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中國新型隱形戰機試飛 掀海內外軍迷熱議

兩架疑為中國新型隱形戰機的試飛影像星期四(12/26)接連在海內外社群媒體曝光,看似無尾的先進設計引起軍事專家熱議,不過中國官方尚未證實兩款新型戰機試飛的消息。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方在此時公布相關影像,可能意在影響美軍是否應研發新一代戰機的辯論。

社群媒體上曝光的影像雖不甚清晰,但可以窺見這兩款飛機均採用無尾設計。這類設計更有利於戰機避過雷達偵測,但在沒有垂直尾翼協助控制的情況下,戰機須仰賴電腦解讀飛行員的操控來維持穩定。

其中體型較大的戰機設計呈鳶形,有三個發動機進氣口,其中兩個位於機身兩側,一個位於機身頂部,屬罕見配置。美國軍事媒體《戰區》(The War Zone)研判它是由中國航空工業旗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CAC)製造,因為有一架同集團製造的殲-20伴飛。

另一架較小的試飛戰機機身相對較小,設計配置為傳統的雙發動機,但同樣沒有垂直尾翼。據研判,這架戰機應為同屬中航旗下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SAC)製造,因為試飛時有一架同集團的蘇愷27(Su-27)戰機尾隨。

路透社比對了衛星圖像和資料照片中的周遭環境,確認了網傳影片中較大型的中國新型戰機是飛越成都,但無法獨立核實拍攝日期。

網傳影像中的新型戰機並非全球首款無尾戰機。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B-2與B-21隱形轟炸機均為無尾翼的飛翼機型;多款無人機如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RQ-170與中國的CH-7同樣沒有尾翼。

對於是否確有新戰機曝光一事,中國國防部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美國國防部則表示「已知悉」此事但無評論。

儘管自網傳影像看來,新機相較於中國現有戰機屬於創新設計,但無法判定其隱形性能、機動性、速度或內部航空電子設備。路透社引述5位國防專家指出,必須確認這些細節,才能判定新機是否真正屬於「下一代」戰機。

中國的殲-20戰機與上月才亮相的殲-35同樣具備隱形特性,但兩者的性能均未公開。目前僅有殲-20已正式服役。

爭相開發第六代戰機

美軍已投入第六代戰機開發項目「次世代制空權」(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NGAD)多年,但因原始預估成本為F-35戰機的三倍,達2.5億至3億美元,讓美國空軍裹足不前,今夏暫停了第六代戰機的合約標案,全面評估該項目乃至整個空軍的空優戰略,試圖找出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

美國《國防新聞》報道,空軍原定今年底決定是否繼續「次世代制空權」計劃,但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月當選總統後,空軍已宣布將延至新政府上任後再做決策。

針對中國選擇白天在城市上空容易被目睹的地點試飛新機,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凱莉·格里科(Kelly Grieco)認為 「令人頗為好奇」。

她表示,在美軍積極辯論「次世代制空權」項目的未來時,「很難不去想北京是否有意藉此影響此事的辯論」。她也說,中國在戰機開發的領域領先美國,要比在無人機、導彈領域容易。

目前,日本、義大利、英國也在合作推進第六代戰機開發項目,名為「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且已宣布成立一家英日合資公司。

美國正在將資源投入於先進導彈與其他系統,以威懾中國。最近,美國在關島測試了一種利用先進雷達的導彈攔截系統。

中國網友掀民族自豪之情

兩架新型戰機的影像曝光,在微博掀起熱烈討論,甚至直接稱之為中國「第六代戰機首飛成功」, 近代中國「第一次在主戰兵器上領先了西方」。 由於中國軍方上月才公開「殲35」,許多中國軍迷也將其中的鳶型3發動機大型戰機直接稱為 「殲36」。

但也有部分微博網友懷疑影像的真實性,並認為在官方正式宣布前,不必高興得太早。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資深分析師尤安·格雷厄姆(Euan Graham)則表示,新戰機無論優缺點如何,「顯然是高度原創的設計……值得讚許」,應能讓美國及其盟友「擺脫自以為永遠引領潮流的自滿之情」。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