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視界:馬斯克突訪中國,雙方各有所得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無預兆地訪問中國,並受總理李強的接見,後者還設宴款待馬,在西方的企業家中,這番禮遇是很罕見的。對馬斯克來說,此次突訪中國,從公開報道來看,有幾大目的;對北京而言,西方大企業從來就是中國的統戰對象,國家領導人會見誰不會見誰,都有着政治含義,因此,馬斯克這次訪華,雙方可謂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中國是特斯拉的最大海外市場。自1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特斯拉已在華銷售了170多萬輛汽車,上海超級工廠更是特斯拉的全球最大工廠,在上海生產的特斯拉電動汽車,不僅供應中國市場,也出口海外。但是,馬斯克此次訪華之際,特斯拉正遭受華爾街的拋售。今年前四月,特斯拉股價在美國六大科技股中,是下跌最厲害的一支,幾乎把去年的漲幅抹平,可用「慘烈」來形容。

股價遭拋售的背後,當然是特斯拉的業績出了問題。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386,810輛汽車,雖然這一交付量使其從比亞迪手中奪回了「全球電動汽車季度銷量冠軍」的頭銜,但其季度交付量不僅創下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新低,也自2020年以來首次同比下滑,達8.5%,不及華爾街預期。而在本月中旬,馬斯克在致員工的內部電子郵件中表示,特斯拉將在全球裁減超過10%、大概1.4萬的員工,以削減成本並提高生產率。因此,要挽救特斯拉股價,中國是重要一環。在媒體報道馬斯克訪華並受李強接見後,特斯拉股價大漲超10%。

馬斯克突然訪華,目的並不僅僅是拯救其企業股價,雖然這是作為一個上市公司首席執行官的重要責任。客觀而言,特斯拉股價大漲,只是他訪華的結果。馬此次中國之行,另有目的。用外媒的話說,他是要討論在華推出全自動駕駛軟件(FSD),並希望能獲得將中國境內收集的汽車數據轉移到國外以用於自動駕駛算法訓練的許可。特斯拉汽車雖然在中國大賣,但在政府機構、軍事設施等重要路段,是禁止駛入的。中國政府這樣做,當然是怕特斯拉將一些重要或敏感的數據傳回美國。雖說自2021年以來,特斯拉按照中國監管機構的要求,將其在中國汽車上收集的所有數據存儲在上海,並沒有將任何數據轉移回美國。另外,在四年前,特斯拉推出了其自動駕駛軟件中最高級別版本FSD,但尚未在中國市場上市。

對於馬斯克的這兩個目的,中方給予了積極回應。中國權威部門昨天確認特斯拉兩個型號的電動汽車符合汽車數據安全標準,為特斯拉在中國推出FSD並擴大市場清除了一項重大障礙。這是馬斯克此行最重要的收穫,有利於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同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競爭。然而,對馬希望將中國境內收集的汽車數據轉移到國外以用於自動駕駛算法訓練的許可,中國政府恐不會同意。不是北京不相信馬,而是不信任華盛頓。北京會認為,在美國正想方設法打擊中國下,特斯拉將中國數據傳回美國,馬根本無法保證不會把這些數據交給美相關部門。這反映了全球兩個最大競爭對手對彼此的防範,商業必然受此影響和波及。

馬斯克有目的,北京高規格接待馬,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外界注意到,馬此訪是應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的邀請來華的,北京正舉行車展,而特斯拉並未設置展覽,這亦少見,是馬此次行程讓外界感覺突兀的一個原因。北京邀馬訪中,並受總理李強款待接見,很顯然,看中了馬的「統戰」價值。馬為公司的商業利益,從來不掩飾他對中國的喜愛,在台灣等問題上說過讓中國人愛聽的好話。他在與任鴻斌座談時,再次表示是「中國的超級粉絲」。馬這麼做,會讓一些人感到很不爽,認為他太沒有品格和骨氣,但這也是一種市場「慣例」,外界不能過高要求在一個專制國家有生意的企業家,公開去批評這個國家的政府。

李強而非習近平接見馬斯克,原因是10年前李主政上海時,正是他排除眾議,邀特斯拉落戶上海的。從這一角度看,確實顯示了李的商業眼光,和對商業與外資的親近。所以李這次見馬,算是「老朋友」見面。中國政府對「老朋友」,不管是外國企業家還是前政府領導人或官員,一向禮遇有加,比如基辛格和比爾·蓋茨,每次來中國,差不多都會受中國領導人接見。

但是李這次見馬,從目的看,不僅僅是「老朋友」敘舊,而是通過見馬,向西方特別是美國大企業喊話,中國市場是美國企業重要的機遇,只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和規矩,中國市場會向美國企業開放,美企會有大賺的,就像特斯拉一樣。所以李強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範例。外企是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將始終向外企敞開。中方言出必行,將在擴大市場准入、強化服務保障等方面繼續下功夫,為外企提供更優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綜合支持,讓各國企業安心、放心地投資中國,更好實現互利共贏。話畢,中國方面果然給了特斯拉向中國客戶提供FSD的一盞綠燈。

在商言商,不是每個企業家都能拒絕專制政府給的「厚禮」。對北京而言,美國是板塊化的,雖然抗中如今成了美國的「政治正確」,但商界有獨立於政界的利益,華爾街未必完全和華盛頓在圍堵中國上步調一致。相反,美國的金錢運作邏輯讓華盛頓的政客會接受華爾街的遊說,成為後者的說客。這給了北京通過華爾街影響華盛頓政治的機會,雖然這個機會在今天不如過去那麼有用,但終究不能放過。尤其對像馬斯克這樣「獨立特行」、幾乎從來不批評北京、且控制全球最大的自媒體平台X的企業家,北京必須抓住每一次機會,去影響他並通過他至少去影響美國的商界,對中國和中國市場的看法。

北京的這個目的會不會成功,不好說。因為如今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基於不同的行業和領域,美國和西方的企業家對中國有不同的評判。對某個企業家的信息,其他的美國和西方企業未必就會得出相同的判斷。一句話,西方商界對中國的態度,是隨着他們在中國市場獲利的程度及其預期來決定的。但是,也不能講中國領導人會見西方企業家釋放的信號就沒有一點作用。去年以來,中國政府頻頻向西方企業示好,並修改了很多原來限制外資的法律,多少改善了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印象和想法。否則,按照兩年前對外資的態度,中國的外商投資會下跌得更厲害。

有一點很清楚,中國商業環境的好轉,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不取決對某個西方企業家多少禮遇,或者給他們的企業多少特殊政策和待遇,而取決於對本國企業尤其私營企業是否真正一視同仁,取決於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對美國和西方是否也採取對抗的做法。每個西方大企業其實對中國都有一本賬,願意去中國投資與否,都會根據這兩個標準來定奪。

全文轉自美國之音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