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頭頂上的監控攝像機 老大哥在盯着你

近年來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然而結果卻讓很多人感到擔憂,因為中國正在建立起一個「人工智能極權王國」。

全世界目前大約安裝了10億多個監控攝像機,其中一半以上安裝在中國。根據著名的信息分析公司IHS Markit公司2019年的預計,到2021年年底,部署在全球各地的10億以上的監控攝像機,有54%部署在中國,也就是5.4億個。實際上,這是一個較低的估計數字,而根據最新的統計和估計,中國各地的公共監控攝像機數量可能已經達到6.26億個。

信息研究公司比較技術(Comparitech)2022年7月11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分析,如果以較低的估計數字計算,即中國部署了5.4億架監控攝像機,平均每千人就有372.8架監控攝像機;如果以較高的估計數字計算,即中國部署了6.26億架監控攝像機,平均每千人有432.2架監控攝像機。無論以哪個數字計算,其比例都超出世界上其他100多個人口最多的城市數百倍。

例如,全球第一大都市日本首都東京,平均每千人只有1.06架監控攝像機;第五大都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平均每千人只有3.62架監控攝像機。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平均每千人有6.87架監控攝像機;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平均每千人有8.77架監控攝像機。

在中國安裝的幾億個監控攝像機中,僅僅公安部門控制的天網監控系統就有兩億個以上的監控攝像機,遍布各個商業區、居民區和公路,幾乎是每兩個中國人就有一個監控攝像機盯着你。而在全球範圍,平均大約每8個人有一架監控攝像機。

實際上,比較技術公司的數字是按照整個中國人口14.6億的數字平均下來的,如果按照城市人口計算的話,在城市裡的中國人,每個人頭頂上的監控攝像機恐怕還要更多。

儘管中國和很多分析人士都說,中國監控攝像機數量迅速增加和治安、打擊犯罪有關。然而信息研究公司–比較技術2022年7月11日發表的研究分析對全球150個主要城市人口和監控攝像機的數量和犯罪情況進行了比較,得出結論:總的來說,監控攝像機數量大,比例高,並不意味着犯罪率降低。那麼,中國為什麼要安裝這麼多的監控攝像機?

信息分析公司HIS Markit的分析師奧利弗·菲利普(Oliver Philippou)認為,中國監控攝像機數量增長的最大驅動力量來自政府廣泛部署視頻監控以便監視公眾。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今年7月發表的題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監控合為一股》(The AI-Surveillance Symbiosis in China)研究報告發現,人工智能成為中國維穩的有效工具。統計發現,購買人工智能監視技術的地方,群體事件減少。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人臉識別系統,監控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還可以預測某個人下一步可能會做什麼,是否會對政府構成威脅。

中國打造了全方位城市監控網絡,不僅僅用於維持治安,更是為了監視和壓制異議人士和人權活動人士。人們幾年前開始了解到,中國利用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系統監控新疆的維吾爾等少數民族。警方利用由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組成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平台」對人進行跟蹤、判斷和預測。引起國際關注的還有中國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在西藏和內蒙古對少數民族的監控。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中國軍事事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指出,中國的「智慧城市計劃」就是和對人的嚴格監控有關,涉及到視頻攝像機監視,然後由計算機處理獲得的信息。吳志遠表示同意這種說法:即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多都以某種方式與國內安全聯繫在一起。

吳志遠說:「我認為人工智能既可以讓軍隊受益,也可以讓執法部門、準軍事部門和國內安全部門受益,給這兩個部門解決現代世界中的問題。」

斯坦福大學2020年11月的一份報告指出:「審查、信息控制和大規模監視一起使中國政府能夠對中國公民的生活施加巨大的權力和影響,威脅到網上和網下的人類自由、安全和自我管理。」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今年7月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越來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監視自己的公民,壓制異議人士,踐踏人權。這份報告顯示:

• 2018年中國購買人臉識別的採購合同相當於2014年的2.5倍以上;採購的監視攝像機的數量相當於2014年的三倍。

• 2018年政府採購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採購合同中,大約40%來自安全部門。

• 從2013年到2018年,在政府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採購合同中,來自安全部門的合同占40%-55%。

這份研究報告還發現,每當什麼地方發生群體事件以後,當地購買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數量就會增加。在發生群體事件的那個季度之後,公安系統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採購就會增加。

報告指出,就中國而言,似乎人工智能正在增強這個政權監視國家的能力,這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人權影響。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科學家、中國數字時代總編輯蕭強說:「中國正在通過大規模的監控系統給整個中國的人口建立一個360度的圖像」。

正如有關人士所說,中國正在建立一個「人工智能極權王國」。

當然,中國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熱情和應用不止是在國內維穩方面。美國喬治敦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研究員費瑞安(Ryan Fedasiuk)的研究表明,中國解放軍在人工智能上的投資和美國國防部的投資相當。費瑞安的報告表示,中國軍方2020年在人工智能上大約花費了8億至13億美元,另外還有17億至35億美元用於無人自動駕駛系統。

費瑞安說:「我們研究了美國和中國的軍事人工智能採購,我們認為他們每年花費大約相同數量、不到五十億美元來購買各種人工智能相關系統和設備,我們還發現他們都在投資類似的應用,比如自動駕駛汽車、用於目標識別的情報和監視系統、以及其他類似應用。」

費瑞安說,人工智能對中國軍隊來說意義更大。中國軍隊發出的購買合同有大約2%與人工智能有關,聽起來好像並不高,但是這個比例實際上是非常高,這表明中國軍方訂購了大量人工智能系統設備。相比較而言,美國國防預算中購買人工智能設備的比例要低得多。

美中之間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合作相當密切。美國政府和一些人認為需要限制這種合作。

費瑞安指出,美國現在有普遍共識,認為要限制同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美國也的確採取了更嚴格的出口管制。還在考慮如何篩查美國在外國的投資者,包括在中國的投資。美國已經限制與已知隸屬於軍方的中國大學的某些合作。也在為美國的研究人員(例如能源部實驗室的科學家)制定保護措施和程序。

包括人權組織和人權活動人士在內的人們呼籲,要避免中國利用美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壓制中國的人權。

費瑞安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最終歸結為個人的道德義務以及你如何看待世界。但我要說的是,除了新疆、西藏、還有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之外,美國肯定有人擔心中國的總體人權狀況。有幾家中國人工智能公司和人臉識別公司因為支持侵犯人權行為而被制裁或列入黑名單,因此這並不是針對中國某個地區的,我認為重點關注能夠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鎮壓的技術是美國採取的一種很好的政策方法,並且可能會繼續加大力度。」

2021年9月13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發布的報告《數碼時代的隱私權》警告說,人工智能可能對人權構成威脅。巴切萊特承認人工智能「可以成為一種向善的力量,幫助社會克服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重大挑戰」,但她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危害大於積極意義。她警告說,「國家和私人行為者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前所未有的監視」,這與人權「不相容」。她甚至呼籲聯合國成員國暫停銷售和使用人工智能系統,直到它們帶來的「負面甚至災難性」風險得到解決為止。當然,她的這種呼籲不太可能得到各國的響應。

然而,面對中國已經將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於對人權的壓制和對自己公民的壓制,美國在如何應對的問題上似乎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我們將在下一篇報道中介紹這個情況。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