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法大使的戰狼狂言及後果

近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否定前蘇聯國家主權地位,否定克里米亞歸屬烏克蘭的一番言論引發輿論海嘯,招致前蘇聯國家狂批。輿論稱中共戰狼此番言論所造成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近八十位歐洲議員致信法國外長科隆納,要求反擊「『戰狼』言論」,敦促當局驅逐盧沙野。有人批評中國在對俄問題上首鼠兩端,盧沙野只是「不小心漏了嘴」,「壞了聖上的大事」。在強大的聲討聲浪中,北京不得不緊急滅火。

駐法大使盧沙野言論震驚四方

4月21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LCI電視台記者Darius Rochebin專訪,話題包括馬克龍總統訪問中國、台海現狀,美中衝突,俄烏戰爭,中國人權。

主持人提問環環緊扣,步步深入,按照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教授Thierry Pairault的說法:大使先生最後「陷入死胡同」。

記者提出的一個問題是俄烏戰爭。記者問:「在您眼中,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嗎?」

盧沙野:「不一定,取決於我們如何看這個問題…問題沒那麼簡單。」

主持人提醒盧沙野:「根據國際法,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

盧沙野稱,「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不是實質的主權國家,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具體定位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

記者追問:「按您的說法,這些前蘇聯國家的邊界還沒有劃定?」盧沙野:「不要再狡辯了」。記者問,「假如中國的土地被人截了一塊,有人說,不要再狡辯了…?」盧沙野突然停住,拿起水杯猛喝,掩飾尷尬。

按此說法,14個前蘇聯共和國,聯合國的成員國,竟然被中國官員從地圖上一筆塗抹?

八十名歐洲議員要求驅逐盧沙野 中共救火

針對中國駐法國大使在接受LCI電視台採訪時否認解體後獨立的14個國家的主權言論,近80名歐洲議員在法國『世界報』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不要對這種「無恥的攻擊」不作反應,儘快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的人」。

公開信強調,盧沙野大使公開宣稱,前蘇聯各共和國在國際法下沒有有效的地位,「這些言論明顯違反了國際法,必須被視為對法國的歐洲夥伴國的安全構成威脅」。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都是與烏克蘭一樣曾脫離前蘇聯成為獨立國家,他們分別召見中共高級別外交官,要求提出解釋。

24日,中國外交部緊急滅火,其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於有關問題的立場並沒有變化,中方尊重蘇聯解體之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之地位。同時中國駐法大使館官網也在25日凌晨發聲明強調稱,盧沙野的談話是屬於「個人觀點表達,各方不應該過度解讀」。

盧沙野大使的言論記錄

盧沙野再度成為國際新聞人物。路透社的報道說:「自2019年在巴黎上任以來,現年58歲的盧沙野並不是第一次引起爭議,他是中國粗暴『戰狼』外交的著名實踐者。」

2022年8月,盧沙野在一次發言中說,台灣人民被獨立思想洗腦了,在『再教育』之後它們可以變成愛國者。路透社的報道說,這種言論跟中國所說的在新疆對維吾爾和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再教育營相吻合。

2022年5月,盧沙野在CNews上宣稱,受到中國政權打壓的維吾爾人「沒有被拘禁」,而是「被關在教育和職業培訓中心裡」。他甚至保證說,「這些都是實習生。」

2021年3月,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對法國參議院法台友好小組施壓,要求法國參議員取消訪問台灣的計劃。法國研究員安托萬•邦達茲(Antoine Bondaz)發文指出,北京無權對我們的民選官員指手畫腳,更何況是一個外交官。盧沙野在推特上直接指名道姓地罵安托萬•邦達茲是一個「小流氓」。法國外交部立即召見了他。

2020年4月,在新冠大流行爆發後不久,在中國駐巴黎大使館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盧沙野聲稱,法國「養老院的護理人員一夜之間放棄了他們的崗位,集體逃跑,讓養老院裡的老人餓死和病死」。這一指控讓當時的外交部長勒德里昂召見了他,並向他提出警告。

中法關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法國獲得解放,戴高樂將軍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1944年10月23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承認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並與其建立外交關係。

1960年代冷戰期間,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同西方國家基本處於隔絕的狀態,除了丹麥、芬蘭、瑞士等國外,幾乎沒有西方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1964年1月27日,在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授意之下,法國與中國建交,成為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

2月10日,中華民國宣布與法國斷交。

1973年9月11日,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訪華,並於訪問結束後與中國共同發表《中法公報》。他是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國總統。

1975年5月12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法國。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法國宣布在法的中國大陸籍留學生無限期在該國居留。天安門事件後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中實施經濟制裁與武器禁運,其中武器禁運持續至今。同時法國向台灣方面出售武器,使得中法關係受到嚴重影響。

1994年1月12日,中法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聯合公報》,其中包含「考慮到中方的關切,法國政府承諾今後不批准法國企業參與武裝台灣」的內容。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傳遞期間,火炬在巴黎遇支持西藏獨立人士的抗議,火炬幾度被迫熄滅。作為報復,中國民間發動了對法國的抵制。

2009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訪歐洲四國,即環法之行。

2014年 3月,中法建交50周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訪問法國。

2018年1月,出任法國總統僅一年的馬克龍訪問中國,並參訪了古都西安等城市。

2023年4月5日,再次擔任法國總統的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一同訪華。期間馬克龍和習近平舉行了多次會晤,馬克龍希望習近平利用其影響力與俄羅斯溝通,協助結束烏克蘭戰爭。 「法國重申其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中法雙方還達成了中方購入292架空客飛機,空客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空客A320系列飛機的總裝線,合作發展民用核電站、向碳中和經濟轉型、促進豬肉出口等協議。

馬克龍在返程接受媒體採訪時,敦促歐洲人要有獨立的軍事政策,強調歐洲不應插手台海衝突。

馬克龍的言論引發反對聲浪,輿論諷刺其為新的「綏靖主義」,批評他為了保證這趟行程的訂單與中法合作而出賣民主聯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