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燕東飛

「人們總以為困獸猶鬥令人悲哀。其實真正悲哀的是,困境之中完全放棄抗爭,還以所謂順天安命的哲學來進行自我撫慰。」

這是清華大學專注刑法學研究的勞教授在一周前談論當下文學與影視作品時留下的一段話,在她看來,「有意無意地向人們傳遞順天安命的人生哲學」的作品,「也許有審美意義上的價值」,只是勞教授直言「自己不喜歡」,在她看來,「連動物的困境求生本能都喪失了,還耽溺於這樣的審美,不覺得相當可悲嗎?」

今天上午,有網友發現,勞教授擁有40多萬粉絲的微博全部清空了,後來,媒體報道的「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微博清空」的話題也失去了蹤跡。

很多不明就裡的網友都在追問啥情況?有人說, 「原因可以有各種猜測,但大概永遠無法證實。」

也有人說,「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跟我講法律?這種人早就該管管了。」

不知道勞教授是要轉移陣地了,還是怎麼回事,反正在她的另一家擁有52名粉絲的社交平台認證賬號上,依然留存着最近一周發布的4條內容。

勞教授是誰?作為近期罕見地堅持在公眾平台上義務普法的知名法學教授,她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研刑法,曾獲得第二屆首都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015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等榮譽。

2020年夏天,勞教授還成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掛職專家,以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身份,開始承擔自己的工作——既有對各類司法規範性文件起草與修改工作的參與,也有對地方檢察機關所提法律適用問題的意見的提供。

在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在職教師簡介中,勞教授工作履歷的第一條就是「1996年7月至1998年10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起訴處書記員、代理檢察員」,可以說,即便是在報考了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之後碩博連讀,醉心於學術,她對檢察院系統並不陌生。

對於自己重返檢察機關,她給出的理由是,「貫通理論與實踐」,並「致力於打通學科之間的相互隔絕狀態」。

當然,對於勞教授,更多普通網民對她了解還是基於她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發聲,從蘇州女孩穿和服被傳喚,到河南村鎮銀行儲戶被賦紅碼,以及面對各地動輒以不做核酸、違反緊急事態為由處罰民眾,勞教授都曾仗義執言,以法服人。

在「學人scholar」發布的一篇自述中,與「魯迅同鄉」的她說,「這個社會需要善良而較真的人」,「有基本的善良,同時願意像法治社會的公民那樣,花費時間去較真,逼使現有的不合理規定做出相應的改變。」

《我不是藥神》熱播讓她忽然意識到,只有當法律問題上升為公共性的議題,才有可能推進制度的改良或變革,並讓她願意相信「只要一起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從此,她「從一名低調的學者,到站出來面對風口浪尖的輿論」,「學人scholar」說,這「是她的承擔,也懷揣着她的願景」。

她說:「相信中國社會一定能夠走出歷史的三峽。」

在兩天前發布的最新一條動態中,她說了一件「讓人感到欣慰的」消息,「看到四川涼山發的《涼山州公安局關於拒絕接受、配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法律責任告知書》,已經將《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0條從相關法律責任條款中去掉了。」

她透露,「在中秋節那天,就聽聞有地方已認識到援引該條款進行處罰有問題,並做了內部的糾正。看來消息屬實,這是讓人感到欣慰的。」

勞教授的這個發現,也曾被很多公眾賬號轉發,積極科普。

在這之前的一條中,她從自己的「個性」說起,「從小到大,從來不會主動去侵犯別人,但也不容許別人隨意欺凌於我。可能屬於防禦性進攻的人格。」

她說在大學教書十多年後,「由於職業的關係,個性中進攻性的部分慢慢有被磨平的趨勢」,起初她還認為「這屬於不與人一般見識,自己正在有所長進,變得寬容」的表現,但近些年來逐漸明白「這種發展傾向的確並不好」,「人是應該有所堅持的,缺乏原則無底線的退讓,更像是一種犬儒與鄉愿」。

她還說,「在某種意義上,上微博倒有個好處,就是遇到那些無謂的攻擊與謾罵,會引發我的防禦性進攻。」

她還談及了對出言反對或抗爭的認識,在她看來,這除了關乎實力,更是勇氣問題,「只有自身的實力比不上對方之際,恐怕才談得上抗爭的問題」,「當自身實力足以碾壓對方的時候,還需要抗爭嗎?」

她行文最後還分享了一個自己「新近學到的重要教訓」,「不想冒任何風險的人,反而更易於遭遇滅頂之災」。

她說,「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不冒風險是不可能的。你固然可以不選擇風險,但風險或遲或早地會找上你。」

在那篇被刪除的《直面真實的世界》文章中,她曾寫道,「在一個到處充斥正能量話語的社會,不安感卻像潮水一樣,迅速地在全社會蔓延。」

她曾在前述自述文章的最後說,「我不算特別勇敢的人,很多事情上也會患得患失。只是,相比於消極地退守或是棄船遠走,我的確還是更為欣賞這樣的選擇:只要仍然存在能夠努力的空間,就絕不輕言放棄。」

不知道,這一次她被風險找上了還是輕言放棄了?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小舞視界」)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