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西降大趨勢 難為官媒唱高調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關「東升西降」的判斷沉寂一段時間後,官媒又開始「正大光明」地為這一說法鼓勁打氣。『光明日報』2月25號發表「唱衰中國,難阻東升西降大勢」文章,駁斥外界懷疑「東升西降」。

一段時間北京官方很少公開提「東升西降」,有分析猜測中國經濟疲弱之時,中共當局可能意識到「東升西降」的判斷可能有益無害。非也,光明日報的這篇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撰寫的文章重新為「東升西降」辯解、造勢。

文章稱,以美元計算,2023年中國的GDP與2022年大體持平甚至略有下降,而2023年美國GDP占全球比重則連續兩年上升,中國占全球GDP比重相對下降。但是,「有外媒以此為依據,認為中國發展前景黯淡,世界經濟格局『東升西降』的演變趨勢已經停止」,這樣的分析「並不全面,既缺乏歷史眼光,也缺乏前瞻性。」

該文認為,美國占世界經濟比重上升,主要是受美國價格水平上漲和美元匯率升值幅度較大等短期因素的影響。另外,雖然美國占比回升,但由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增長放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因此並沒有改變發達經濟體占比下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占比上升的趨勢。

文章稱,綜合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占全球經濟比重「短暫上升後將回調」,而以中國為首的開發中國家占世界經濟比重「短暫下降後將回升」,因此,「東升西降」仍然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大趨勢。

該文似將「東升西降」限於經濟發展層面,習近平的「東升西降」更強調「東方文明」和「制度優勢」。「東升西降」提出於2021年年初,這個時間點很詭異,當時正是爆發於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泛濫時期,中國在採取嚴酷的封鎖圍堵舉措後,宣布抗疫取得重大勝利,而歐美國家正處於「水深火熱」。在這一背景下「東升西降」出籠,習近平判斷代表東方文明的中國已經崛起,將取代美國為主體的西方文明。

但是,在西方國家發現新冠變異病毒毒性大減,紛紛採取開放性防疫,基本取消最初的隔離措施後,習近平卻執迷於「堅決清零不動搖」,並將其視為「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防疫的重大成果,制度優勢。不顧經濟和社會代價,四處清零、封鎖,最典型的是將中國經濟大都上海全面封鎖,使這座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當年的經濟增長罕見地嚴重下跌。

三年清零結束,去年北京期待的經濟振興並未出現,中國經濟出現了蕭條,且前景黯淡,中國經濟出問題的原因除了三年破壞性清零封鎖,也有早就出現的結構性因素,更有習近平執政期間拋棄「韜光養晦」,欲與西方尤其與美國「分庭抗禮」,結果,封閉性、安全至上的政策除了給本國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外,戰狼作風,擴張意願也引起西方國家嚴重警惕,出現了與中國「脫鈎」的趨向,比起「改革開放」時代,中國也愈來愈孤立,種種加重了經濟的衰退。

光明日報的文章還認為,美國經濟今年出現減速的概率很大,甚至不排除某個階段出現單季度負增長。而中國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官媒的結論:「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中國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東升西降」類似毛澤東提出的「東風壓倒西風」,文革結束後,許多中國人意識到再按照毛的路線走下去,自己的國家就快要被世界開除「球籍」了,侈談什麼「東風壓倒西風」! 幾十年後,「東升西降」在官媒眼中成了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