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查爾斯三世正式加冕為英國國王

5月6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加冕典禮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大教堂舉行,延續了英國王室已有一千多年的傳統與歷史,戴上了國王加冕專用的聖愛德華王冠,成為英國和其他14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國王。上一次在西敏寺大教堂舉辦的加冕禮是查爾斯的母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那是在1953年,當時查爾斯三世只有3歲。隆重盛大的國家級加冕禮相隔70年後再次回歸,受到全球關注。

查爾斯三世
查爾斯三世 (圖:維基)

戴冠、遊行、歡呼

英國現任坎特布里大主教威爾比(Justin Welby)主持了加冕典禮。

到了真正的加冕時刻,查爾斯坐在已歷經700年歷史的加冕椅上,據信這是歐洲至今仍在履行其職責的最古老家具。

在現場約100名全球領袖以及數百萬電視直播觀眾見證下,以及經歷宣誓、恩膏、授權等宗教和道德的象徵環節後,威爾比大主教替手持兩根金色權杖的查理三世戴上了金光閃閃的聖愛德華王冠(St. Edward’s Crown),正式加冕為國王。

1066年12月25日,「征服者威廉一世」成為首位在西敏寺加冕的首位英格蘭國王,查爾斯三世是第40位。他也因此成為英格蘭第62任國王和聯合王國第13任君主。

該頂英國皇室國王加冕專用王冠是1661年為查理二世國王製作的王冠,上面嵌着紅寶石、紫水晶、藍寶石。這也是查爾斯此生唯一一次戴上它的機會。在王冠戴上的那一刻,號角吹響,英國各地也響起禮炮聲。

之後,查爾斯三世的妻子卡米拉被加冕為王后。

卡米拉的加冕禮服由白色絲綢製成,上面有金色和銀色的刺繡,並繡有雛菊鏈、勿忘我和紅色野花,代表她和查爾斯對英國鄉村的熱愛。而她的鑽石項鍊正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典禮上佩戴的那一串。

在加冕儀式期間,西敏寺內外都傳來了「上帝保佑國王」的呼聲。西敏寺教堂的鐘聲持續了兩分鐘。

坐在第一排的是查爾斯的繼承人威廉王子和他的妻子威爾士王妃凱瑟琳,他們穿着華麗的王室長袍,以反映他們在王室中的地位。國王的妹妹安妮公主也穿着類似的服裝。

脫離王室的哈里王子隻身一人來倫敦參加父親的加冕儀式,他穿着一身普通的灰色晨禮服,上面佩戴着他的兵役勳章,被安排坐在第三排,媒體稱,這是他和妻子梅根脫離王室後所受到的冷遇。

倫敦的廣場上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著名的倫敦林蔭路兩旁站滿了觀禮的人群。

結束加冕典禮後,王室成員們以遊行的方式前往白金漢宮,查爾斯三世和卡米拉王后則搭乘王室華麗的金馬車,稍事休息後現身白金漢宮陽台,觀看空軍慶祝演出並向民眾揮手致意,民眾報以熱烈歡呼聲。

英國皇家空軍特技飛行小組「紅箭」(Red Arrows)飛越白金漢宮,且噴出紅白藍三色彩煙慶祝

媒體注意到,大部分的重要王室成員一同登上白金漢宮的陽台,卻不見哈里王子。

據目擊者稱,加冕典禮結束後,哈里王子登上了停在西敏寺外的一輛汽車匆匆奔赴機場,因為他要趕往美國慶祝他的四歲兒子阿奇的生日。

 是新王,也是國際品牌

約2300人出席了在西敏寺大教堂舉行的加冕典禮,包括總統、國際君主、英國政要和名人。其中有美國第一夫人和烏克蘭第一夫人。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作為習近平的代表應邀到西敏寺觀摩加冕儀式。

據報道,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舉辦這樣一場令人目不暇接大戲,國王遊行、盛大的典禮和儀式以及街頭的狂歡,」

現年73歲的查爾斯三世曾經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王位繼承人, 這使他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準備最充分、年齡最大的新君主。

查爾斯三世在到達教堂內的首次禱告中說:「我來不是為了接受服務,而是為了服務他人」。

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雖然充滿了歷史與傳統,英國王室也希望藉由這次加冕典禮,呈現一個向前看的王室與君主。

法國解放報在一篇社評中寫道:這位英國的新王每年都會像他的母親一樣,吸引數百萬遊客觀光;這是因為,除了他們所體現的政治穩定性之外,這位主權者首先是一個全球性的品牌。

解放報解釋稱,1948 年,面對反君主制的世界浪潮,埃及國王法魯克曾表示,很快世界上將「只剩下五位國王:紙牌遊戲裡面的4個國王,以及英國女王」。

查爾斯三世登基後,成為全球十五個國家的君主。對於聚集在白金漢宮前的數百萬遊客來說,英國國王是無窮無盡的魅力之源,而英國權力的所有其他象徵早已消失。

根據英國財政部的數據,王室對英國旅遊業的淨貢獻約為每年17億英鎊,因此,對於英國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是,上帝保佑國王!

 抗議者高舉「不是我的國王」

查爾斯三世登基當天,超過2萬9千名警察被部署到倫敦和溫莎,英國警方宣布,他們在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當日逮捕了52人。

路透社報導,在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當天,數百名身穿黃衣的示威者聚集在倫敦市中心遊行路線兩旁的人群中,手中高舉「不是我的國王」(Not My King)標語。

查爾斯三世
抗議人群 (圖:網絡)

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表示,其執行長史密斯(Graham Smith)早在示威開始前就被拘留。社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可見警察沒收示威者的標語牌。

倫敦都會警察局指揮官芬德雷(Karen Findlay)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完全理解大眾對逮捕行動的擔憂。」

「我們接獲抗議者決心擾亂加冕典禮遊行的訊息後,警方在過去的24小時裡展開重大行動。」聲明稱。

共和國曾矢言要發動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抗議者在查爾斯國王和卡蜜拉王后前往西敏寺時發出噓聲,而且還利用擴音器放大噓聲。

抗議皇室的馬爾科姆•斯帕克斯對美聯社強調:「舉辦派對,這本身很好,但我們只是不希望君主製成為我們政治機構的一部分。君主制是軟實力、既得利益和這個國家非常古老的封建制度的象徵,在我們想要生活的現代民主國家中,沒有給這種封建制度的象徵保留什麼餘地」。

警方並未證實逮捕史密斯。根據警方說法,他們採取行動是因為他們相信抗議者會試圖利用油漆污損紀念碑,並破壞「官方活動」。

警方在另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在當天稍早逮捕了3人。情報顯示,抗議者計劃在遊行中扔擲防狼警報器,這可能驚嚇到遊行隊伍中的馬匹,進而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

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和威爾斯的卡地夫(Cardiff)也出現了示威活動。抗議者手舉寫著「廢除君主制,養活人民」的標語牌。社群媒體上也有許多人將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與加冕典禮的排場和盛況進行對比。

 為什麼拜登不親自出席?

據BBC報道,白宮表示,拜登曾獲得邀請。但在與國王的電話中,拜登總統表示他將派他的妻子、第一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和一名外交特使前往出席。白宮沒有交代拜登不去的原因,但表示總統「表達了希望日後在英國與國王會面的願望」。

美國和英國長期以來一直擁有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說的「特殊關係」 ,不過,從來沒有美國總統參加過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這一傳統所代表的意義總被人猜測。

英國保守黨議員鮑勃•西利 (Bob Seely) 對《每日電訊報》說,拜登跳過這場「一生難得的事件」似乎「相當懈怠」。

但歷史學家表示,其實有關原因並沒有那麼政治化,美國總統不參加英國王室加冕典禮實際上是一個世紀以來的傳統。

專門研究現代英國的美利堅大學歷史學教授勞拉•比爾斯(Laura Beers)告訴BBC說:「就拜登的反英(anti-British)的想法而言,沒什麼好挖掘的,」她說。 「他不去是因為從來沒有美國總統參加過加冕典禮,所以為什麼要從21世紀開始?」

比爾斯指出,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之前,在美國獨立戰爭和1812年戰爭之後,美英關係大致上呈敵對狀況。

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後迎來了「維多利亞熱」,開啟了美國迷戀英國君主制的新紀元,但即便如此,美國總統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也沒有出席加冕典禮。

「美國總統來是不切實際的,我認為在那之後它就成了傳統,」比爾斯說。

歷史學家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標誌着美國和英國外交關係的轉折點。

在整個戰爭期間,喬治六世國王和他的女兒——當時的伊麗莎白公主,與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建立了關係,艾森豪威爾曾在倫敦擔任盟軍最高指揮官,並監督「霸王行動」,即諾曼底登陸的軍事行動。

在喬治六世國王去世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幾個月後,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美國第34任總統。

但是,儘管與英國關係密切,艾森豪威爾還是選擇保持傳統,派特使參加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禮。

艾森豪威爾總統缺席加冕禮並沒有影響他與英國或王室的關係。 1957年10月,美國歡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作為君主進行首次正式國事訪問。兩年後,女王在她位於巴爾莫勒爾的皇家莊園接待了艾森豪威爾總統及其家人進行了一次不太正式的訪問。

 為何英國人反對韓正當代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四(5月4日)宣布,應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別代表、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將出席6日在倫敦舉行的加冕儀式,結果此消息引發不少爭議。

韓正
韓正 (圖:網絡)

據英國《衛報》的報道,前英國保守黨領袖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稱,韓正要為「破壞」了英中就香港達成的協議負起責任,因為韓正是香港民主自由被打壓的主導者之一。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成員勞頓(Tim Loughton)表示,韓正的出席對於「熱愛自由」的香港人而言,是一種「羞辱」。

韓正從2018年至今年3月為中國政府負責香港事務。目前,他作為中國國家副主席,負責監督外交政策,並在國外代表習近平。前任副主席王岐山去年9月曾出席已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

中國自2019年以來對香港公民自由的打壓,導致中國與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惡化。之後,中國在香港又強行通過國家安全法,削弱了香港的自治權。

在北京鎮壓香港抗議之後,英國政府推出了一項簽證計劃,更開放香港人前往英國。

針對加冕典禮,英國外交與發展辦公室(FCDO)已向所有與英國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元首,發出加冕邀請。中國可自行決定誰代表習近平參加加冕典禮。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英國駐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批評說,韓正此行顯示出中國對待英國的態度隨意,「(中國)畢竟有14億人,他們選擇派遣負責在香港問題上食言的人」。

彭定康接受BBC節目專訪時說:「我認為這表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你如何向中國卑躬屈膝、無論你多麼想給他們面子,他們都不會考慮給我們面子。」

他強調,韓正的到訪,雖然對英國政府而言沒有什麼壞處,但對多達14萬或以上,在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幫助下,流亡到英國的香港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彭定康說: 「如果這不是故意的,那麼這表明他們實際上是多麼隨意地對待我們。」

 查爾斯王子簡歷

1948年11月14日,查爾斯王子出生在英國英格蘭倫敦郡白金漢宮,母親伊麗莎白公主、父親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1952年2月6日,隨着喬治六世去世,其母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國君主,時年三歲的查爾斯也正式成為王儲。

查爾斯王子曾在皇家空軍服役,也跟隨父親、祖父及曾祖父的腳步在皇家海軍服役。 他曾學習駕駛噴氣式飛機,也曾在導彈驅逐艦HMS 諾福克號(1971-1972)和護衛艦HMS Minerva(1972-1973)和HMS Jupiter(1974)上服役,駕駛直升機。

1969年7月1日,依照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諭旨,查爾斯被冊封為威爾士親王和切斯特伯爵(Earl of Chester)。

作為威爾士親王,查爾斯常常代替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履行公務,如主持授勳或授職儀式、參加外國元首葬禮等。

1981年7月29日,查爾斯王子在倫敦聖保羅教堂迎娶第八代斯賓塞伯爵之女戴安娜,那年戴安娜僅19歲,她擁有貴族身分,是一位幼稚園老師。

當時歐洲各國的國家元首幾乎都出席了該隆重盛大的婚禮,全球還有7.5億人在電視機前見證這次豪華的王室婚禮。

戴安娜
1985年,時任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偕王妃會見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自右而左:羅納德·里根、南希·里根、黛安娜王妃、查爾斯三世。(圖:維基)

從此,戴安娜王妃成為了王室明星,成為全球媒體追蹤的焦點,而她的打扮、衣著甚至舉止成為英國女性爭相模仿的對象。

但查爾斯夫婦的婚姻很快觸礁。

據輿論認為,其原因有二,一是戴安娜王妃成婚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二是查爾斯和他的舊情人卡蜜拉藕斷絲連。

1992年12月9日,時任英國首相約翰•梅傑在英國下議院宣布查爾斯和戴安娜正式分居。

1996年8月28日,查爾斯和戴安娜正式離婚,結束兩人15年的夫妻關係。他們在婚姻期間產下兩位王子,分別是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因車禍死於法國巴黎。此後,查爾斯成為兩位王子的單親爸爸。

戴安娜去世後,卡蜜拉與查爾斯的關係逐漸公開化。

基於宗教和王室的規定,卡蜜拉不是一個正確人選,以致查爾斯迎娶卡蜜拉的過程異常艱難,英國王室及社會的反對聲浪也非常強烈。

2005年4月8日,查爾斯和卡蜜拉最終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成婚,婚禮僅以私人形式舉行,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羅萬•威廉斯博士主持。

民間的傳言稱,正因為查爾斯王子這起婚變,令女王大失所望,因此伊麗莎白二世遲遲不肯生前退位並禪位予查爾斯王子。

2022年2月,伊莉莎白二世表示希望卡蜜拉在查爾斯繼位後成為王后,被視為女王和英國王室已接納卡蜜拉的婚姻,也為往後可能的爭論作定調。

2022年9月8日,伊莉莎白二世駕崩後,查爾斯正式繼任國王。

2023年5月6日,查爾斯與卡蜜拉在西敏寺分別接受加冕成為國王與王后。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