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引入非本地醫生免試註冊 業界憂新制恐遭濫用

香港面臨醫生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港府打算放寬非本地醫生赴港執業,立法會將於6月2日對「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進行首讀。該修例將讓符合特定條件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毋須通過執業資格考試就可在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引起強烈爭議。業界質疑不是醫生多就能解決醫療問題,憂心新制度被人濫用。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5月18日在記者會上闡述該草案指,現時香港每1,000人口只有兩名醫生,人均醫生比例遠低於新加坡、日本、美國、澳洲等其他先進經濟體。她並引用數據強調,香港在2030年和2040年將分別欠缺約1,600名和1,900多名醫生,有迫切需要為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在港註冊的途徑。

陳肇始說,草案已於行政會議獲得通過,將於6月2日在立法會首讀。

依據草案,欲赴港執業的非本地醫生須符合四項條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持有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獲承認的醫學資格;在醫委會「特別註冊」,並取得專科資格後工作至少五年,且通過僱主評核為滿意等。

「特別註冊委員會」四成員由特首委任

港府還擬設由十人組成的「特別註冊委員會」,以制定獲承認的醫學資格名單,但成員僅有衛生署代表、醫管局代表、醫委會主席、醫專代表、兩間醫學院院長,及由特首委任的不多於四名成員,不包括醫學會或病人組織代表。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該委員會沒有包括醫學會,其評核的名單未必符合前線醫療需要。她又指,港府提供的新途徑繞過醫委會,讓非本地醫生毋須通過香港的執業資格考試和實習培訓,恐影響醫療水平。

馬仲儀重申,香港目前沉重的醫療負荷問題,來自整個醫療制度,增加醫生無助於解決公營醫療系統問題。

含內地醫生?陳肇始:沒有特定國家

對於可獲承認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是否包括內地醫生,如審批大陸學院時是否可以「頂得住政治壓力」,以及為何律師與會計師等專業人員亦需考試,而非本地港人醫生卻可豁免等問題,陳肇始回應稱,名單上沒有特定國家或地區,完全由特別註冊委員會決定。

但她指出,香港的醫療系統工作,例如寫牌板、藥名等,多數用英文,醫學課程的教學語言是制訂承認醫學資格名單的考慮之一。除了教學語言外,制定醫學資格名單的考慮因素還包括:課程內容、相關非本地醫學院的國際排名等。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