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利用機器人、虛假賬號推動冬奧敘事

北京冬奧會即將進入尾聲。在中國媒體的報道中,大多都是冬奧會精彩紛呈,外國運動員讚賞有加,幾乎沒有批評或不滿之聲。這在媒體和言論管控的中國,並不令人吃驚,但是《紐約時報》和獨立調查新聞機構ProPublica的調查揭露,中國還通過虛假賬號等數字工具,試圖影響海外的冬奧敘事,扼制批評的聲音。

《紐約時報》和ProPublica星期五(2月18日)發布的合作報道說:「通過機器人、虛假賬號、真正的網紅以及其他工具,中國有選擇性地編輯事件的呈現方式,甚至在國外也是如此,宣傳一切有利於官方、使人愉悅的冬奧會故事,並且試圖扼制所有相反的東西。」

報道團隊在推特上發現了一個專門轉發和放大中國官方敘事的虛假賬號網絡。報道說,這個網絡由3000個看起來不像是真人操作的賬號組成,這些賬號的一些行動圍繞一個叫做「Spicy Panda」(麻辣熊貓)的賬號展開,後者與中國重慶的官方媒體宣傳平台iChongqing有關聯。

報道說,還有其他疑似機器人的賬號通過發送帶有#Beijing2022(北京2022)和#TogetherForASharedFuture(一起向未來)這類與北京冬奧有關的標籤的內容,來淹沒批評中國的聲音。

報道的聯合作者之一、ProPublica調查記者傑夫·高(Jeff Kao)對美國之音表示,團隊之後向推特報告和提交了一個問題賬號名單,推特在調查之後,移除了除「Spicy Panda」之外的所有賬號,認定這些賬號在虛假互動(fake engagement)。

虛假互動是指利用假賬號或者網絡水軍點讚或評論,不反映真實的網絡互動情況。這種行為不僅會扭曲外界對一則內容或一個賬號受歡迎程度的觀感,也可能影響該內容或賬號在臉書內容推送算法中的表現,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都是被禁止的。

《華爾街日報》此前也曾報道,推特上的一些親中賬號通過發送大量帶有#GenocideGames(種族滅絕奧運會)標籤的帖子,來淹沒帶有同樣標籤的批評中國舉辦冬奧會的聲音。

除了利用網絡操縱手段,《紐約時報》和ProPublica的報道還提到,中國駐紐約總領館與美國一家媒體公司簽了價值30萬美元的合同,通過社交媒體網紅來推廣和宣傳北京冬奧會。這份根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向司法部提交的文件,最早由美國非政府組織Open Secrets曝出。

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傑夫·高對美國之音說:「這是非常多樣化、多層次的持續行動,試圖影響有關中國、中國舉辦奧運會、以及中國地緣政治利益的討論。」

他說,從香港民主抗爭、新冠疫情,再到新疆維吾爾人權問題和如今的冬奧會,中國過去幾年來在利用數字工具來宣傳或放大其官方敘事方面變得老練了很多。

報道的另一位聯合作者、《紐約時報》科技記者孟建國(Paul Mozur)上星期在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一個討論會上也曾這樣指出。他舉例說,中國的一些政府的採購文件顯示,他們對機器人賬戶有更高的要求,支付的費用根據賬號存活的時間長短來定。

北京方面稱這是在打擊西方對中國的抹黑,儘管推特等外國社交媒體平台在中國被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去年2月在記者會上被問及中國虛假信息行動和中國外交官推特賬號數量大增的問題時說,西方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對中國的抹黑和攻擊,中國使用推特等西方社交媒體「是增加一種同外國民眾分享信息、溝通交流的渠道。」

傑夫·高認為,中國有權發布其想要的信息和敘事,但是他說:「我認為問題在於,他們試圖隱瞞資金的來源,隱藏與政府的關聯。事實上他們想讓你覺得,很多信息是自發的,和政府沒有關係。」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