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布林肯會面的理由?

美中外長周日會談落幕,6月19日星期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繼續最後一日的訪華行程。從公開的議程看,沒有任何重要的與中共高官會談的安排,但此間媒體分析,布林肯有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當然還有待最後證實。

有一個疑問,星期五,習近平與微軟集團創始人比爾蓋茨會面時說,他對美國民間寄予希望。不言而喻,對美國政府從總統到高官們都比較失望。中美關係現在又是這樣不好的狀況,習近平願意與布林肯國務卿會面嗎?認為習還是要同布林肯會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依據是慣例,幾十年來,凡美國國務卿訪華,中國領導人按慣例都要會晤。不過有時也有變數,布林肯前任蓬佩奧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018年,蓬佩奧國務卿6月和10月兩次訪華,兩次訪華待遇截然不同。當時的背景是,中美正在貿易大戰,雙方關係已經相當緊張。當年6月14日,習近平會晤蓬佩奧,強調「正確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發展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當時台海局勢沒有嚴重到今天這種地步,習近平 只是「希望美方慎重妥善處理台灣、經貿摩擦等敏感問題」,這與今天把台灣問題提到「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最突出的風險」顯著不同。

不過,蓬佩奧10月初訪問中國時沒有見到習近平。外間媒體用「習近平拒見蓬佩奧」來形容,為什麼呢?據指與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初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講有關,這篇被有人形容為「美國覺醒了」的演講在經濟、政治及軍事各個領域嚴厲批評中國,抨擊北京政權企圖破壞美國的民主制度。彭斯指出,美國曾希望通過經濟自由化讓中國融入世界,讓自己的人民獲得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加尊重人權,「然而,近年來,中國朝着控制和壓迫本國人民的方向急轉彎。」中方強烈不滿,時任外長王毅要求美國「停止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和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的錯誤做法」,蓬佩奧則堅決反駁,指出在王毅所列舉的問題上,美國和中國存在着根本分歧。蓬佩奧10月8日結束訪華,習近平拒見蓬佩奧被認為是中國向美國表達強烈不滿的信號。

這也是蓬佩奧最後一次訪問中國,也等於宣告了美國國務卿訪華的終結,一直到6月18日布林肯重啟訪華之旅,差不多五年時間過去了。最近幾年來,美中關係可謂每況愈下,愈來愈緊張,美方一直尋求與中國化解緊張,建立某種安全護欄。本着不讓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的初衷,布林肯本應在今年2月份訪華,但發生了中國氣球侵入美國領空事件後被迫推遲原定計劃。

從星期天美中外長會談的情況看,習近平似乎沒有不與美國國務卿會晤的理由。布林肯訪華首日,與中國外長秦剛舉行會談,這次被視為多少帶有「融冰之行」的外交之旅雖然外界期盼並不高,這是因為雙邊關係極度緊張,一如中方外長在會談中所形容的「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在諸如台灣問題、人權問題等一系列雙方摩擦最多的重大問題上很難取得突破,但美方為這次旅行定調為「避免誤判」「啟動對話」,「疏通外交管道」以及「負責任地處理美中關係」,從這個角度去看,周日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美中外長會談至少「穩定」住了雙邊關係。

美中雙方都認為本次會談「坦誠且有建設性」。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布林肯強調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在所有議題保持開放溝通管道,以減少誤判風險。發言人還宣布中國外長秦剛同意將在便利的時候回訪,下一次會談在華盛頓舉行。這意味着,雙方冷凍已久的外交管道開始了「解凍」。

台灣問題是美中最敏感的問題,秦剛稱「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將不支持『台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美方新聞稿並無說明,布林肯對台海緊張局勢做了何種表述。不過,中國官媒央視網報道稱,中美會談有五處「雙方同意」,包括有效管控分析,推進對話交流,保持高層交往,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會面的理由,布林肯此次訪華也有為拜登與習近平未來舉行峰會鋪路的意圖,今年9月印度舉行的G20峰會,以及11月在美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美中領導人都有機會會晤。

當然,誰也無法預料習近平的日程表。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