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這兩天,《新京報》爆出了一個大新聞。

這條新聞,揭露出了國內食用油行業中存在的一個嚴重亂象:

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網絡圖片

在這條新聞中,《新京報》的記者在通過深度暗訪、長期跟蹤且深入調查之後發現,國內很多罐車司機為了節約幾百塊錢的清洗費,所以在換貨時,壓根不清洗罐體,這些罐車在卸完煤制油後直接裝運食用油,而一些公司或單位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成了行業內的日常操作。

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網絡圖片

據新京報記者報道,存在以上這些違規操作的,還有一些是我們國內的大型公司,這些公司覆蓋的用戶面極其龐大,所以說這次事件,對很多人的心理都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網絡圖片

那麼,如果一些油罐車司機長期如此操作,而一些人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長期不聞不問的話,這會對普通人產生什麼危害呢?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副教授表示,運輸食用油的罐車還去運輸其他化工液體,其風險非常難以預料,因為煤制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不飽和烴、芳香族烴、硫化物等成分會影響人體健康。

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網絡圖片

而如果毒性大的化工液體殘留在裡面,直接接觸或者吸入都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比如說有機溶劑、酸、鹼、重金屬等等,有可能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都會造成損傷……

其實在看這條新聞的時候,只要仔細點你就會發現,《新京報》在報道這條新聞的時候,是直接點名了一些大佬的。

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網絡圖片

仔細數了一下,我發現新京報在這篇報道中,至少得罪了5位大佬。

《新京報》得罪的第一位大佬,就是中儲糧和匯福糧油。

這兩位大佬,可以說是行業里的大哥級的大佬了,而他們旗下的著名食用油品牌,我就不說了,反正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一些食用油廣告,很有可能就是他們旗下的。

《新京報》得罪的第二位大佬,就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及其相關企業。

新京報記者直接指出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而這個基地,是一個被確定為國家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千萬千瓦級煤電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及循環經濟示範區,擁有我國最大的煤制油項目……而新京報記者則直接點名了這個基地,還在報道中說了違規罐車就常在這裡扎堆,不得不說,新京報是真的勇。

《新京報》得罪的第三位大佬,是一些食用油生產企業。

新京報還在報道中爆出了一些食用油生產企業,對油罐車長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接受未清洗的罐車裝載食用油,這就間接助長了罐車「混用又不清洗」的現象,增加了食用油被污染的風險。

《新京報》得罪的第四位大佬,是一些罐車運輸行業的人。

新京報還曝光了罐車司機在運輸過程中,為了節省幾百塊的開支,不清洗罐體,直接用來運輸不同種類的液體,而且還把跟一些貨車司機的影像和對話曝光了出來——眾所周知,貨車司機這個群體,是很團結的,而且遍布各地,新京報得罪他們,後果到底會如何呢?

《新京報》得罪的第五位大佬,是一些監管部門。

新京報記者雖然沒有在文章里直接提及監管部門的具體問題,但可以從新京報報道的罐車「混用又不清洗」現象的普遍存在中推斷,監管部門在執法力度、監管標準以及宣傳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所以新京報這樣報道,這也是間接得罪了一些監管部門。

其實當看到《新京報》的這個報道後,我第一反應是覺得新京報的這位記者是很勇的。

因為在這篇報道中,報道方是完全沒有將事件中的相關方打碼,而是直接點名爆了出來,而且一點就點出了多個單位,一得罪就是得罪眾多大佬,不得不說這在行業中算是很少見的。

估計是因為新京報在這個報道點名的大佬太多,波及的範圍太大,所以在新京報的報道出來後,在評論區我也發現了這樣的聲音:

新京報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網絡圖片

因為新京報之前曾經報道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新聞,所以在這條新聞的評論區,我還是看到了一些人在質疑這條新聞的真實性。

那麼,新京報這次真的是在造謠嗎?

其實只要看一下新京報報道的新聞你會發現,在新京報發的新聞中,其實附帶有視頻、畫面、以及錄音的,所以如果說新京報是在造謠,那他們就是在視頻、畫面、錄音上作假了,這真的有必要麼?

而且如果他們真想造謠的話,他們其實是完全可以把很多單位打碼起來的,可是他們並麼有這麼做,而是直接將一大波單位的名字曝光了出來——如果他們真的是想為了流量而造謠的話,那他們有必要把那麼多單位的名字曝光出來嗎?這會得罪多少大佬,會遭受多少報復,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所以說,就這次事件來看,我認為《新京報》這次的報道,作假的可能性並不大。雖然我也很不願意相信有這樣的事,但是新京報這次的曝光行為,我認為做的對。

雖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大概率會覺得新京報的這種報道是在沒事找事,是在給一堆人添麻煩,但是實際上,身為媒體,監督與批評,其實也是他們的職責之一。

很多人都覺得新京報這樣的行為,就是在給社會製造麻煩,但是這樣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在把社會建設得更加完善、更加有序。

身為一個在社會中生活的人,我們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監督與批評,這其實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什麼樣的人,從不對社會進行監督呢?

對這個社會沒有一絲感情的人,才會從不對社會進行監督與批評。因為他們一旦發現社會有問題,他們會直接換一個社會生活——他們會直接把資產、資源、親人轉移到另外一個國家——這類人,他們從不會批評社會,因為他們一旦發現社會有問題之後,他們就會直接換社會了。

所以說,一些人批評與監督這個社會,是因為他們會長期在這裡生活;而一些人,他們從不批評監督社會,也不抱怨社會,那是因為他們有錢有資源,可以隨時換社會,所以他們才懶得批評與監督啊……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麥傑遜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