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透露的二十大人事決策內幕

中共高層人事決策歷來神秘無比,習近平上台之後更是如此。不過從新華社在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閉幕次日公開發表的專題報道文章中,還是不經意地透露出了一些有些參考價值的內容。

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張慶偉為何輸給了自己的老部下馬興瑞和袁家軍?》中介紹了從二零零二年十月召開的十六大即開始連任了五屆中央委員的張慶偉被從央企外放到地方是從二零一一年開始的,先是擔任了五年半時間的河北省長,然後是趕在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前被升任黑龍江省委書記,成為當時中共政壇上最年輕的地方省級一把手。在黑龍江經營了四年半時間,又趕在二十大召開的前一年被平級調任湖南省委書記。這一段經歷,說明當時的中共高層還是在對他進行重點培養的。不過,張慶偉被宣布從黑龍江省委書記調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具體時間是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兩個月後的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馬興瑞就被宣布接替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陳全國的新疆區委書記職務,等於是提前「入局」。用當時一家中共大外宣的評論文章的話說,無論一年後才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上會產生多少「新任」政治局委員,馬興瑞已經篤定成為其中的第一人。

去年十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閉幕的次日,中共新華社即刊髮長篇報道文章《領航新時代新征程新輝煌的堅強領導集體——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文中按時間順利紀錄說:「從2022年年初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醞釀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問題,認真聽取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的意見。大家一致贊成……採取談話調研的方式,就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書記處組成人選,國務院領導成員人選,中央軍委組成人選,以及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黨內新提拔人選等,在一定範圍內面對面聽取推薦意見和建議。」

這裡所說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黨內新提拔人選」中是否包括張慶偉,將是我們本專欄下篇文章的內容之一。

如上新華社文章中還記述說:「2022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進行專門研究,討論通過了《關於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工作談話調研安排方案》。談話調研和人選醞釀工作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領導下進行……」

也就是說,在圍繞中共二十大上產生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醞釀工作「開始的前三個月,馬興瑞事實上即已經被宣布是」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中的當然人選了。

如上新華社刊發的長篇報道文章《領航新時代新征程新輝煌的堅強領導集體——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中還記述說:「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和中央領導機構建設的實際,參照往屆做法,中央對推薦人選的範圍、年齡和結構提出明確要求。」

「談話調研中,大家一致認為……推薦範圍、年齡槓槓和結構要求科學合理、符合實際,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的深謀遠慮、遠見卓識。」

由此可見,雖然二十屆中央政治局裡除了習近平而外,還有張又俠和王毅是「超齡服役」,但總體上還是有所謂「年齡槓槓」的,也就是所謂的「七上八下」。這個「七上八下」的「年齡槓槓」同時也適用於不是政治局委員兼任的副國級領導人,所有不是政治局委員兼任的副國級領導人在去年二十大召開時年已滿六十八歲的,一律不再進中委,當然也不會在今年三月即將召開的新一屆兩會上被安排連任或改任某項副國級的具體職務了。

這個「七上八下」在被運用到當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是否連任的醞釀過程中,也被形容為「七留八不留」。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里被「七留」的典型是一九五五年出生的蔡奇。被「八不留」的代表人物是一九五四年出生的尤權和韓正。

當然,一九五五年及之後出生者從「年齡槓槓」角度有資格「留」並不等於必須留。

如上新華社文章中還說: 「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不是『鐵椅子』,符合年齡的也不一定當然繼續提名,要堅持事業為上,根據工作需要、人選條件、廉潔情況和形象口碑,能留能轉、能上能下,樹立新時代鮮明用人導向。」談話調研中,許多談話對象都表達了這樣的意見。

在此前提下,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里「符合年齡」但卻未被「繼續提名」連任者,共有四人,他們是一九五五年出生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目前暫時仍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和目前暫時還在位的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一九六三年出生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目前暫時還在位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以及一九五五年出生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前新疆自治區委書記陳全國。

如上四人中,李克強和汪洋在現有職務上都沒有「退居二線」的餘地,所以除非他們二人在二十大上被安排連任政治局常委,並在此基礎上一個改任全國人大委員長,一個改任國務院總理,否則就只能「一退到底」。如果安排他們兩人如同當年的華國鋒一樣,在二十大上只連任中央委員,反而是一種對「犯了錯誤的同志」的一種羞辱性的安排。

而胡春華則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他在二十大上連個中央委員都沒有繼任,那前提必須是受到了黨內處分。而安排他從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的位置上轉任表面上「同級」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也好,全國政協副主席也好,都不是一種處分,而是所謂「工作需要」。所以他自然會被安排在二十大上連任中央委員。

如此說來,陳全國為什麼未能如他在新疆自治區委書記位置上的前任張春賢一樣,雖然不能連任政治局委員,但仍然還能在連任中央委員的前提下改任一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哪怕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委實成謎。

中共二十大後,外界輿論只顧為胡春華鳴不平,是因為他是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里最年輕的一個,比新產生的二十屆中央政治常委會裡七個人的最年輕者還要年輕一歲。但與陳全國同齡的蔡奇在二十大上不但晉升一級,而且還被同時內定了接替王滬寧的「副總書記」位置。肯定會令陳全國敢怒不敢言。

眾所周知,陳全國曾經是習近平對新疆採取種族滅絕政策的一線總指揮官,長期堅守所謂「對敵鬥爭」的最前沿。並為此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站在習近平的角度,絕對是功不可沒。筆者曾經讀到過牆內的一篇愛國賊文章居然把陳全國稱之為「鐵血保護新疆漢人的千古功臣」。

而相比於陳全國的「鐵血治疆」,即使站在維護習近平政權的角度,他蔡奇是何德何能?擔任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五年裡,治理北京的突出「政績」只有一個清理低端人口,真的是乏善可陳。

而如果說五年多前的張春賢在中共十九大上「出局」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此前的「柔性治疆」政策被習近平否定,那作為張春賢新疆自治區委書記的繼任者陳全國鐵血治疆之後的政治下場怎麼還不如張春賢呢?

二零二一年年底,陳全國奉旨交出新疆區委書記職務後即進京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習近平在這次會上重點強調的內容之一是 「今明兩年正值換屆,領導同志要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換屆紀律」;「正確看待組織、正確看待自己,服從大局、服從組織、服從安排」;中央政治局成員要「看淡個人得失、看開功名利祿」。

如上新華社的文章《領航新時代新征程新輝煌的堅強領導集體——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中還說:「在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醞釀人選和徵求意見時,一些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以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表示退下來,讓相對年輕的同志上來,表現出了共產黨人的寬闊胸懷和高風亮節。」

那麼這「主動表示退下來」的」一些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具體指的是哪「一些」呢?首先李克強的總理職務已經連任兩屆,依」法「不能連任,所以他的」退下來「並不是什麼」主動「而是被動。汪洋和王滬寧同庚,兩人之間的全國政協主席職務的交接不能被形容成」讓相對年輕的同志上來「。至於胡春華,本是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里最年輕者,把他排除之後的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里的國務院總理和副總理候選人,也只有張國清較他年輕一歲。所以胡春華的」出局「顯然也不是「共產黨人的寬闊胸懷和高風亮節」所致。那還有誰呢?韓正?但是韓正本來就是已經不符合「年齡槓槓」的,「退下來」是現所當然,也無所謂高風亮節。就如同五年多前在十九大上「退下來」的王歧山一樣。更何況他韓正在從政治局常委「退下來」的同時,即已經被內定成為王歧山的國家副主席接班人。已經公布出來的消息是,韓正被安排在山東缺席「當選」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是退位政治局常委中唯一一個成為未來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者,毫無疑問是複製了五年前的「王歧山模式」。

在中共二十屆政治局產生之後至韓正被宣布「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的山東省代表之前,外界關於王岐山的國家副主席繼任人選有多種猜測,但主要是集中在栗戰書身上。至於很少有人猜汪洋,是因為外界大都認為汪洋和李克強一樣,都是習近平欲除之而後快的「團派」代表人物 。其實是這些胡猜亂測的評論人都沒有搞明白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中共的所謂「正國級」領導人中,也還是有級別之分的。七個政治局常委中,只有總書記兼軍委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和全國政協主席是「正國級」領導人中的「正職」,其他三名政治局常委,無論是那個相當於「副總書記」的中央書記處一把手,還是中紀委書記和那個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都比前四名「正職」低半格。

在此前提下,國家副主席無論相對於全國人大委員長,還是相對於國務院總理及全國政協主席,都是副職。最多相當於政治局常委中的那個常務副總理。由此說來,雖然栗戰書確實曾經在習近平的所謂政治親信中可以名列「首席」,但無論是安排他在卸任政治局常委和全國人大委員職務之後,還是安排汪洋在卸任政治局常委和全國政協主席職務之後改任國家副主席,都等於是降級安排,實際意義沒有,侮辱性極強。

綜上所述,在醞釀誰將是王岐山之後的下一屆國家副主席問題時,習近平面臨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恢復王歧山之前的那種安排,由一個政治局委員兼任國家副主席,那麼這個國家副主席就只是副國級。二是把王歧山模式固定下來。那麼在退位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就只有韓正一人可選。

眾所周知,自王歧山從十八屆政治局常委中退下出任了一屆國家副主席之後,其表面上的地位就一直是排名老八。七個政治局常委之後,其他所有副國級領導人之前。但外界評論在近一兩年裡經常炒作一些王歧山在習近平那裡失勢的「內部消息」。不過我們前面引述的新華社《領航新時代新征程新輝煌的堅強領導集體——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一文里有這樣一段內容證明了在黨內連個中央委員都不是的國家副主席王歧山的實際政治地位的特殊。文中說:「從2022年4月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專門安排時間,分別與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談話,充分聽取意見,前後談了30人。」

我們不妨計算一下。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除習近平本人是二十四人,不是政治局委員的書記處書記和中央軍委委員是五人,相加起來是二十九人。再加一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正好三十人。也就是說,當時的習近平除了與王歧山面議或者說是密謀,也還以面談的形式分別告之李克強、汪洋、胡春華和陳全國,要求他們「正確看待組織、正確看待自己,服從大局、服從組織、服從安排」; 「看淡個人得失、看開功名利祿」……。

如上新華社文章的內容中毫不避諱習近平對「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定於一尊。文章說:「綜合各方面意見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組成原則和組成方案,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進行了認真溝通、反覆醞釀。形成初步方案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再次聽取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組成方案。」

至於習近平向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委會提出的這個「組成方案」的依據,雖然經過了一個所謂「醞釀」和「推薦」的過程,但新華社如上文章中也特別強調了習近平的要求,即「黨的領導和民主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兩者不能偏廢,決不能簡單以票取人」。

言下之意,無論是胡春華這樣的「出局」者,還是蔡奇等被「繼續提名」者,或者是馬興瑞等被「新提名」者,說到底都不是因為他們在黨內人望的高低,而是取決於習近平的個人喜好。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