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六成核廢水超標?所有檢測數據均來自東電?別斷章取義了!

福島核廢水,今天又出了一個爆款新聞:

東電承認存儲的核廢水裡有66%放射性物質超標,多可怕的標題啊,這還讓不讓超市有機會把被搶光的鹽給補上啊?

此外,IAEA直播了實時的數據顯示福島核電站排放的放射性量遠低於設計的上限,氚排放量僅為200多Bq/L,排放計劃的上限是1500 Bq/L,而WHO飲用水上限是1萬Bq/L。也就是說,在本來就設定非常保守的排放上限之下,如今的實際排放還更為保守。結果中文互聯網不幹了,紛紛指出:這些數據都來自東電,IAEA從來沒有獨立採樣、檢測,東電和IAEA只測了少數放射性元素,還有很多沒有測,等等等等。

行吧,咱就趁號還在,繼續這已令人啼笑皆非的核廢水闢謠之旅。

爆款新聞東電存儲的核廢水66%放射性超標,一看到這個66%的數字,我都樂了。報道這個新聞的記者覺得這是壞消息嗎?如果這個數字是真實的,是非常好的消息啊,簡直太好了!

為什麼?因為根據2021年4月,日本公布核廢水排放的初步計劃時的數據,2020年12月時,東電存儲的核廢水裡有71%放射性超標——也就是沒達到可以排放的水平:

2020年底到現在過去不到兩年,超標比重從71%下降到66%,減少了5%。這難道不是好消息嗎?

考慮到如今的記者出身恐嚇專業似乎多於新聞專業,我們還是解釋得更細緻一些。

福島核廢水排放有兩類放射性物質的指標,一個是氚,另一個是除氚以外的其它放射性元素。

為什麼會分為這兩類,因為福島收集下來的核污水,會經過一個叫ALPS的系統處理,這個系統可以吸附除去62种放射性元素,核污水裡存在的放射性元素里有兩個除不掉,一個是氚,另一個是碳14。碳14含量本身就很低,所以就和氚以外的其它放射性物質一起考慮。

氚不一樣,這些核污水裡氚是超標的,因此排放時需要單獨考慮怎麼讓氚達標。

東電的做法是用ALPS,讓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質,都達到排放標準,也就是上面圖里顯示的29%ALPS處理水下面的1,除氚外,所有放射性物質加起來總放射性比值是1。氚則是利用排放前的100倍以上海水稀釋來降低濃度,達到它們設的排放標準——1500 Bq/L,WHO飲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

網上很多人吵實際ALPS處理水達標的很少,大部分不達標。這不是網民的新發現,東電、日本核能監管機構、日本政府以及IAEA早就知道了,甚至你看圖里2020年底71%不達標的都被框出來,寫着會再度用ALPS處理。

而且再度處理的結果也展示過:

除氚外,第一次處理完後放射性總量2400多的,再用ALPS處理一次就只有0.35了,符合排放標準。

2020年底有71%氚以外的放射性超標需要再處理,如今只有66%,減少了5%,這不就證明再處理很成功嗎?福島存儲的核廢水裡放射性超標的在減少,待處理放射性物質總量也在減少,這難道不是好消息嗎?

再說了,存儲的廢水裡有66%超標,有什麼關係嗎?超標的都會存在那裡,只有達標的才會進入等待排放的序列。只要最後排放時有機制確認達標,你管它有多少存貨沒達標。

好比找個初中生做高考模擬卷,做出來沒到一本線,難道去罵這個初中生的老師教學水平不行?還是說這孩子以後讀不了大學?根本就沒有關係啊,本來這孩子離高考就還早着呢,還需要繼續學習啊。

說到存儲核廢水有多少還未達標的問題,再來說說福島核廢水排放的檢測。對,就是很多人嚷嚷的數據全是東電的,IAEA自己沒有檢測,或是都是東電單方面採樣,漏測很多放射性元素。

這些只要去讀讀IAEA的報告就都可以證偽。

先說檢測的放射性元素種類。具體哪些放射性元素應該檢測(或者說值得檢測),IAEA今年7月4號發布的綜合報告裡解釋得很清楚:

核廢水是因與核反應堆接觸才被污染,於是第一步就是分析福島核電站1-3號反應堆冷卻12年之後還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因為只有這些才是潛在的污染源。接下來再考慮哪些放射性元素的量到了有可能值得關注的地步,比如一些元素都不用ALPS處理,就已經在排放標準的百分之一以下,這些也必要去檢測(一開始的量就遠遠小於排放標準)。

在上述基於科學與真實數據的推導下,IAEA、日本核能監管機構與東電確定了37個需要檢測的放射性元素:氚(ALPS處理水裡超標的,也需要檢測它來確定排放量以及海水稀釋倍數)、29种放射性元素每批次的ALPS處理水都需要檢測並確定和各自的排放標準比較(過關了才能進入待排放序列),以及6種從來沒檢測到的放射性元素會定期抽查(不需要每批ALPS處理水都查)。

這也是為什麼ALPS能移除62种放射性元素,但IAEA的多實驗室檢測報告裡的放射性元素沒有那麼多。因為只有一小部分真的存在於核廢水裡,值得去測。

關於檢測的放射性元素,IAEA的綜合報告裡還有這樣一個結論:

即除了氚、碳14、鍀99外,只有7種主要放射性元素(銫134和137,鈷60,碘129,鍶90,Sb-125,Ru-106和)能在ALPS處理水裡經常檢測到。現在檢測的37种放射性元素包括了多個根本不會檢測到的元素,其實是非常保守的。

從上述評估也可以看出所謂的多种放射性元素沒檢測之類的說法,屬於明顯誤導。

實際上2023年5月公布的多實驗室聯合檢測報告裡,參與的IAEA實驗室以及美法瑞韓四國獨立實驗室都被鼓勵去檢測ALPS處理水樣本里是否有其它放射性物質,得出的結論是沒發現其它顯著的放射性物質。

再說東電單方面檢測或樣本全是東電提供。

5月公布的多實驗室聯合檢測報告裡白紙黑字寫着有7個實驗室參與,和東電一起測:

IAEA三個實驗室,美國、法國、瑞士、韓國各一個。怎麼能說是只有東電檢測呢?採樣方面,聯合檢測報告裡也寫了,東電是在IAEA監督下完成採樣且立刻封存:

我不太清楚網上一些人所謂的獨立採樣到底是要如何算獨立?有IAEA監督是否也不夠獨立?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公布出來參與聯合檢測的沒有中國實驗室。網上不是叫着沒獨立檢測嗎?那去測啊。而且IAEA說了,歡迎第三方實驗室參與。

還有一些說沒有測所有核廢水,是的,聯合檢測只測了互相聯用的K4-B儲水罐群里的樣本。但K4-B是最早進入排放的,也是現在排放的核廢水來源。和66%超標類似,只要排放前保證測過沒問題就行了。其實IAEA已經完成了第二和第三次聯合實驗室檢測的採樣,來自另外兩個儲水罐。

只是在綜合報告裡提及參與第二與第三次聯合實驗室檢測的獨立實驗室,有美國和韓國實驗室,還是沒看到中國實驗室的名字:

現在中國就算不是全世界對福島核廢水排放最憂慮的,至少也是最憂慮的之一,怎麼就看到記者拿着輻射計去福島(建議這位記者下次飛機上也拿輻射計測測,估計能嚇得花容失色),沒見中國實驗室去測呢?

最後說一下數據來源於東電的問題。很多人說IAEA網站上的實時數據是東電提供,證明IAEA和東電狼狽為奸。這裡需要搞清楚檢測的是什麼。

前面解釋了,福島核廢水排放實際有兩條標準,一條是排放前在儲水罐里待排時需要確認除氚外,剩下的所有放射性物質達標。另一條是排放時,通過與100倍以上海水混合,保證排出去的時候氚濃度達標。

第一批排放的都是來自K4-B儲水罐區,總量有1萬立方,這一批氚以外的放射性已經通過IAEA組織的國際聯合檢測確定達標了。其實在那個檢測里也測了氚的量,大約15萬Bq/L,按計劃做100倍以上稀釋也會達標。

不過稀釋是出了儲水罐後做的,因此需要針對氚排放做實時監控,就是排出去的那個點採樣,確定低於1500 Bq/L的上限,就是下圖208 Bq/L的那個位置,在進入1公里排放管道的位置處取樣:

這個實時的數據是東電在做。它測的很單一,就是氚,因為是用氚來確定稀釋比例是否得當,如果超過1500 Bq/L就要暫停排放。為什麼不測別的?因為別的在儲水罐里已經確認合格了,稀釋了濃度還能上升不成?

不同放射性物質檢測操作複雜,測一大堆很難做到實時,不信可以去看一下IAEA聯合檢測報告裡的方法部分。IAEA都在網站上說了,以後會把自己以及第三方實驗室檢測的結果公布:

因此,目前看到實時的氚數據來自東電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只是不知道何時能看到中國實驗室的數據。

一兩個月前我曾在大號上寫過幾篇介紹福島核廢水處理、排放、檢測、監督的文章。

為什麼福島要排放核廢水,核廢水經過了什麼樣的處理,有什麼樣的監督——包括國際監督,都在這些文章里解釋過。幾篇文章過去幾天閱讀量暴漲,也算是為一些人提供了相對準確的訊息,或許也讓一些人打消了去超市搶鹽的念頭。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公眾號首頁點擊「福島」關鍵字即可,涵蓋大部分網上的謠言。

不管你對福島核廢水排放是什麼觀點,我認為這觀點應該建立在事實基礎上。咱不能人家排放是怎麼設計的,有哪些監管,一點都不知道,或者說的全是錯的,就在哪裡喊東電毀滅全人類吧?那豈不是和阿Q一樣,今天瞅着革命黨了,嚷嚷着要革命,革命到底是啥,一概不知,反正就是能去摸摸尼姑。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Y博的科普園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