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暮春的淒風冷雨中,國際知名病毒學家張永振在一眾保安的環伺下席地而睡,在自己領導的生物實驗室門口成了一名無家可歸的「流浪研究員」。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上海公衛中心聲明稱,要對部分實驗室進行改造升級,已妥善安排張永振他和研究團隊搬到其它實驗室,又因為安全原因必須封閉施工,所以才不讓人進入。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而根據張永振老師的說法,上海公衛中心用1分鐘時間通知了他P3實驗室改造的決定,勒令團隊在2天內搬離,卻不允許任何人進去拿走私人物品,也沒有讓團隊參與搬遷實驗樣品。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我們不知道上海公衛中心和張永振團隊之間到底有着怎樣難以調和的糾紛,才讓局面走到如此難堪的境地。

但我知道,這一出科研狗血劇如果處理不當,隨時有可能演變成地動山搖的災難劇。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沒有在生物實驗室工作過的人們可能很難想象,要給一座運行中的生物實驗室搬家是多麼複雜,以及,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光是那些零下七八十度的冰箱,斷電1小時就可能毀掉5個博士的3年青春。動輒價值數百萬的精密儀器,磕碰一下導致讀數不准,有時還得請國外廠家派人來檢修。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更別說生物實驗室里那些你永遠不想沾上一丁點的生物樣品和有毒致癌試劑……搬遷?如果不是科研人員自己動手,哪位貨拉拉師傅敢接?

而要在2天時間內搬遷一座P3級別的,研究病毒的實驗室……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范小紅主任,有話咱好好說,別玩兒命行嗎?!

首先,P3級別的生物實驗室其實是「無法搬遷」的。

所謂P3級別實驗室,因為新冠疫情期間新聞反覆轟炸的緣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它指的是是一個生物安全防護級別。涉及到高度敏感的未知病原體實驗,涉及到對潔淨度要求極高的疫苗研發等實驗,必須要在P2以及P3以上級別的實驗室才能開展。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正是在張永振老師領導的這座P3實驗室里,他們團隊全球第一個測出了新冠病毒的RNA序列。假如此刻中國某家醫院發現新的不明病原體,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還是往張老師的實驗室里送樣本。

達到P3級別的生物實驗室,全上海只有4座。至於P4級別的實驗室,上海沒有,是的,一座都沒有。張老師所在的P3實驗室就是上海安全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

P3實驗室涉及到一整套生物安全控制標準,不是簡單把儀器設備人員搬走就行的,換個空間環境,所有的評估認證都得重頭來一遍,等於是異地重建一座。

因此,上海公共衛生中心讓張永振的團隊搬個地方,實質上就是拆除撤銷這座P3實驗室。

然後,P3實驗室的變動必須要得到科研團隊的配合。

話說回來,也不是說P3實驗室級別高數量少就拆不得撤不掉。作為主管的科研單位,上海公共衛生中心當然有權做總體規劃調整,也有權撤銷這座實驗室。

但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得保障公共安全的底線,不能拿上海三千萬市民的健康開玩笑,不能拿全球80億人的安穩生活做賭注。

這就必須得保證實驗室的搬遷過程有着周密的計劃,細緻的執行,以及最重要的,在原有科研團隊的支持配合下開展搬遷工作。

幾十個液氮罐里保存的不同生物樣品,你要怎麼處置?負壓實驗室要對外開放,你知道消毒重點在哪裡?通風櫥里一塊96孔板,你知道它做過什麼實驗,該如何安全廢棄處理嗎?

一座運轉中的生物實驗室,可能同時有數十個項目、數百項實驗、上千種樣品同時在這個空間裡,除了本科研團隊的人員,還有誰能實現「安全有序」的搬遷?

一旦因錯誤處置造成危險病原體泄露、珍貴實驗樣品滅失,這責任要幾顆腦袋才擔得起?

最後,但凡還有一點點溝通的空間,張永振老師也不至於把自己變成席地而睡的流浪漢。

科學家,尤其是像張永振研究員這樣的頂級科學家是最不怕失業的。但凡他願意,全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會恭恭敬敬地奉上護照和工作。換到國內其它的大學或科研院所,也一樣能拿到教職。

張永振獲評《自然》雜誌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張永振獲評《自然》雜誌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如果只是他自己幹得不開心,如果只是他自己被領導穿小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走就是了。

但團隊裡還有年輕的老師,還有科研之路剛剛起步的碩士生博士生們,TA們也要被「掃地出門」,這才是張永振老師於心不忍的牽掛。

把病毒學家逼成流浪漢,就不怕實驗室里的病毒也流浪上海嗎?
網絡圖片

我沒法為張永振的人品做擔保,但我可以確信,放任局面走到這一步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領導,對公共安全沒有絲毫敬畏之心。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建設性意見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