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師留作業」數一萬粒米」 全家出動數米引熱議

10月11日,江西宜春一位家長發片爆料稱,老師給孩子留作業,內容竟然是數一萬粒米,為了完成作業,全家一起出動,幫孩子數米。視頻引發熱議,網友反應兩極,有人質疑老師留這樣的作業的用意;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道趣味數學題,鍛煉地是數學思維,而不是讓學生一粒一粒地去數米。

影片顯示,為了完成這項特別的任務,當事人全家出動和孩子一起在桌子上認真數米。家長表示,不管老師會不會檢查,都會認真完成。

該視頻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不解,覺得老師留這樣的作業真是「莫名其妙」,質疑作業的意義,這究竟是培養耐力,還是培養眼力啊!

有網友表示,這有什麼可數的,扛一袋大米給老師,告訴老師這是一億粒米,不信,不信你就數,慢慢數。

但也有網友表示驚訝,稱這道題不是讓你一點一點地去數一萬顆米,這是一道利用平均數的經典題目,你可以先數100粒大米,然後稱重,再乘以100,得出的數值就是1萬粒大米的總重量,然後再稱出相同重量的大米,就完成了!

還有網友稱,這並不是一道「新鮮」的題目,她小時候在趣味數學中曾看過類似的題目。當事家長陪着孩子一點一點地數,大概是想教育孩子不要敷衍老師留下的作業,再難也要完成,但是得動腦子啊!用這麼笨的方法教孩子,也是醉了!

10月14日,該話題不斷發酵,甚至登上熱搜榜,越來越多地人參與討論,總的來看罵聲居多。

搜狐引述成都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數學教研組組長郭小玉表示,數學和文科類不同, 學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而非機械算數,因此不僅僅只靠記憶,還會涉及到理解和應用,很多學校都會留一些類似「數米」的拓展性作業給孩子,不少作業都需要親子配合才能最終完成,不僅能增加親子關係,也能讓父母激發孩子去進行學習。

搜狐引述成都市雙林小學一年級數學教研組長王瑞老師認為,此作業實際是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需要家長去積極引導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數出一萬粒大米。

王瑞還稱,完成此作業,可以使用多種方式:

第一個方法是稱重法,實際與古代「曹沖稱象」的原理很相似。例如,先稱50粒米的重量,記錄下來,50粒再乘以200就可以得一萬粒米,那麼我們就只需要再稱200個剛記錄的50粒米的重量,這個重量大概就是一萬粒米的重量了,也就得出了大約有一萬粒米。「從統計意義上看,單個米粒的重量、體積其實有所差異,但是一杯米、同樣重量的米的粒數就會相差無幾。

第二個方法就是容量法,例如可以去找到一個固定容積的容器,例如礦泉水瓶蓋這種,只要是去拿到一個礦泉水瓶,然後數出一個蓋子裡有多少粒,然後再將一個蓋子裡的米粒進行估算,最終再計算出一萬粒米需要多少瓶蓋就可以了。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