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收緊16國檢疫級別 研究:打科興面癱風險高逾倍

由於全球多個國家受到Delta變異病毒株嚴重威脅,確診數字大幅飆升,香港將從8月20日零時起收緊從美國等16個海外地區到港人士的檢疫要求,無論來自哪個風險級別地區,登機前都須出示起飛前72小時核酸檢測呈陰性證明。此外,香港大學研究發現,接種科興疫苗與患貝爾面癱有關聯,打科興後患面癱的風險,較沒打疫苗高逾一倍。

綜合媒體報導,港府發言人表示,不少地方即使大規模接種疫苗後,病毒傳播仍死灰復燃,對本地疫情防控造成重大挑戰。政府經審視後決定提升16個疫情嚴峻的海外地區風險級別,對入境人士施以更嚴格的登機、檢疫及檢測要求,以防病毒輸入。

據公布,港府將原先屬於中風險的15個地區升級為高風險地區,包括:孟加拉、柬埔寨、法國、希臘、伊朗、馬來西亞、荷蘭、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士、坦尚尼亞、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美國。另將澳洲從低風險地區升級為中風險地區。

從高風險地區來港人士,當局只會接受已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來港,其他人一概不能入境;至於中風險地區,當局只容許香港居民及已完成接種疫苗的非香港居民登機來港。

此外,所有海外人士抵港後,都要在指定檢疫酒店接受強制檢疫,高風險地區為21天、中風險地區14天,低風險地區則為7天。

港府表示,有不少個案是在酒店檢測期發現染疫,還有患者是在離開檢疫酒店後方證實確診,加上歐洲及美國等地區確診個案上升,決定將收緊以抗體結果作為縮短指定酒店檢疫期的措施,任何低風險以外的地區或國家人士抵港,其檢疫期都將不得少於14天。

研究:接種中國科興疫苗 面癱風險倍增

新冠疫苗副作用是港人接種疫苗卻步的重要原因,香港大學研究發現,接種中國研發的科興疫苗出現貝爾面癱的風險,比沒有接種高出逾1.38倍,每10萬人接種科興就會增加約4.8人面癱,但接種效益仍大於風險,數據亦未能確認接種科興與面癱有因果關係。

香港目前接種的兩款新冠疫苗分別是中國產的科興與德國產的復必泰。研究團隊利用醫院管理局的主動監測報告和電子健康記錄,以及新冠疫苗不良事件網上報告系統的資料,評估今年2月23日開始疫苗接種以來至5月4日間,兩款疫苗接種後42天內出現面癱的風險,發現有298人在醫管局確診面癱,其中85%無接種疫苗,28人曾接種科興,即面癱患者中有約9.4%曾接種科興。

團隊強調,接種後患貝爾面癱是罕見的不良反應,超過9成個案立即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後,會在9個月內復原。

研究團隊說,復必泰疫苗未有證據顯示接種會顯著增加面癱風險。

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帶領,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以及衛生署總藥劑師陳詩濤等有份參與。研究結果已經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