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新低 學者:DQ影響選民意願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9月12日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率僅約42.38%,比上屆選舉大跌近15%,創下澳門主權自1999年移交給中國後的新低紀錄,首次跌破50%。分析指,選前發生民主派候選人被DQ(取消資格)是投票率低的主因。

綜合媒體報導,這是澳門落實「愛國者治澳」及「DQ」行動後的首次選舉,共有14組126名候選人參選,將選出新一屆立法會中的26名議員。新一屆議員的任期將從10月開始,任期4年。

根據官方數字,本次立法會選舉共有32.3萬人投票,投票率僅42.38%,較上屆2017年選舉大跌14.84個百分點;空白票逾3,100張,約為上屆的4倍;廢票有近2,100張。電視畫面顯示,有多張選票被寫上「垃圾」、「丑」等字句,以示抗議。

澳門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唐曉峰辯稱,投票率低主因是有防疫管控措施,導致部分在中國大陸、香港或台灣的澳門選民不便回澳投票,以及天氣酷熱、下午出現雷雨所致,「其他並非主因」。

賀一誠:澳門不存在反對派或民主派

行政長官賀一誠回應媒體詢問政府如何處理遭DQ的3組民主派過往累積的3萬多名支持者的意願時,稱澳門不存在反對派或民主派,並且不認為立法會未來會因此減少對政府的監督。

澳門學者:「DQ」影響選民意願

澳門一名研究政治學的學者匿名告訴BBC中文網,本次投票率低以及白空、廢票比例高,「很大程度在於DQ對澳門民眾帶來極大衝擊。」

該學者解釋,在議會中屬於絕對少數的民主派,沒有能力成為關鍵少數,對澳門政府的施政幾乎沒有制衡。「他們在議會存在的意義不過是代表一個不同的聲音,但連這樣無關緊要的存在都會發生DQ事件,對相當一部分澳門人來說衝擊很大。」

「他們質疑,澳門都已經這麼乖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這位學者說,年輕世代尤其覺得遊戲規則徹底改變了,他們擔心原有的生活習慣,包括隨意瀏覽國外網站,以及表達觀點免於受到打擊的自由等,都將被打破。

澳門主權移交後首次DQ民主派

澳門立法會由33名議員組成,其中14人為直接選舉、12人為間接選舉,另有7人是官方委任議員。7月時,選管會以參選人參與六四民運紀念活動、支持「零八憲章」和「茉莉花」運動,顯示他們不擁護澳門「基本法」或效忠澳門特區,因而取消6組共21名候選人的選舉資格。

遭DQ的候選人包含3組民主派推出的參選人,以及包含2名現任議員:民主派元老吳國昌、「學社前進」成員蘇嘉豪。吳國昌被指與鼓吹「港獨」的「香港民主黨」要員胡志偉會面。

這是澳門政權移交以來首次針對民主派採取「DQ」行動。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