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都開始給業主定規矩了?

很多住在小區裡的人想必都有這種感覺,物業越來越噁心。你找他解決問題,他拖三拉四。你找他處理矛盾,他的宗旨是不得罪任何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可當他找你要錢的時候,一天24小時呼死你。

問題在於:你不解決問題,別人憑什麼付給你錢?

今天看到個更噁心的物業行為,竟然蓋個章發個通知,言之鑿鑿教育業主,不要過聖誕節、平安夜,那是洋節,外國的節日,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傳統,弘揚自己的文化……

我是一個比較信賴「自由」的人,願意過什麼節日,就過什麼節日,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事,與別人半毛錢干係沒有。在這種不妨礙他人的選擇上,連家人都不應該過於多問,一個物業,憑什麼教育起我們來了?

甚至,這條通知里他們還要求「商戶不出售禮卡、賀卡、平安果以及節日裝飾物品……」

不僅僅是「教育我們」,他們甚至企圖動手在源頭遏制我們。物業,究竟是服務業主,還是管理業主?如此行為,令人惶惶不安,你敢想象嗎?有一天走進餐館去吃飯,但你吃什麼,由商家來決定!

我覺得,上面這種物業公司的帶頭,不僅僅是「舔」,同時也是一種試探。既是在「不過洋節」上的試探,更是為物業權力擴散的一種試探。

簡單點說,當業主今天容許他們插手了自己過什麼節日的決定,那麼明天他們就會半夜敲門問問你,為何不為物業提出的某某捐款而奉獻一點個人積蓄?

不要覺得不可能,我深深記得上小學那會班上也會有一些募捐活動,但多少隨意,有捐5毛的有捐1塊的,都是小朋友,大家有心即可。但現在呢?已經不知道曝出過多少次學校讓學生捐款,甚至規定了捐款數以及必須捐的報道。

只要開了頭,必然會變本加厲。

物業不是沒有邊界感,他們只是想繼續把那個「邊界」向外擴張。

其實我個人並沒有那麼反感物業,只要他們真的存在「作用」,而非簡單的找幾個保潔每天負責小區垃圾清理,那麼他們的存在自然有意義。然現在事實上,大部分小區物業唯一的作用,就是「找幾個保潔打掃衛生」。

我就好奇了,每個業主一年幾千塊錢交給你,就找幾個保潔這點事,用的掉嗎?

如果物業只有這點功能,那業主又為何需要你?他們不能直接找保潔來管理小區環境嗎,為什麼要給你勞什子的物業去當中間商賺差價?

有人說,現代小區里最大的黑社會,就是物業,這話越來越成為現實。因為物業們逐漸開始只收「保護費」,而不產生任何作用。更有甚者如上面通知里的情況,他們不僅要收保護費,他們還要給業主當爹,對業主的生活指手畫腳,甚至規定商鋪里什麼能賣,什麼不能賣?

商家虧了錢,你物業來賠?

權力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讓人上癮的。如果你不遏制他,那麼它便會越來越膨脹,直到能夠傷害到你,威脅到你。天下苦物業久矣,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若再無有效遏制措施,那股漸濃的「爹味」,不僅會讓物業忘記自己姓甚名誰,還會讓他們慢慢開始插手到業主的私人生活空間中。

那場景,想必是相當可怕瘮人的。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走讀新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