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吸引眼球之際 中國總理李強悄悄出國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引起關注之際,中國總理李強悄悄抵達德國,開始其德法之行。這是這位任職三個月的總理的首次出國,選擇歐洲大國德國和法國,應該是中國在與美國對抗的大背景下拉攏歐盟的重要舉措,但李強能在德國和法國做什麼呢?此間輿論頗表懷疑。

首先,李強總理上任三月以來政績方面差強人意,時事評論員鄧聿文在寫給美國之音題為「李強,中國的『隱身總理』」一文中形容:「人們不記得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甚至都不知道他有什麼活動。官媒也是淡化處理,他的活動很少出現在黨媒頭版,即使放在頭版,也多是短消息,感覺是這個人和這些活動都不重要,沒有可關注的價值。」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李強碰上了習近平『巨人』」。

的確,李強的仕途,成也習近平,籠罩在陰影中也是因為習近平。作為習近平的親信,他在上海擔任一把手時力行「堅決清零不動搖」,上海人怨聲載道,習近平高度賞識,不但成了政治局常委,還成了國務院總理。但這種特殊的親信關係也導致他被覆蓋在習近平的陰影下,言聽計從,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連被視為弱勢總理的他的前任李克強都不如。

李克強至少在習近平推廣雄安大計的時候,可以不去雄安。而習近平前不久再度視察雄安,李強卻緊隨身後;在習近平宣傳堅決清零不動搖的時候,李克強還可以推出國務院十九條,強調防疫不能一刀切。在全國人大記者新聞會上,李克強還說出全中國還有六億人每月收入不足一千人民幣的事實。

不要遮蓋總書記的光輝,似乎成了李強總理的行動指南。李強主持國務院首屆會議布置工作,布置的頭條任務是學習習近平的講話,他主持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全面「習化」,唯習近平馬首是瞻。

這兩天,北京在忙中美會談,沒有李強的事,出國了。反而一切變得簡單了,他是中國的總理,他不需要在國外「隱身」。習近平對他如何有影響力外界摸不着頭腦,關鍵是看他代表中國來做什麼?但看來並不容易。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與李強會談時定下來基調:「德中合作仍然重要,但今非昔比」。他補充說:「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合作國,但在政治舞台上也越來越是一個競爭者和敵對者」。

的確,在默克爾擔任總理時期,中德之間曾有過一段「蜜月」。中國是德國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也是德國汽車非常重要的市場,柏林對中國一直「禮讓三分」,但這一切都過去了,這一切都與李強的「導師」習近平執行的獨裁政策有關。德國6月14日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甚至把中國列為「敵對力量」。

德國政府在『國家戰略安全報告』指控說,「儘管中國是合作者,但其行動與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背道而馳。」

法新社報道分析,中國經濟遭遇困境,尋求化解之方,這是李強訪問德國的主要動機。在德國一方,柏林正在設法減少對北京在貿易層面的依賴。德國總理朔爾茨周一對德國工業界說,「德國沒有興趣阻礙中國發展經濟,但同時德國加倍小心避免在未來陷入經濟依賴中國的危險局面」。

美國智囊團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專家伊恩-約翰遜告訴法新社,李強是「習近平的經濟沙皇,他負責扭轉陷入困境的經濟,因此,訪問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歐洲是有意義的」。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的布倫納(Thorsten Brenner)分析:”對中國來說,德國是歐洲最重要的角色,隨着與美國關係的惡化,北京有興趣表明它與歐洲最大的角色有着建設性的關係。”問題在於德國人是 “繼續通過假裝與北京達成廣泛的協議來玩遊戲”,還是 “通過坦誠相待並將最終聲明限制在有真正合作前景的領域來選擇一條新的道路”。

恐怕專家們高估了李強總理的能力,「經濟沙皇」之類也是習近平前任時期的說法,什麼經濟沙皇,政法沙皇等等,現在中國如果有沙皇,只有一個,那就是習近平。

李強在謹慎地沿着習近平指引的道路前進,甚至表現在首次出國的細節上,新華社報道特別指出,「6月18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乘包機離開北京」。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規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出訪乘坐專機,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訪根據工作需要可乘坐民航包機或班機。」

為什麼乘包機不乘專機?網友雲青天評論:「不與天子同儀仗出行,撤除僭越嫌疑。」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