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軍訓相互舉報,年輕人卷瘋了

00後普遍是獨生子女,又在應試教育的薰陶下長大,這使得他們成為最為原子化,最善於互害的一代。

今天在知乎看到一則消息,說是四川大學2021年的軍訓出現了大量舉報現象。男生舉報女生,一連舉報二連,第一批舉報第二批。

舉報的是什麼事呢?基本就是女生訓練少了,男生不服要求加大女性訓練量,一連集合晚了,二連不服,要求提前集合時間。三連起晚了,二連就爭相打小報告。 

舉報來舉報去,大家的關係越來越差,還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因為舉報越多,軍訓要求越嚴,大家受苦越多,互相舉報完全就是囚徒困境,沒有人從中得利。 

回答中的80後答主表示,在自己那個年代,同學們往往合起伙來欺瞞老師,一同抵制權力,最終大家的待遇都改善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現在的孩子不但不團結起來抵禦權力的侵害,增加共同的福祉,反而爭相向權力獻媚,試圖表現自己是個好孩子,以破壞同學關係的方式讓自己得到表揚。 

這種互害甚至不需要帶來實質的利益,而更多呈現出我過得不好,你也別想好過的嫉妒心理,我贏不了誰也別想活,可謂是自私到了極點。 

無止境的內卷和互害,是這代年輕人的標籤,他們仿佛陷入了霍布斯說的「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每個人都想藉助公權力消滅掉潛在的競爭對手,從而讓自己獲得上位的機會。 

知乎截圖
知乎截圖

 

知乎截圖
知乎截圖

 

知乎截圖
知乎截圖

四川大學的舉報事件早已不是孤例,錢理群曾評價北京大學充斥着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都是內卷高手,一個北大學生回憶,經常會有同學在班級群中要求增加考試的難度,原因竟然是只有難度大了才有區分度,才能將那些劣等生淘汰掉。如果考試太簡單,自己的優勢如何顯現?他們拼了命的想要將同僚刷下去。 

去年北交大自殺的吳磊,也在遺書中寫到自己的死亡對於室友是一種幸運,因為他們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又少了一個內卷的對象。短短的幾句話就讓人汗顏,曾經讓人羨慕的同窗關係竟然成了赤裸裸的敵人。 

吳磊還算輕的,最嚴重的莫過於毒殺室友,總之內卷在加劇,年輕人的舉報越來越猖狂。 

以前以為只有在網絡上才有:「你說了反動言論,我要舉報你!」,沒想到如今舉報已經到了線下。以前舉報只是針對公共知識分子,現在這把火終於燒到了每個人頭上。 

我們不禁要問當代年輕人怎麼了?其實發霉的種子早已埋下,只是我們長期忽略了他的存在,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中國在進步,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們如此堅信00後上來,國家就好了的幻想,殊不知現有的制度已經埋下了禍根。

95後、00後在什麼樣的環境上長大? 

一是獨生子女,他們普遍是獨生子、獨生女,他們缺乏兄弟姐妹,他們的社交能力貧弱,不懂得合作、分享,更不懂得責任為何物,獨生子女加上原子化的城市生活,讓他們變得更加孤僻,相對於前幾代人,他們更難具有同理心。公主病、王子病更加明顯。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他們更容易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二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一場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把你擠掉我才有登上獨木橋的機會。在衡水中學,老師無數次會說你只要多一分,就會刷掉一操場的人,你沒有北京孩子的特權,你就要加倍的努力,甚至不擇手段。張錫峰的演講是衡水中學的縮影,他沒有教會孩子道德,只有赤裸裸的競爭。

 

雖然大部分中學比不了衡水中學,但方針是一樣的,應試教育就是如此,非我即敵。這樣的教育模式下長大學生會將同伴視作潛在的競爭對手,對他來說,競爭對手死的越多越好,他們死的越多,自己就越有可能上985/211。 

應試教育嚴重薰陶的一代,很難指望他們有多少同理心,80後上學時,應試教育還不完善,等95後、00後上學時,應試教育已經發展到巔峰,因此毀傷了一代人的心理。

三是國內近期的極左浪潮。無限的吹捧蘇聯、極左思潮,無限的強調公權力,左的思潮迅速擴散,很多年輕人受到影響,認為舉報是一次效忠的機會,而且舉報還被冠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從而顯得至高無上。 

比如學生舉報老師,都是以賣國和歷史虛無主義等大口號作為理由,通過扣帽子壓服老師,如今知識分子戰戰兢兢,再也不敢信任自己的學生。但是舉報的理由仍然是自私的,比如電子科大舉報老師的學生,他的真實原因是老師要給他期末掛科,因此他就通過舉報的方式進行報復。 

舉報的背後,都是個人的利益,他們希望藉助利維坦,公權力消滅掉任何可能的潛在對手,他們的關係呈現出極致的原子化,完全是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完全達到了商鞅以弱去強的目的。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非常可悲。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還能說什麼呢?你再傳遞些理性的聲音又有什麼用?但我還是想對同齡人乃至後輩說,人終究是社會動物,沒有人能完全脫離他人來生存,極致的利己主義者只會被社會孤立,最終自食其果。 

你舉報別人,遲早別人會舉報到你頭上,最終所有人都沒有好下場。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修明經略,原文已被刪除)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