角軍帽上站着一隻潔白色海鷗,安詳地看着街景,啄着羽毛,竊竊私語,甚至在上邊拉屎拉尿,也沒人管,無知者無罪呀,一切生物都賦予天性自然。一點一滴都是老移民的心血和智慧,都是情感和思想,也是文化和歷史。

(2021.3.22回憶錄)

本文作者:拜懷德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