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孔和舊板斧:拜登對華政策前瞻

關於川建國和拜振華之間的恩怨可能並不會隨着大選的落幕而徹底消停,還可能會喋喋不休一段時間。但是對於隔着浩瀚的太平洋卻一樣經歷了鑼鼓喧天的爭吵的中國人而言,其實最應該關心的還是新政府對川普的對華政策會有那些繼承和改變——因為這才和國人的利益攸關。

儘管拜振華在他的就職演講中隻字未提中美關係,但是根據去年12月3日大選期間,他在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的專訪提到有關對華政策來看,拜登的策略基調是「全面競爭、有限合作」——即在意識形態和軍事領域的對立與對抗,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競爭與限制,在氣候變化、新冠防治、核擴散和人文交流上的有限合作。拜振華曾經明確表示,與中國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制衡”。他認為川建國只有遏制與圍堵,而他的策略將是競爭、遏制為主,合作為輔。

由此也可以看出,拜振華的對華政策相比川建國,更鴿派更溫和,但是相對於克林頓和奧巴馬時代那種勾肩搭背的「接觸+遏制」的基調,又明顯多了「鷹派」的要素。這其實是四年來「川普主義」的遺留影響。無論是以前那種「戰略夥伴關係」還是「新型大國關係」,都已經回不去了。

在拜振華就職前的前一天,他提名的幾個內閣要員循例參加了美帝參議院的提名聽證會。他們分別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在4人的發言中可以看出新政府對華政策諸多端倪。

新國務卿布林肯現年58歲,資深外交官。出身於紐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堪稱外交世家——他老爸曾經出任美國駐匈牙利大使,叔叔則是美國駐比利時大使。這種菁英家庭的背景下,他自己也不差,哈佛畢業後,又在哥大拿了法學博士,從事律師工作。從政經歷也很豐富,在克林頓時期就已經擔任總統特別助理,負責戰略規劃;在布什當政後,他又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就職(當時拜登負責該委員會,兩人是同事),一手包辦了當年伊拉克戰爭的外交對策。奧巴馬上台後,他更進一步,擔任過副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美國關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核計劃的政策全部出自他手。

從極為漂亮的外交履歷上來說,布林肯確實可謂經驗豐富的老鳥,根據他過往的政策立場來說,他屬於溫和派。無論是言語還是行事,可能都不會有前任蓬胖那種殺氣騰騰的痛快。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他的立場可能已經有某種程度上的變化——他在聽證會上,極為罕見的肯定了川建國和蓬胖對華政策的強硬方向,「儘管我並不認同採取的所有路線,但他的基本原則是對的」 。當天面對和中國有關的政策質詢,布林肯一個都沒有迴避,幾乎都給出了和前任論調差不多的回答。並直言不諱的說出了他的對華政策基調:「要增加實力,與盟友合作……參與並領導國際機構……為我們的價值觀挺身而出」。

情報總監海恩斯今年51歲,也來自紐約的一個猶太菁英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畫家。芝加哥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畢業,後來又在喬治敦大學拿到法學博士。她的從政履歷也不短,最早在海牙國際法庭任職,後來進入美國國務院擔任法律顧問。2013年,在拜登的推薦下,她被奧巴馬任命為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兼國家安全副顧問,從律師跨界進入情報行業。在此期間,海恩斯最著名的工作就是把「頭頂三尺無人機」尋找合適的法律依據,使之後大量的斬首行動在法律上合法化。

國家情報總監這個職位是2004年才設立的,它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整合美國各個情報機構(目前美國國內有多達18個情報機構)的外交、軍事和國內情報,提供給總統決策。大名鼎鼎的中情局局長也得定時向情報總監匯報工作。

海恩斯在聽證會上也做出了非常強硬的表態,她表示「將會提供必要的情報,支持兩黨戰勝中國的努力」。還表示將反擊各種「非法、不公平、咄咄逼人的行為」。

國防部長奧斯汀今年67歲,曾經是四星陸軍上將,美軍副參謀總長,也是擔任美國中央司令部指揮官的第一位黑人。他1975年從大名鼎鼎的西點軍校畢業,此後一直在作戰部隊任職,先後參與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軍功累累,是駐伊美軍的最後一任司令。

美帝的國防部長一般遵從的是「文官治軍」的傳統,為了防止「軍人干政」,法律規定軍隊將領退役後必須7年才能再轉任公職,所以奧斯汀的提名需要國會進行特批。此前,川建國2017年提名馬蒂斯就幹過一次。

在參議院的聽證中,奧斯汀也展現了強硬的論調,他認為中國將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並說:「未來我們必須具備讓我們有對中國呈現確實威懾力量的能力……我們將繼續聯合我們的盟友,建立有效對抗中國的必要能力」。

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今年61歲,出生於古巴哈瓦那,也有猶太血統,是移民二代。父母上世紀60年代從卡斯特羅上台後,從古巴逃離,帶着一家人來到美國洛杉磯。這個苦孩子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畢業於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來又拿到法學博士。

他曾經擔任律師,後來轉任檢察官,長期負責刑事案件的起訴。曾經辦理過一系列大案要案,包括美國最大的洗錢案、黑幫犯罪案,獲得過很多執法勳章。後來在奧巴馬時期被任命為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局長,後來又提拔為國土安全部副部長。

在聽證會的開場白中,馬約卡斯第一個感謝的是他父母,逃離共產主義古巴將他帶到美國,「提供給我每個美國公民擁有的安全、機會和榮耀。」關於來自中國的威脅,他誓言將「將投入大量資源和大量注意力來與這些嚴重威脅作鬥爭」。

這些內閣大員後續的表現是否會如他們自己說的那樣,有待觀察,但正如我之前提出的觀點「沒有川普的川普主義」,新面孔用舊板斧——就是拜振華雖然和川建國對不上眼,但是對華政策其實是兩黨的共識,政策延續並不存在本質的分歧。在4年來的不斷摩擦和對壘中,主脈絡其實已經定型。給這幾年中美關係的造成極大風波的諸多法案,幾乎都是在美帝國會無異議的全票通過,這短期內已經奠定了大方向。如果說新政府有什麼區別的話,可能也只是力度和方式的問題。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拜振華的執政風格和理念,不會像川建國那樣凌厲和直接,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中美關係會出現一個較為緩和的平靜期,迎來一段難得的喘息和對話。對於正常的經貿、留學、旅行、民間交流等方面可能會有短暫的利好。但長期而言,可能依然不容樂觀。

更嚴峻的是,就在拜登就任後數小時,中方宣布了對剛剛卸任的蓬胖等28名美國官員進行制裁。這種算好時機的秋後算賬,幾乎可以想見中共那股忍了好幾年都不敢出的惡氣。但這種小聰明能不能達到目的,又或者變成火上澆油很難說,因為即便是拜登政府,恐怕也不會樂見前任官員如此遭遇。兩黨爭權奪利是真,但很多問題上,恐怕是一致對外的。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歷史的演變可能是某些關鍵人物推動造成的,從細節來說是的,但就趨勢而言,更多是「時勢造英雄」。將來中美關係會走向何方,也許不值得期待,但可以拭目以待。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