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測試水下核彈 「放射性海嘯」一觸即發?

1月19日,朝鮮聲稱,已經在本周稍早成功測試了水下核武系統,根據朝鮮官方媒體表示,這一系列測試是在朝鮮半島南部海域進行的,該武器系統可以攜帶能夠引發放射性海嘯的核彈頭。我們今天就來好好看看朝鮮的這款水下核武器,到底有什麼用處?

最近一段時間,朝鮮的動作接連不斷,在2023年的12月18日,朝鮮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飛行1000公里之後,落入日本海域,日本防衛政務官三宅伸吾說,該型導彈射程可能超過15,000公里,可以覆蓋美國全境。

在2023年,當時金正恩和普京進行會面,朝鮮向俄羅斯提供大量的炮彈,而俄羅斯則向朝鮮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在衛星,彈道導彈和核武器等領域對朝鮮提供幫助。然後沒過多久,我們就看到了朝鮮試射新的洲際導彈,以及發展水下核武器的新聞。

朝鮮的這款水下核武器啊,其實和俄羅斯的波塞冬核魚雷是一個類型的,波塞冬,雖然我們叫它核魚雷,其實俄羅斯官方的叫法是,波塞冬核動力潛航器,它的實質就是有核動力的核魚雷。

核魚雷這個概念是美國人在1960年代提出來的,當時用MK 45魚雷搭載核彈頭,但是因為該款核魚雷的動力並不是核動力,所以它射程比較近,你在實戰中很難發揮作用,比如你的射程只有幾十公里,核彈爆炸的時候摧毀的是敵人,還是自己都說不定呢。

但是美國人沒有用的概念,蘇聯人撿來用了,蘇聯人當時給核魚雷安裝了核動力裝置,那這就是波塞冬核魚雷,波塞冬核魚雷長度能達到24米,其實和一個小型潛艇差不多了,按照俄羅斯官方的說法,它使用核動力裝置,能以60節的速度在深海航行,據說射程能達到10,000公里,俄羅斯使用它就可以從俄羅斯北部的港口發射,到達美國東海岸的大城市附近的海域引爆。

波塞冬核魚雷的攻擊方式,和朝鮮的這次水下核武器裝置的攻擊方式應該是一樣的,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就是摧毀敵方艦隊,第二就是對敵方沿海城市形成致命的海嘯打擊,並伴隨強烈的核污染。

水下核爆的威力有沒有效呢,其實美國早在70年前就做過實驗,在1946年,美國在比堅尼環礁進行了一系列的核實驗,其中有一個核實驗叫做baker,就是將核彈放在軍艦水下27米處引爆。

在1946年7月25日上午8:35 核彈引爆. 可以用這個鏈接里的圖片),核爆過後,位於核彈上方的LSM60登錄艦沒有留下任何可以辨別的殘骸,美國判定這艘登陸艦遭到核爆氣化。一起實驗的另外八艘軍艦在核爆後都沉沒,包括戰列艦阿肯色號,和從日本繳獲的戰列艦長門號。唯一一艘沒有沉沒的是德國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不過它受損嚴重,在當年十二月份拖行期間沉沒。

那次美國進行的水下核實驗證明了,在水底下引爆核彈,對於水面艦船確實有着毀滅性的打擊,那這也是俄羅斯和朝鮮先後開發水下核武器的原因之一。

同時,水下核彈可以帶來海嘯,巨大的海嘯可以徹底摧毀港口城市,並帶來極其巨大的核污染。我居住在美國佛羅里達,每年夏天和秋天都是颶風季節,颶風來了除了風大,最主要的危害是storm surge,中文叫風暴潮,就是海水大幅度上漲,最高的時候能帶來高達10米的海浪,將沿海地區沖毀。而如果核彈帶來的海嘯高達20米以上,像東京、上海、仁川這樣的沿海城市將被海嘯吞沒。

其實這次朝鮮的水下核武器,換湯不換藥,就是俄羅斯波塞冬核魚雷的朝鮮版本,只不過朝鮮版本沒有使用核動力裝置,使用的是常規動力裝置罷了,這樣一個武器系統,其實和一個小型潛艇差不多了,俄羅斯的波塞冬核魚雷長度達到24米,美國最近剛剛下水的虎鯨無人潛艇,長度也就是26米。所以朝鮮的這款水下核武器,其長度和體積也小不到哪裡去,和一個小型潛艇差不多了。

這樣的武器有沒有效果呢?我認為存在着不小的限制。

我們知道在水底下航行最大的問題是通信,因為常規的電磁波雷達波是無法穿透水的,所以潛艇在水裡航行只能靠聲納,聲納依靠的是聲波。聲納可以用來探測前方物體,但是無法用來通信。常規的核潛艇在海底里它和外界的通信模式只有一種,就是長波或者超長波通信,但是它有很多的限制條件,比如說它要距離水面一定的距離,不能離水面太遠,第二,因為波長很長,所以傳輸的內容相對比較慢,也比較少。說白了你沒有辦法實時監控。

這就意味着一個問題,這款海底里的潛航器,它和朝鮮的軍方控制人員之間無法進行實時通信,沒有實施通信,你就不知道這個無人潛行器到了哪裡,你也無法對它下指令,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發動攻擊。

比如說無人機,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雖然在空中看起來是沒有人的,但是其實是有操作人員在指揮中心進行遠程操控,可以看到全球鷹周圍的所有的事態。無人潛航器是做不到這一點,解決這個事情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人工智能,美國的虎鯨無人潛艇能夠自主航行,就是因為美國背後有極其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而朝鮮目前不具備這樣的技術條件。

所以在我看來,無法解決實時通訊問題,又沒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朝鮮,開發的這款所謂的水下潛行核武器,只是賺一個吆喝而已,實質意義並沒有那麼大。與其用潛艇投送核彈,不如使用自己的彈道導彈投送核彈來的有效。

而朝鮮真正能夠對自由世界產生威脅的就是剛剛試射的洲際導彈。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核武器只是第一步,你沒有遠程洲際導彈,就算你有再多的核彈頭也沒有用,因為你扔不到別人頭上,核武器也只能放在自己家裡,總不能自曝吧。

朝鮮在去年12月發射的是火星18洲際導彈,這是朝鮮開發的首款固體洲際導彈,採用的是三級火箭,值得注意的是,朝鮮之前所有的彈道導彈都採用的是液體燃料推進。液體燃料推進維護起來非常麻煩,而且發射手續非常複雜,在發射前才能向火箭注射液體燃料,其技術比較老舊,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先進彈道導彈採用的全部都是固體燃料,包括美國的民兵,中國的東風41等。

這次朝鮮首次研發了固體火箭彈道導彈,其背後少不了俄羅斯或者是中國的技術支持。

朝鮮這次首次發射的射程達到上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就意味着朝鮮擁有將核彈頭投放到美國的能力。無論是中國毛澤東時期,還是朝鮮金氏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子再苦,吃不上飯,住不起房子,這些獨裁者也要搞核武器,其核心思想只有一點,就是維護自己的政權,維護自己的利益。

不過,朝鮮這樣的威脅對於美國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冷戰時期,蘇聯擁有超過5000枚核彈頭,海底有幾十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還有各種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核彈頭,其核威懾力哪裡是今天朝鮮所能相比的。朝鮮剛剛研發的三級固體燃料火箭,不過是美國俄羅斯50年前的技術。

而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已經構築了非常強大的反導體系,海軍可以依靠標準三進行中段攔截,標準六進行末端攔截,標準三導彈每枚售價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射程超過1000公里,朝鮮如果從本土發射導彈,美國海軍就可以在太平洋上空發射標準三進行攔截。除此之外在阿拉斯加,美國還部署路基中段攔截系統,無論是從中國朝鮮還是俄羅斯要想打到美國的話,中間點正是在阿拉斯加。而在末端攔截,美國還有薩德愛國者等導彈系統。通過這次烏克蘭戰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武器系統,特別是愛國者在攔截導彈方面表現十分優異。

簡單來說,朝鮮無論發展自己的水下核武器,還是開發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確實能夠提升自己的核威懾能力,但無法改變整個亞太地區的局勢。而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亞太地區的韓國和日本沒有核武器,它們的防禦體系將更加依賴美國,所以每當朝鮮越來越咄咄逼人,只會更加促進韓國日本和美國在亞太地區形成軍事同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