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塔毒株給中國代價昂貴的封閉措施帶來挑戰

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異毒株正在挑戰中國代價高昂的封閉策略,也是對相信此舉可以將病毒拒之門外的中國領導人的一個警告,促使他們考慮採取破壞性較小的應對方法。 

這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變種促使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地方的領導人重新實施限制措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政府正在與去年武漢高峰期以來最嚴重的疫情作鬥爭。執政的共產黨正在恢復關閉中國的策略:進入一個擁有150萬人口的城市的道路已被切斷,航班被取消,並在某些地區下令進行大規模測試。 

隔離每個病例並試圖阻止來自國外的新感染的「零容忍」策略有助於遏制去年的疫情,並使中國基本上沒有病毒。但它對數百萬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正在引發警告,即中國需要學會控制病毒,而不是反覆關閉經濟和社會。 

在武漢爆發期間聲名高漲的上海醫生張文宏在社交媒體上發貼暗示,中國的策略可能會改變。他說,「我們肯定會從持續的疫情中學到更多」,並稱這是對國家的壓力測試。 

張文宏在其有300萬粉絲的微博賬號上寫道:「世界需要學習如何與這種病毒共存。」 

當成千上萬的運動員、記者和各類人群在明年2月份抵達北京參加冬奧會時,中國的控制措施將受到考驗。2022年末還將是中共領導層面臨更動的政治敏感期,為此中共領導人希望經濟狀況樂觀。 

去年,中國大部分地區採取了封閉措施,並切斷了幾乎所有通往共計6千萬人口的各個城市的道路。從亞洲到美洲,這樣的策略得到一些國家較小規模的效仿。封閉導致中國蒙受近50年來最痛苦的經濟萎縮,但北京當局仍然能夠在2020年3月恢復商務和國內旅行。 

新感染病例中的許多人已經接種了疫苗,這震動了全球金融市場,市場擔心北京的應對措施可能會擾亂製造業和供應鏈。上海、東京和香港的主要股指周二下跌,但周四再次上漲。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健康經濟學家陳曦說,中國需要通過加強疫苗接種和快速治療感染者,同時允許商業和旅行繼續進行,從而在社區內設置感染障礙。他說,該國需要獲得全方位的疫苗,包括允許德國 BioNTech 開發的疫苗。 

陳曦說:「我認為『零容忍』是不可持續的。即使你能封鎖中國所有的地區,人們仍然可能死亡,更多的人可能因飢餓或失業而死亡。」 

但北京並未表現出放棄其策略的跡象。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官員何慶華在周六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疾病控制必須「更快、更堅定、更嚴格、更廣泛地做好準備。」 

衛生官員稱,今年最大規模的疫情可初步追溯到7月10日在南京國際機場清洗俄羅斯客機的機場員工。 

一些旅客從南京飛往熱門旅遊景點湖南張家界,使該市成為病毒傳播的中心。包括北京在內的十多個省市出現疫情。 

周二,張家界政府宣布任何人不得離開該市,模仿去年對發現第一例病毒病例的武漢和其他城市曾實施的管制措施。 

飛往南京和距其不遠的有94個病例的揚州的航班已暫停。從這些城市和其他21個城市到北京的火車停運。江蘇省設立高速公路檢查站,並對駕駛員進行檢測。北京和廣州等地政府呼籲人們儘可能不要離開這些地區。 

揚州大學生周曉曉說,該市兩個補習中心因一個孩子檢測呈陽性後被隔離。她說,揚州某些地區已被封閉。 

周曉曉說,消費者因預期封閉而將超市貨物搶購一空,雞蛋和一些其他食品緊缺。她說,政府正在給住戶提供大米。 

20歲的周曉曉說:「蔬菜價格上漲了。這對我來說沒什麼。但是對於那些生活狀況不是很好,沒有收入的家庭來說,就很麻煩了。」 

自7月中旬以來,中國報告1,142例新增感染病例(其中許多與南京有關)。這個數字與印度或美國每日新增數萬感染病例相比並不多,但仍令中國領導人感到震驚。自2月初以來,中國還沒有新冠病毒導致的死亡病例。 

人民日報所屬的《環球時報》稱,此次疫情「對國家來之不易的抗疫勝利構成了嚴峻挑戰。」 

中國報告的約93,000例確診病例中,有4,636例死亡。 

南京東南大學重症監護室負責人楊毅告訴上海媒體澎湃新聞,到目前為止,南京大部分感染者都接種了疫苗,但很少有重症病例。 

她說,這意味着「疫苗具有保護作用」——儘管人們仍然擔心中國製造的疫苗提供的保護作用不如其他疫苗。 

當局指責南京機場管理人員和地方官員在病毒傳播後的10天內,即7月20日前,未能執行安全規定,也沒有查出感染病例。 

警方宣布,一名據信將病毒從南京帶到揚州的64歲婦女於周二被捕,罪名是妨礙疾病預防。 

據新聞報道,南京新建國際航站樓的清潔人員也負責清潔國內航站樓,他們本應該分開工作。由於天氣惡劣,這架俄羅斯航班被迫從上海轉機,那裡的機場可以更好地接待外國旅客。 

儘管如此,有930萬人口的南京是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比許多較小城市擁有更多的資源。 

經濟學家陳曦說,中國需要學習如何在疫苗接種率高、醫療保健更強的地區「允許病毒存在。」他注意到一些地區至少有80%的成年人接種了疫苗。 

陳曦說:「我不認為他們對此視而不見。他們應該已經在考慮了。」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