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晚相聲「頻臨滅絕」 自媒體發文慨嘆被刪

1月21日除夕當天,中共黨媒央視直播春晚。有自媒體人注意到,以往受到大眾喜歡的相聲近年來越來越少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以至於今年的相聲僅占了半個節目份額,恐怕明年就會消失,引發關注。

微信公眾號「基本常識」在除夕當天發表題為《僅有半個節目!這可能是相聲的最後一屆春晚了》的文章,稱曾經在春晚舞台創造無數經典的相聲節目,今年只剩半個節目的份額了。相聲已經淪落到必須跟魔術拼桌才能登上春晚舞台的程度。

文中稱,起源於天橋賣藝和沿街乞討的相聲,最早吸引觀眾靠的就是收集八方奇聞異事編成段子、散布消息。在沒有大眾媒體的年代,相聲發揮着傳播時事和民間觀點表達的作用,讓平民百姓老少爺們兒聽個樂呵,也有個共鳴。

八十年代的春晚舞台讓相聲這門曲藝走向了它的巔峰。那時,馬季、姜昆、馮鞏、牛群等相聲演員還意氣風發,還沒有「大權在握」,敢於諷刺貪污腐敗、諷刺官僚主義、諷刺浮誇成風……

諷刺,是那個階段相聲最鮮明的特徵,也是逗樂觀眾最有效的方法。在發展機遇與社會問題交織碰撞的狂飆三十年裡,相聲演員每每能夠抓住公眾情緒最微妙的那個點逗樂大家,並引領着當年最時髦的表達形式。

文章稱,現在的相聲由於缺乏新的內容,觀點不夠辣,處於沒落的狀態,歸根結底還是創作機制出了問題。很多人認為,相聲不再好笑是因為不敢針砭時弊,不敢觸碰時政議題。問題的關鍵是,相聲演員們連相對沒那麼敏感的社會問題都很少再碰了,「這實在只能用不求上進來解釋。當相聲少了諷刺,只能依靠捧哏逗哏互黑來強要掌聲,就註定了窮途末路的結局。」

文章最後說,如果相聲不用那麼依賴春晚舞台,或許還有一絲搶救的可能。只要相聲演員還得靠春晚來維持知名度,他們就不可能辣起來,也不可能長久傳承下去。「一種曲藝形式也好,一個還有表達欲望的作者也好,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當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只要還有尊嚴,還有追求和勇氣,總還是能找到一絲空間,拿出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自己的作品來。」

該文發出後不久就被微信平台刪除,但網絡的備份版仍在海外中文圈熱傳。

事實上,每年的央視春晚都是大陸民眾熱議話題。今年有的節目因為演員染疫的原因,更是進行了大刪減。

據天目新聞報導,1月21日晚,浙江原創舞蹈節目《碇步橋》亮相春晚。

這個作品源自浙江音樂學院舞蹈學院2017年的原創舞蹈《碇步橋水清悠悠》。為了上春晚,浙音師生們在北京「奮戰」了37天,從「陽過」到「陽康」。

來自紹興的張佳洋在浙江音樂學院讀大三。她剛參加排練時就有擔憂。更大的挑戰來自新冠。來到北京之後,團隊陸續感染了新冠病毒,病了沒辦法排練,「陽康」後體力也受影響。

《碇步橋》的作曲楊翼透露,春晚版的音樂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重新錄製,從原先的七分多鐘刪減到了現在的四分多鐘。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