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躺平了嗎?——聊聊網絡新詞「躺平」

最近大陸網絡流行一個熱搜詞—「躺平」,百度給了 「躺平」一個簡短的定義:「指無論對方做出甚麼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其具體含義就是年輕人自願選擇一種隨意、與世無爭的生活狀態,不買車買房,除維持基本需求之外不做額外消費,不關心他人和周圍環境,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工具和被剝削的奴隸,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韭菜躺平了,你就割不著了。用老一輩人的說法就是:消極沉迷,不思進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躺平」的內涵自古以來東西方一直都有,比如我們常說的陶淵明的桃花源隱士生活,就是一種厭倦宮廷政治生活的躺平,西方國家的流浪藝術家也是一種躺平。但是當下中國所流行的「躺平」帶有一絲無可奈何的主動選擇和無聲的反抗情緒在裡面。

在中國大陸,許多人一生下來就面臨在殘酷的社會競爭,既然你沒有贏在精子上,那麼你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要上各種才藝班、學前班,到小學中學之後成了「雞娃」(被打了雞血的娃),繁重的課堂學習之後,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提高班,希望中學畢業後可以考上好大學,從此一帆風順,有一個體面的工作,理想的收入,中產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然而,生活好像並不是這樣的,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只有少部份人可以幸運地進入211、985之類的一本大學,絕大多數只能進入二、三流大學,他們畢業之後發覺找一個工作並不容易, 學的不好、混得差一點的人大學畢業之後,可能在建築工地、飯館餐廳……同以前沒有考上大學的同窗重新相逢,一起干著同樣的工作;考上一本大學的人,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卻不料掉進了996的梗,所謂理想的收入是讓自己成為車奴房奴,疲憊的身軀,茫然的雙眼看不到熬出頭的曙光……。好多年輕人面對艱辛的工作和生活,深感無助,前途渺茫。他們沒有能力和辦法衝破籠罩在自己身上的社會階層固化的網。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想到:既然生活這麼累,無論怎麼拼搏都走不出困境,那我還不如不拼了,不再成為他人的工具和奴隸,索性「躺平」,只為基本生活和生存工作,過一種隨心所欲,自我放逐的生活。這就是「躺平」的社會原因。

年輕人流行躺平
年輕人中流行躺平(圖片來源:網絡)

「躺平主義」的出現還有更深層次的制度原因。中國大陸本質上是一個專制等級制度社會,戶籍制度讓人一出生就有了制度上的歧視,雖然改革開放後對以前的僵硬的戶籍管理有了點鬆動和改革,但是農村出生的孩子所獲得的各種資源、福利,比如教育、醫療等依然比城市出生的孩子少許多許多,至今農民工的孩子還不能在隨父母居住的城市裡獲得和城市裡出生、有城市戶口孩子的同等教育和醫療的權利,他們要付出一大筆額外的金錢才能在所在的城市讀書看病。同樣在城市之間也存在著制度上的差別,大城市、省會城市出生的人可以比中小城市出生的人享有更多更廣的資源和福利待遇,他們在教育、擇業等方面比中小城市的同齡人更有優勢。中國更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家,那些權貴家族的孩子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占據了各種優質資源,在殘酷的競爭面前,他們可以輕輕鬆鬆地把平民子弟甩在後面。面對社會的階級固化,無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也只能無奈地選擇「躺平」來抗爭。

「躺平主義」的興起引發了各種討論和評價,有人說這是不思進取的生活態度,有人說這是階級固化後的無奈選擇,有人說這是現代奴隸的非暴力反抗,也有人說這是隨意而安的生活態度,隨心所欲的人生哲學。然而人們不禁要問:在中國你可以「躺平」嗎?你有選擇「躺平」的權利嗎?

首先,「躺平」要有社會福利體系的支撐。在當下中國,還很難找到一份你想工作多長時間就工作多長時間, 掙足錢就可以走人的工作,來維持你隨心所欲和只需要維持最基本生存就可的「躺平」生活方式。保證你不餓死、病有所醫,離不開基本的社會福利體系。

其次,保障「躺平」權利的前提是要有自由和法律。以前「一胎政策」的時候,你根本沒有權利選擇生第二個孩子,現在要「鼓勵」多生了,你認為你有「躺平」選擇做「丁克」的權利嗎?你在工作單位不願參加政治學習,可是在現在這種文革2.0越來越強的趨勢下你能「躺平」嗎?你想在橋底下「躺平」,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你能保證你不被以「低端人口」為由被驅離嗎?

第三,從本質上講,一個真正追求「躺平」的人,一定也是追求思想自由、人格獨立的人,是一個不屈服權威的人。如果「躺平」讓當局感到了反抗的意味,當「躺平」產生了反抗社會效果的時候,那麼你的「躺平」也就到頭了,那個執政黨一定不會讓你「躺平」的。

「躺平」在中國隨風而來,很快也會隨風而去。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