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倒計時 對華強硬成共識

德國即將在9月26舉行聯邦選舉,在這不到三周的是時間裡,該國的民意調查出現戲劇性變化,沒有一個黨派占絕對優勢。分析指,無論哪個黨派當選組政府,對華政策都將持堅硬立場,不再像默克爾領導的政府那樣,對中國持遷就態度。

據美國之音報道,德國民調機構Forsa周二(7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德國社民黨的支持率比上個月增加了7個百分點至25%,總理默克爾的基民盟跌至19%,綠黨17%,自民黨則13%。民意的轉變意味着基民盟和社民黨組成的政府將落幕。無論綠黨或自民黨,他們都對中國持更為批評的態度。

據政治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等多個機構的預測,基民盟、綠黨和自民黨,或是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最有可能組成新政府。

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項目主任Janka Oertel周三在威爾遜中心的一場在線研討會上說:「綠黨和自民黨最有可能成為任何執政聯盟的一部分,他們對中國的立場很明確,這將對政策產生調節作用。」

綠黨的中國政策以價值觀和人權保障為權衡重點。路透社上月報道,綠黨總理候選人Annalena Baerbock表示,德國必須對華保持強硬,限制中國參與敏感經濟領域,並和歐洲團結一致對華。Baerbock說:「必須保持強硬,不能被這樣一個存在非正當經濟行為的證券牽着鼻子走。」

自民黨也對中國的侵犯人權行為持強烈反應。該黨在5月的黨代會上刪除了其競選綱領中的「一個中國政策」的表述,稱這是中國利用來打壓香港異議人士和威脅台灣民主自由的一個藉口。

默克爾的對華政策遭到國內反對黨和歐盟的抨擊。她所在的基民黨以經濟利益為藉口,拒絕對中國日益加劇的侵略性和挑釁發表批評。社民黨外交政策發言人Nils Schmid表示,默克爾的中國政策「已經過時」,中國並沒有因為經濟發展而變得更自由民主。

德國普羅大眾也對中國抱持着消極態度。民調顯示,58%的德國人認為,德國不該擔心經貿受損而對華妥協。少過20%的民眾反對任何形式的強硬路線。

德國商業界的態度也在轉變。在業界具有影響力的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表示,歐洲企業和中國做生意時應劃清價值觀的紅線,並呼籲中國需遵循國際準則。協會主席Siegfried Russwurm表示,任何要進入歐盟自由市場的國家「必須遵守基本的規則,同樣地開放本國市場。」

外交專家厄特爾認為,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已影響到德國企業的經營,業界開始反思德國的經濟模式和對中國的依賴。厄特爾說:「保持現狀將不利於德國的繁榮,不利於德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改變是德國對華政策的唯一現實答案。這種變化不會以大變革的形式發生,將是漸進的,我們會看到很多關於多樣化的呼籲。」

專家表示,德國對華政策是以雙邊為導向,新政府若響應歐洲對華采強硬態度,將促進德國和其它歐洲國家協作應對中國的挑戰能力。

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專家Stefan Meister在周三(8日日)的同場在線會議上表示,德國和其它歐洲國家必須警惕中國與俄羅斯日益密切的關係,尤其兩國在網絡技術上的合作。Meister 說:「他們在技術上的合作越來越多。俄羅斯越來越依賴中國的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我們也必須在情報方面進行合作。」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