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爆發已有2年,因中國當局自始至終採取嚴厲的「清零」政策,以致於發生多起人道災難。多位民眾不是死於病毒,而是因防疫措施而死,以至民怨四起。港媒援引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沈巋等法學專家指稱,部分預防性措施已經達到十分荒謬的程度,呼籲各級政府勿再矯枉過正,同時對民眾遭受的財務和心理創傷作出補償。
香港《南華早報》在1月30日發表報導稱,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沈巋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時稱,中國當局的的「清零」政策帶來「意外的侵犯作用」,給確診者和疑似個案,以及被下令隔離和社區封鎖的民眾的生活帶來劇變。他說:「這樣的轉變可能造成人們日常生活的巨大困難,干擾食物供應、住宿、醫療和生育。」
在採訪中,沈巋引用中國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控制相關法律指出,中國政府有責任確保隔離中民眾的生計,並對基於整體安全而被犧牲的個人利益作出補償。政府應當向受到影響的民眾道歉,並取締過度執法的事件。他說:「(當局務必)避免任何可能對作出犧牲的少數群體造成更多不便的情況。」
這並非是沈巋教授第一次直指中國各地政府的防疫措施不當,2021年7月,沈巋發表文章「北大法學院教授沈巋:各地限制未接種者出行是違背法治原則的」,他在文中直指,各地政府出台政策,不允許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員進入超市、酒店、醫院(住院部)、學校、車站、養老院、圖書館、政務大廳、羈押場所、宗教場所、娛樂體育場所等各類重點公共場所的行為違法。並羅列相關法律條文,論述「強制接種」的行為實則違犯中國法律,呼籲已經發布相關文件的各級政府撤回規定,尚未發布類似文件的地方不應群起效尤。
外媒引述北京華一律師事務所律師屈振虹(音譯)稱,某些地方的防疫措施「大於一切」,他言:「這很荒謬」。
報導引述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張建偉認為,執法過度的原因之一是地方官員重視保住職務,而不是為公眾謀取利益。他說:「疫情本身就是一場災難,一系列次生災難,進一步凸顯了社會治理過程中個人自由不受尊重的現實……一些官員有一種擔心,如果這裡出了案子,會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所以他們必須消除風險。結果,預防措施有些過頭了。」
在疫情爆發的這兩年,中國當局一直採取封閉「出現確診病例的社區,大規模采檢」等措施。尤其近一段時間,更為嚴重。
為了迎接北京冬奧會,在做不到社會全面「清零」的情況下,中國當局採取了「社會面清零」等措施,這也是為什麼,一旦某小區發現有人確診,整個小區都要全部遷出的原因。這樣的措施,不但無法抑制病毒的傳播,反而增加了民眾感染病毒的機率。又因為沒有安排好隔離場所,或隔離場所條件惡劣,給民眾帶來難以磨滅的痛苦。
報導援引北大法律系教授張千帆指出,目前,疫情防控已成為一場執法「運動」,完全是為了實現零病例,而犧牲了保護個人自由。他直言,西安2名孕婦流產及其他封鎖期間未能獲得適當醫療照護的人民,凸顯「這個政府沒有在防疫和人民其他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2021年12月,陝西省西安市封城,發生至少2名孕婦因防疫措施,無法及時就醫,最後流產的不幸事件,其中包含一名已經足月的孕婦。另有數名西安市民因為醫院拒診,導致無法及時治療死亡。
2022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縣長董鴻公開對新年返鄉的人員表示:「只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在民眾對此表示質疑時,他解釋稱,這些人是「惡意」返鄉。
2022年1月28日,浙江杭州陸續出現感染Omicron毒株的確診病例。為了儘快「清零」,防疫部門連夜派車,將杭州長江小區和長江西苑等封控區的近萬名居民拉走隔離,但由於安排混亂,居民們在室外吹風淋雨近2個小時。
有民眾在微博發出疑問:「不明白為什麼非得集中隔離,集中轉運過程不增加感染風險嗎?小區里居家隔離有什麼問題?悲慘的是,9千多人里有快要生產的孕婦,只能求老天保佑了……。對政府來說只要不是死在城裡就行,這就叫社會面清零。」
也有民眾在朋友圈中稱,新聞搞得很大,視頻拍得很好看,400輛車待命什麼的。但其實現場一團糟,上車前風吹雨淋近兩個小時,開車3個小時到酒店,但因事先沒和酒店確認好,酒店根本不接收,他們只能在外面等……。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6b3f42a6-8839-4b06-92ca-e488d92ae1c1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