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改動」還是「改革」?

本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南巡,試圖發出再改革信號,但他在慶祝深圳特區設立四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對香港隻字未提,卻引發社交平台的關注與議論。

有網友發帖說:「在朋友圈,有時候看到身邊的人,活得稀里糊塗的,年輕人就算了,讀書也被洗得白白的,但連上了些年紀對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是稀里糊塗,還滿嘴火車來誤導下一代,那實在是莫名其妙,做夢畢竟不能當飯吃的吧。很簡單的一點,那就是深圳,還有那個迷人的春天的故事,像魔術一般,經濟就騰飛了!這對於愛做夢的人,這種魔術的人設,就好比《三國演義》的諸葛亮,翻雲覆雨,把曹操玩弄在股掌之間,這個故事比小說還精彩,所以不僅在自家講,還要講得全世界都知道。好吧,其實這個邏輯只需簡單的問一句就知道有多不堪一擊,如果確實是點石成金,那為什麼要建在深圳這個當年只有7000人的小漁村?為什麼不建在鄭州,不建在大西北,又為什麼同期特設的幾個城市都不成功,唯獨深圳成功了? 因為按照人定勝天的邏輯,都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能做到的,理論上就應該有100個1000個深圳。 很簡單的原因,因為深圳的南邊有誰?是誰首先把人才,技術,資金,管理,還有作為橋樑的全世界最寶貴的信任帶到深圳?要知道,2000年之前是沒人跟你直接做生意的,第一是你沒有懂英文的人才,第二是那一套落後的半計劃制度,第三全世界也不敢直接跟你做生意,因為信不過你。所以絕大多數產品出口,都是出口去深圳南,再轉運去全世界,而這些產品除了你自己的土特產(茶葉,掃帚,梅菜,鹹魚), 其他的工業品都是深圳南和廈門西那群人過來設廠做的,沒你什麼事。再後來,又是更遙遠的西邊的那個國家讓你加入wto 群,取得了極其寶貴的世界的信任,所以全世界才敢過來設廠投資做買賣,注意是『敢』。 《三國演義》高潮迭起,英雄豪傑萬人敵,但只是小說而已…, 人的確要勿忘歷史,但也要真的歷史才行,否則只能越來越糊塗,越來越忘恩負義,越來越貧窮愚鈍。」 

習近平出席深圳特區設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發表講話,繼續強調習核心的領導,強調堅守摸石頭過河,無異於對市場發出反向信號,而本地股市也以當日大幅跳水予以回應。網友們將習近平講話形容為新瓶裝舊酒,慶豐包子臘肉餡。顯然,市場是不看文宣包裝的,也不相信習核心團隊有體制改革的實操能力。 

圍繞習近平南巡,習核心先後發出多項改革部署,包括《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改革國企;這個方案國資委強調了五點,第一,分層分類推動改革。更多聚焦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所出資企業和商業一類子企業。第二,合理設計和優化股權結構。鼓勵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進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進來,作為積極股東參與治理,非上市公司,相應的股比還可以再大一些。第三,深度轉換經營機制。支持和鼓勵國企對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更加市場化差異化管控。第四,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在產業鏈、供應鏈上,與民營企業深化合作。第五,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要做到混改進行到哪裡,黨的建設就要覆蓋到哪裡。可以說,這最後一點就是對淡馬錫模式的背叛。 

另一項部署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簡稱深圳再改革方案,它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如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的改革更多自主權。推動深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一篇題為《不要把「改動」稱作「改革」》的網文這樣寫道:據說最近有個挺「重磅」的文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全文冗長,我耐着性子讀了一遍,結果是感覺辜負了生命5分鐘。從頭到尾,儘是些陳詞濫調,什麼市場化,國際化,要素配置等云云,二三十年前就開始談,到現在居然還是這些。講到法治又不提司法獨立,講到解放思想又不談學術自由,說到民生又不提三座大山,盡扯些沒用的。 

白紙黑字寫着改革,卻又從頭到尾不見利益分配的相關描述,不涉及利益的改革,那能叫改革?最多只能叫「改動」。反正我是看不出哪裡有重磅的東西,無非是地產經濟窮途末路,工業化遭遇瓶頸,想松鬆土,再吸引別人過來播種而已。但是,工業化後期的經濟增長只能是來自勞動者的消費紅利,你不向下層輸送利益,工業進程就會停滯,再怎麼翻來改去都無濟於事。 

還有一則據稱重磅,但又與老百姓毫不相干的事情,是說國企將以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為改革方向。這麼嚴肅的事情,原諒我情不自禁聯想到一個笑話: 

N年前,一個頗為愛國的朋友要去相親,他說女方家境殷實,出入洋房豪車,問我該如何裝點一下可以加分。我說你大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她,你是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原始股東,每天用着自家電力公司的電,加自家石油公司的油,去自家銀行取錢,上自家電信公司的網…… 

現在,自家企業要換CEO了,怎麼能不重磅?所謂淡馬錫模式,簡單說就是政企分離,將國有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運營。這是國企擺脫低效,虧損,迎接市場化競爭的成功案例之一。在兩桶油和高速公路們虧出天際的這些年,淡馬錫卻將最初3.54億新幣的資產,發展到如今的3000億。 

事實上,國企淡馬錫模式早在十八大期間就已經提出,之所以遲遲未能推動,是因為新加坡的成功是建立在法治建設的基礎之上,你沒有那個法治環境,一切都是空談,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當然,這個也真不是我能操心的,中國煙草公司營利能力冠絕全球,這麼優秀的國企,幾時給老百姓分紅過?所以,這些都不過是改動,不能稱作改革。 

只是最近「改動」確實比較頻繁而已,這是因為以前是經濟漲潮,一些國企還能靠財政和貨幣工具來救生,現在潮落時分,不拼命划水就只能等着被海浪捲走。任何落後的制度,不符合時代需求的東西,必然要面臨淘汰。工業化雖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增長,但如果腐敗長期攫取利益,壟斷又扭曲了市場,那麼工業化創造的財富必然付之一炬,改革的意義也體現在這裡。 

前幾天貌似也出現一個重大的信號,讓不少人興奮了一把。據說是360出了一個瀏覽器,叫tuber,用戶無需騎牆即可瀏覽境外網站以及臉書推特等,被很多人視為開放的積極信號。當然也有人懷疑是釣魚軟件,因為訪問時需要實名驗證。結果大概熱傳了兩三天,該軟件突然神秘失蹤,從應用商店下架了。 

我覺得作為中國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清醒,不要對某些人的良知抱過多的期望。前段時間捅髒民企的文件出來時,不久又出了一個深度融合媒體的文件,近日網易的跟帖版塊被下架整頓,僅剩的一塊輿論陣地也淪陷了。 

Tuber是不是為釣魚我無法確定,但可以肯定不是出於開放,我認為很可能是為了將那些使用VPN的人給管起來。反正總有人會翻出去,還不如直接開個窗給你,他們也方便監控。之前也有傳聞谷歌在為大陸定製閹割版的瀏覽器,後來遭遇太多人唾罵而放棄,其實就是相同的東西,谷歌不做,就由360來做。現在突然遭遇下架,有可能是技術還不夠成熟,也有可能是訪問量太大有失控的風險。干那一行的,其實膽子都比較小。 

總之,將來言論的空間肯定只會越來越窄,以我個人在微信公號平台的親身體驗為例:最早時當晚發的文章還能活着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後來從疫情爆發開始,慢慢就只能活兩個小時了;到了最近兩月,基本都活不過十分鐘。而且連一些很溫和的點評都不放過,所以我現在都只能選擇發圖片。寫完,製成圖,然後像在酒店門縫裡塞小卡片一樣發出去,很壓抑,感覺抑鬱症都快犯了。 

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是自由主義者的末日。有時候也挺羨慕那些沉睡的人,青蛙無法獲取人類的視野,自然也就免去了人類的煩惱。一個只滿足於果腹與繁衍的物種,永遠都對大自然感激涕零。

(全文轉自法廣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