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de地區的競選出現「紅色影子」

Ryde是大悉尼地區的華人聚集地之一,因每年的青蘋果節而聞名。今年地方政府選舉,Ryde地區也出現了多位華人參選者。由於一些「特別力量」的存在,包括曾違反「澳洲反滲透法」的商人黃向墨在Ryde的管轄區擁有一個購物商場,還有2019年7月,Ryde市政府發布了一個聲明,譴責香港政府暴力鎮壓「反送中」的香港市民,該聲明卻引發「紅色干涉」的爭論,最後被市政府取消。因此Ryde的華裔參政是否涉嫌外國影響力,受到輿論的格外關注。

近期,曾經是該聲明的推動者、Ryde市副市長Peter Kim連任市議員的呼聲很高,但在競選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令人費解的「奇怪事情」。據當地華人居民表示,他們在信箱中收到一份「Peter Kim 和Bin Lin」的競選傳單,該傳單將兩位候選人的照片與一個遭中共打壓的修煉團體合在一起,強行給Peter Kim 和Bin Lin塗上了一層「宗教」色彩,並暗示他倆「反華」。知情者表示,該傳單明顯是競爭對手玩弄的齷齪伎倆,與兩位當事人及該修煉團體均無關聯。

Bin Lin(林松)來自香港,曾在新南威爾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從事了十幾年的義務教育,積極奉獻社會。他表示,近二十年來,外國勢力滲透到澳洲三級政府的現象越發嚴重和明顯,甚至已經變成「公開的秘密」,威脅到了澳洲社會的未來,這才驅使他站出來從政,「為了維護澳洲國家利益。」他說。

對於那份傳單,Bin Lin(林松)表示,這是紅色大外宣玩弄的小動作。「澳洲維護信仰自由,我也不是那個修煉團體中的人。」他說:「我出來參選,有些親共人員就不太平了,他們使用中共習慣的造謠方式來攻擊我。」

林松
林松(圖:林松提供)

Peter Kim是一位韓國裔醫生,他曾經是新州工黨黨員,後來離開了該黨派,他表示,從政是為社區服務,不是服務於某個政黨。今年他以獨立候選人參選。

Peter Kim表示,偷偷印製派發沒有獲得授權的宣傳單是非法的,他已經向新州選舉委員會舉報,希望當局對此進行調查。

Peter Kim稱他不知道是誰做的,但他懷疑這種動作應該來自他的競選對手,「他們曾多次警告我,不能與中共不喜歡的團體有接觸。」他說。「這個傳單帶著強烈的歧視色彩,他們不應該用歧視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Peter Kim在四年前首次通過選舉走進政壇,他認為Eastwood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停車位不足,使得街面擁擠,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他稱如果成功連任,他將致力改變Eastwood的現狀。

據悉,此次Ryde地區出現了五位華裔參選者,其中張麗晨女士是Peter Kim的競選合作者,張女士說,她認識Peter Kim是在一次公益活動上,親眼目睹Peter Kim熱情服務老人,「他除了深得韓國族裔的信賴,也非常認真地聆聽其他族裔的聲音,包括華人和那些來自香港的移民。」她說:「他很富有正義感,不僅關注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注重居民的人權狀況。」

「Peter Kim是一位真正的多元文化社區的領袖。」 張麗晨女士說,「那張製造謠言的傳單不但沒有傷到Peter Kim,反而使他的支持率更加高。」

在談到Ryde市議會是否受到外國勢力的影響時,Peter Kim表示,當地某些華人議員與中領館保持緊密關係是眾所周知的,中領館官員跑來參加新年活動,以及黃向墨在Eastwood的發展項目都與親共議員脫不開關係。

在香港發生「反送中」抗議活動時,香港警察以血腥暴力進行鎮壓,在當地香港人的緊急呼籲下,Peter Kim成功地推動了一項動議案,市政府公開譴責香港政府的不人道行為,表達對當地居民在香港的親屬的關注。但之後該動議案被一位華人議員顛覆了。

Bin Lin(林松)對此表示,有些華裔政客,本身是通過澳洲選舉制度進入政壇,但進入政壇之後卻不斷地破壞民主制度,鼓動社會去歧視一些同種同宗的族群。

一位生活在Eastwood幾十年的唐老先生告訴記者說,「那次動議案或許有缺陷,但大家都清楚,最後被XX議員顛覆,是因為他站在了暴力的一邊,站在香港人的對立面。」

Peter Kim表示,他理解那位議員之所以這樣做,是受到了來自中領館的強大壓力。但Peter Kim認為,作為議員應該站在居民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時刻服務於居民,不該屈服於外國政府。

他稱自己做決定時主要考慮三個方面:正義、平等、是否符合常理。

Peter Kim說,他擁有自己的診所,有許多華裔顧客,他也很喜歡中國文化,但在他公開批評中共政府隱瞞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災難後,一位華人社團領袖公開在微信群里指責他反華,煽動人們不要去他的診所,Peter Kim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常常把中國政府與中國人等同起來,當你批評中共當局侵犯人權時,有人就說你反華。」 Peter Kim說:「這是混淆概念,就像我們常常批評澳洲領袖,不表示我們在批評澳洲人。」 

最後提醒一下新州讀者,投票日是12月4日,星期六。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