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政治、人事——盤點2024中國「兩會」的議題和看點

經濟復甦步履蹣跚、三中全會一推再推、副國級要員人間蒸發、國際局勢緊張加劇、 美中競爭日益升級——經歷跌宕起伏的2023之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2024年會是什麼樣,將會怎麼走?

星期一(3月4日)開幕的中國「兩會」或許是探尋答案的重要窗口。

「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是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今年「兩會」召開背景的總結。

「兩會」是中國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政治活動,今年的「兩會」即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於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

「兩會」通常持續10天左右。根據北京市公安局對兩會期間「低慢小」航空器實施禁飛的通告,「兩會」很可能是在3月11日或者12日閉幕。

歷年「兩會」,中國總理在全國人大首日做政府工作報告是最重頭的看點。中國當下的經濟局勢更讓重點談經濟目標和政策的總理報告成為今年兩會的最大看點。

由於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和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去年突然消失於公眾視線並被神秘撤職,加上中國軍隊反腐重拳不斷,一眾高級軍官落馬,人事任免也是今年兩會的熱門看點。

全國人大的完整議程將在3月4日公布。美國之音先帶您盤點一下期間值得關注的議題和看點。

政策看點:李強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是回顧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尤其是上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設任務的完成情況。二是宣布本年度政府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和政策措施。

另外,「兩會」閉幕當天,作為總理的李強將召開中外記者會。

經濟:是否會有力度更大的刺激措施?可能性不大

李強在1月份的達沃斯論壇上提前告知世界中國2023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是5.2%,儘管外界懷疑實際數字可能更低。中外分析師們現已紛紛對李強將宣布的中國2024年GDP增長率目標作出預測,大部分稱將繼續維持在5%左右,但今年實現該目標的難度將更大。

大部分分析師預測中國2024年的預算赤字率會繼續突破3%。中國去年第四季度增發了1萬億元主權債券刺激增長,納入年度預算,導致去年的赤字率從3%升至3.8%左右。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建議把2024年的赤字率繼續維持在3.8%。

北京具體打算用怎樣的經濟措施支撐這些目標?尚待李強的報告揭曉。

不過,由於中國是黨領導一切工作,所以可從習近平29日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紀要中一窺報告風向。這次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李強擬提交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稿。

會議明確表示,政府經濟工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會議對經濟政策的描述確實與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語高度一致。另外,李強在2月19日專門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稿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也號召「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開年工作。

因此,李強報告中宣布的經濟措施應該不會偏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定的基調和政策。這就意味着——

儘管市場強烈期待北京大幅增加經濟刺激力度,但可能性不大。分析普遍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信號顯然是較溫和的刺激舉措——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語的基礎上增加了「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李強在1月份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也淡化了今年出台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他強調中國去年能在不依賴「大規模刺激」的情況下實現5.2%的經濟增長,被外界視為北京釋放不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來重振經濟增長的信號,彭博社報道說。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在其新聞信Sinocism中也對李強在政府報告中宣告更強有力的刺激措施持懷疑態度。他寫道:「2024年的(經濟)政策很可能已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制定好了。自那以來,除了年初的股市動盪,尚還看不到中國經濟的其他方面有出現任何實質性惡化,那他們有何理由這麼快就在政策上變卦呢?」

「高質量發展」將是政策焦點——

「高質量發展」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紀要中的高頻熱詞。會上要求2024年的經濟工作「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並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這意味着什麼?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專家分析稱,高度強調高質量發展,暗示着北京不會對習近平倡導的以投資為主、國家主導發展的經濟戰略進行徹底改革。

「新質生產力」是熱門詞——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之後的黨政機關各大經濟相關的會議,「新質生產力」被頻頻提及。《人民日報》29日發表了《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文章,稱「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發展「新質生產力」會如何落實到經濟政策尚不得而至,或許李強的報告中會宣布將被重點扶持和發展的產業。

房地產危機、地方債務危機、人口危機、高青年失業率、國內消費需求和出口市場雙雙疲弱、外資撤離等等經濟阻力之下,李強預計會借「兩會」在報告中宣布旨在提振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短期信心的措施和論調。

但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大轉變或改革性措施不太可能在「兩會」上出現。至今尚未召開的三中全會才是制定中國轉折性經濟政策和經濟改革的平台。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專家分析稱,下次召開的三中全會如何討論經濟也取決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會變得多悲觀,給當局造成多少壓力。

外交:加強聯合全球南方抗衡美國,但仍以穩定美中關係為重?

同樣,李強報告中的中國外交政策應該不會偏離去年12月末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定下的基調和政策。根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和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中國專家解讀,中國會抓住西方國家在俄烏和巴以衝突問題上分歧的契機,繼續通過氣候、貿易、巴以等議題拉攏全球南方,以此對抗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同時,自去年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在舊金山會面以來,美中互動升溫,成立的雙邊工作小組和建立的危機管控機制使雙邊關係維持一種脆弱的穩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專家尼爾·托馬斯(Neil Thomas)認為,北京為改善商業和投資信心,今年可能會以繼續穩定美中關係為重。李強報告中是否再提為美中關係加「護欄」等措辭會是重要信號。

另外,中國外交部長也會單獨召開有關2024年中國外交政策重點的記者會。

台灣:對所謂台獨勢力是「堅決打擊」還是「反對」?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上個月舉行的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講話中首度將此前對台工作會議講話中慣用的”反對”台獨升級為”堅決打擊”台獨,使外界憂心這是否預示着中國2024年對台政策將更加強硬。

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和王滬寧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的講話將對「台獨」使用怎樣的措施值得觀察。

國防開支將被重點關注

李強很可能會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簡要提及實現中國軍事現代化目標的慣用言論。隨着台海和南中國海緊張態勢加劇,財政部在兩會期間公布的預算報告中的軍費預算將備受關注。《南華早報》報道說,分析人士預計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將穩步增長,與經濟增長和去年7.2%的增幅保持一致。

其他政策看點

中國國家發改委《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中國財政部《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趙樂際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做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發改委和財政部可能和外交部一樣會召開記者會。

政治看點:習近平在哪「下團組」?幾張反對票?官媒捧誰?

習近平每年都會在「兩會」期間「下團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托馬斯和錢景(Qian Jing,音譯)認為,習近平對參加「兩會」的各團組發表的講話往往能反映出 「大方向性的政治主題」。

比如,去年「兩會」上,習近平對江蘇代表團強調了「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他說,「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他對民建工商聯界代表團講到中國發展面臨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時,罕見的點名批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這些講話預示了中國在所謂「統籌發展與安全」上不斷突出安全,在地緣戰略上努力聯合俄羅斯和「全球南方」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

習近平今年「兩會」是否會訪問湖南代表團?

中共湖南省委上個月宣布在全省展開「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博得輿論眼球。但也有批評認為這只是形式主義,解放思想實為統一思想。

托馬斯和錢景認為,習近平是否到訪湖南代表團以及對他們發表怎樣的講話值得關注。

分析也指出,人大代表投下的反對票從2013年兩會以來大幅下降,贊成票率直線上升,凸顯了習近平對權力的強力掌控。今年人大代表們投贊成票的比率較去年相比如何,或能一定程度上折射習近平的權威是否受到中國當下的經濟困境的影響。

此外,中國高層政治動態的觀察人士也將關注《人民日報》等旗艦官媒在「兩會」期間對李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的報道篇幅。比如對李強的報道篇幅是否會多於去年對前總理李克強的報道篇幅?對蔡奇的報道篇幅將是怎樣?

人事看點:外交部長是否有新人選?董軍是否「升級」?更多人事任免?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去年6月下旬消失於公眾視線,7月下旬被免去外交部長職務。李尚福是8月底消失於公眾視線,10月下旬被免去國防部長和國務委員的職務,同時秦剛也被進一步免去國務委員職務。

就在數天前,中國官媒報道秦剛辭去了人大代表資格,同時,李尚福的名字從中國國防部官網中共中央軍委名單上被移除。目前,秦剛和李尚福仍是中央委員,李尚福仍是人大代表。但至今,中國官方仍未就秦剛和李尚福被免職給出任何解釋。

分析稱,秦剛和李尚福仍是中央委員是因中共中央仍未召開三中全會。但也有分析稱,秦剛和李尚福的事情尚未有最終定論正是三中全會被一再推遲的重要原因。

「兩會」是否會選舉出新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董軍是否被提拔為國務委員?

秦剛被免職之後,中共最高級別外交政策官員王毅兼任外交部長,同時擔任黨和政府最高外交職務。擁有政府職務任免權的全國人大是否會任命新一任外交部長?

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被認為是可能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長的最熱門人選。他在近幾個月中頻繁出席外交活動,包括1月訪美並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被視為正為接任做準備。

另一看點則是劉建超若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是否還會兼任國務委員。

中國原海軍司令董軍去年12月被任命為國防部長,接替被免職的李尚福。但同樣的懸念是,今年的全國人大是否會讓其兼任國務委員。

亞洲協會的托馬斯和錢景分析說,由於中國國防部長的性質更像是國防部最高級別的外交官員,授予董軍和劉建超國務委員頭銜能增加中國對外工作的影響力。如果兩人不能像前任那樣兼任國務委員,可能折射出習近平在用人方面的不信任、不安全感加深。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